- 年份
- 2024(4583)
- 2023(6479)
- 2022(5773)
- 2021(5120)
- 2020(4602)
- 2019(11091)
- 2018(10915)
- 2017(22057)
- 2016(11879)
- 2015(13635)
- 2014(13873)
- 2013(14087)
- 2012(13515)
- 2011(12244)
- 2010(12396)
- 2009(11544)
- 2008(11648)
- 2007(10750)
- 2006(9122)
- 2005(8111)
- 学科
- 济(60115)
- 经济(60071)
- 业(32253)
- 管理(30048)
- 方法(26977)
- 数学(24105)
- 企(24102)
- 企业(24102)
- 数学方法(23928)
- 农(17252)
- 地方(16262)
- 中国(13091)
- 业经(12571)
- 财(12187)
- 农业(11247)
- 学(10775)
- 贸(10508)
- 贸易(10505)
- 易(9947)
- 产业(9848)
- 地方经济(9382)
- 制(9257)
- 和(8349)
- 技术(8105)
- 环境(7737)
- 务(7199)
- 财务(7184)
- 财务管理(7161)
- 融(7148)
- 金融(7145)
- 机构
- 学院(179358)
- 大学(178029)
- 济(78344)
- 经济(76843)
- 管理(68221)
- 研究(61732)
- 理学(58772)
- 理学院(58032)
- 管理学(57087)
- 管理学院(56749)
- 中国(45239)
- 京(40634)
- 科学(38558)
- 农(33212)
- 财(32818)
- 所(32295)
- 研究所(29467)
- 中心(28732)
- 业大(28538)
- 江(26617)
- 财经(26489)
- 农业(26357)
- 北京(26031)
- 经济学(24610)
- 经(23805)
- 范(23270)
- 师范(23059)
- 经济学院(22554)
- 院(21468)
- 州(21430)
- 基金
- 项目(118645)
- 科学(92284)
- 研究(86407)
- 基金(84364)
- 家(73205)
- 国家(72608)
- 科学基金(61334)
- 社会(54433)
- 社会科(51693)
- 社会科学(51674)
- 省(46746)
- 基金项目(45710)
- 划(39758)
- 自然(38772)
- 教育(38368)
- 自然科(37792)
- 自然科学(37779)
- 自然科学基金(37103)
- 编号(35602)
- 资助(34407)
- 成果(28324)
- 发(28132)
- 重点(26883)
- 部(26127)
- 创(24682)
- 课题(24275)
- 创新(23103)
- 发展(22909)
- 科研(22619)
- 展(22590)
共检索到259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牟晓霞 黄坚
进入十四五时期,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面临新问题,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推动“三区一基地”建设迅速开展的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高效能发展的关键。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引擎。流通业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通过三地关联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收益共同提升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重塑京津冀现代产业格局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京津冀流通产业关联发展现状,并基于投入产出表测算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关联度、产业影响力系数,最终评价三地流通业总体关联情况。得出结论: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关联发展水平较高,北京和天津间的流通业关联水平最高,其次为北京与环京地区河北省城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全毅文
本文基于经济学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京津冀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京津冀流通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京津冀 流通产业 区域经济 产业布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晓轶 王蒙蒙
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协同治理视角下,改善京津冀地区的流通产业同质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工指数、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考察2016-2019年京津冀地区流通业6大分行业的产业同质化现象,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区流通产业的区域分工指数均小于1,流通产业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流通产业内部分工并不明确,产业分工同质化较为显著。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的区域专业化指数在不同子产业上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京津冀地区流通业专业同质化现象正在削弱。观测期内,北京市的零售贸易业、天津市的批发业和零售贸易业、河北省的零售贸易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也是“十四五”时期重点引领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发展需关注的流通子产业。为尽快改善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同质化问题,应结合区域内三地发展基础和功能定位,重新定位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勇 关佳音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经济发展出现增速下降的趋势,且三地在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参差不齐。为了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基于我国京津冀地区2005-2017年间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流通产业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区域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内流通产业的发展;流通产业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但不能否定其对于区域经济潜在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流通产业 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牛艳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重点发展区域,国务院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也是经济高度发展后的必然趋势,商贸流通产业在京津冀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从溢出效应来看,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明显,河北省的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明显;城市化水平、市场环境、对外开放程度、资源优化配置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为正,这说明其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有促进作用。不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城市化水平、市场环境、对外开放程度、资源优化配置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而且能促进邻近区域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产业结构虽然在本地区表现的是挤出效应,但是能带动邻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本地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居民消费品可能主要来源于邻近省份的"进口",会带动邻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莹莹 李妍 周国富
文章利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考察了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结果发现,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最大,河北次之,北京最小;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的前向关联效应类似,但后向关联效应的区域差异较大;天津多数高技术制造业的规模适当,而北京、河北高技术制造业的结构不合理,存在较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莹莹 李妍 周国富
文章利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考察了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结果发现,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最大,河北次之,北京最小;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的前向关联效应类似,但后向关联效应的区域差异较大;天津多数高技术制造业的规模适当,而北京、河北高技术制造业的结构不合理,存在较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宵 申玉铭 邱灵
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立足于产业关联,推进产业对接协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本文基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07年与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运用MRIO模型,编制了京津冀区域间129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而从京津冀地区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天津市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较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主要起拉动作用。(2)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天津市信息服务业主要服务于本市其他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韶华 张伟
为探讨京津冀碳减排的重点,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分别构建京津冀整体、地区、产业碳强度的因素分解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及整体的碳强度呈下降趋势;京津冀整体的碳强度变动受地区碳强度的影响较大;京、津、冀的碳强度受产业碳强度的影响较大;京、津、冀各产业碳强度受能耗强度的影响较大;进一步降低北京市碳强度的重点在于通过降低煤炭消耗比重,优化电力供给结构,降低第一产业碳强度;降低天津市碳强度的重点在于通过提高低碳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第二产业碳强度;降低河北省碳强度的重点一方面在于推动现代
关键词:
京津冀 碳强度 因素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全诗凡
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占据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区域之一,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文章以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产业份额的结构变化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发现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低,这主要是由于北京的产业正在向天津和河北转移引起的。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经济一体化 区域分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明生 诸子博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可以对京津冀地区的空间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从空间差异逐步转向空间集聚。京津冀地区经济水平高值以京津两市为中心,逐渐集中。与此同时,空间集聚越来越显著。北京的空间经济类型发生重大改变,由HL型空间分布地带转变为显著的HH型空间分布,形成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主要增长极;河北省石家庄市经济优势减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的空间分布变化不显著。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构建产业转移的合理机制,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再集聚和分散。
关键词:
京津冀 经济空间差异 产业转移 ESDA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宇 李晓鹏
一个地区的就业状况与其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和就业数据,认为目前三省市的就业状况各具特点,但均与其工业化进程基本吻合。伴随着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容量持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今后随着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业状况有望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就业 工业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宁 陈立文 任伟
本文在分析利率变动对京津冀地区影响的基础上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贷款利率的变化对京津冀地区房价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降低贷款利率即扩张性货币政策使京津冀地区的房价有一个短暂下降后再上升;在长期,利率变动对房价收入比较高的北京地区房价调整效果明显,但对房价收入比较低的天津、石家庄和唐山地区房价调整作用不明显。因此,利率对京津冀地区房价变动影响的有效性有区域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燕
本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京津冀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其次,运用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原因对京津冀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建筑粉尘对京津区域雾霾产生影响最大,汽车尾气对河北雾霾产生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京津冀要采取联动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京津区域可征收建筑扬尘税、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等,而河北可增收尾气排放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关键词:
雾霾成因 生态补偿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