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19)
- 2023(19465)
- 2022(16750)
- 2021(15428)
- 2020(12767)
- 2019(29816)
- 2018(29233)
- 2017(56432)
- 2016(30485)
- 2015(34179)
- 2014(34020)
- 2013(33429)
- 2012(30971)
- 2011(27930)
- 2010(28174)
- 2009(25528)
- 2008(24779)
- 2007(21813)
- 2006(19225)
- 2005(16669)
- 学科
- 济(130874)
- 经济(130740)
- 管理(86095)
- 业(82284)
- 企(66772)
- 企业(66772)
- 方法(59420)
- 数学(52336)
- 数学方法(51537)
- 中国(36649)
- 农(34276)
- 地方(31695)
- 财(29661)
- 业经(28410)
- 学(26585)
- 农业(23508)
- 贸(22145)
- 贸易(22129)
- 易(21319)
- 环境(21311)
- 理论(20943)
- 制(20899)
- 技术(20182)
- 和(19528)
- 银(18577)
- 银行(18534)
- 融(18524)
- 金融(18520)
- 务(18477)
- 财务(18382)
- 机构
- 学院(431782)
- 大学(431524)
- 济(171839)
- 管理(170202)
- 经济(168093)
- 理学(147807)
- 理学院(146074)
- 研究(145420)
- 管理学(143095)
- 管理学院(142325)
- 中国(107030)
- 京(93906)
- 科学(91472)
- 财(77228)
- 所(72529)
- 农(70710)
- 研究所(66239)
- 中心(66152)
- 业大(65633)
- 江(62859)
- 财经(62329)
- 北京(59570)
- 范(58574)
- 师范(57996)
- 经(56758)
- 农业(55174)
- 院(53633)
- 经济学(51918)
- 州(51452)
- 经济学院(46965)
- 基金
- 项目(300133)
- 科学(236583)
- 基金(217178)
- 研究(216387)
- 家(190185)
- 国家(188638)
- 科学基金(162698)
- 社会(136456)
- 社会科(129428)
- 社会科学(129394)
- 省(117602)
- 基金项目(114957)
- 自然(107127)
- 自然科(104722)
- 自然科学(104700)
- 自然科学基金(102773)
- 教育(100714)
- 划(99478)
- 资助(90533)
- 编号(87778)
- 成果(69774)
- 重点(67511)
- 发(66091)
- 部(65497)
- 创(62025)
- 课题(61233)
- 创新(57878)
- 科研(57359)
- 教育部(56221)
- 国家社会(56074)
- 期刊
- 济(184998)
- 经济(184998)
- 研究(124878)
- 中国(82968)
- 学报(68451)
- 科学(63400)
- 农(63237)
- 管理(61893)
- 财(57071)
- 大学(52178)
- 教育(50291)
- 学学(49047)
- 农业(44026)
- 技术(40235)
- 融(35826)
- 金融(35826)
- 业经(31315)
- 经济研究(29846)
- 财经(29524)
- 经(25239)
- 问题(25200)
- 业(23299)
- 统计(22097)
- 图书(22012)
- 技术经济(21390)
- 科技(20787)
- 策(20500)
- 资源(20289)
- 商业(19580)
- 版(19520)
共检索到628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军委 刘志华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2—2018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产业结构空间权重矩阵对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北京的增幅最大,邯郸的增幅最小;(2)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集中分布在低—低聚集区;(3)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效应最高,城镇化是抑制本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科技进步可以有效促进其他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不利于其他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改善。
关键词:
京津冀 绿色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军委 刘志华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2—2018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产业结构空间权重矩阵对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北京的增幅最大,邯郸的增幅最小;(2)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集中分布在低—低聚集区;(3)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效应最高,城镇化是抑制本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科技进步可以有效促进其他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不利于其他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改善。
关键词:
京津冀 绿色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冬
城市群肩负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的双重任务,以城市群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对于实现区域整体低碳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生态环境、要素流动、公共服务方面构建城市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局部协调发展模型测算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数,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市群协调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得出如下结论: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碳减排,但减排作用未产生空间溢出效应,采用不同污染物进行稳健性检验表明:协调发展具有生态优化效应,且空间效应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促成城市群的碳减排目标;推动重点用能行业的协同布局,以协同发展推动碳减排;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市场化运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子烨 张颖 顾雪松
基于2005-2019年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11个地级市的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各城市的人均CO2排放量,建立了包含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在内的扩展STIRPAT固定效应模型,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地区金融发展对人均CO_2排放量的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金融规模扩张促进了房价提升,推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传统制造业的布局迁移,从而抑制碳排放;(2)提升金融效率为工业企业扩张提供了融资便利,产生的规模效应促进了碳排放;(3)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不明显;(4)京津冀城市群的碳排放之间存在着负反馈效应,不利于城市群环境治理的协调发展;(5)与本地效应相比,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邻近城市碳排放影响的方向一致,但强度较弱。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强化对绿色创新的信贷支持、坚定淘汰过剩产能等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金融规模 金融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子烨 张颖 顾雪松
基于2005-2019年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11个地级市的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各城市的人均CO2排放量,建立了包含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在内的扩展STIRPAT固定效应模型,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地区金融发展对人均CO_2排放量的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金融规模扩张促进了房价提升,推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传统制造业的布局迁移,从而抑制碳排放;(2)提升金融效率为工业企业扩张提供了融资便利,产生的规模效应促进了碳排放;(3)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不明显;(4)京津冀城市群的碳排放之间存在着负反馈效应,不利于城市群环境治理的协调发展;(5)与本地效应相比,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邻近城市碳排放影响的方向一致,但强度较弱。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强化对绿色创新的信贷支持、坚定淘汰过剩产能等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金融规模 金融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文通 陆军
本文探讨京津冀地方政府各项公共支出对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区域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京津冀本地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促进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本地行政支出则起阻碍作用。对细分行业而言,本地教育支出起决定性影响。第二,京津冀本地科研支出对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有"阴影效应",本地教育支出对周边城市有"虹吸效应"。对细分行业而言,本地不同类别的公共支出对周边城市各细分行业存在差异化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保林 户艳领 李依弯
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是解决城市群发展中各种问题、推进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2006—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进而运用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关联,并进一步构建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空间杜宾模型展开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城市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距有所缩小,但整体上仍不均衡;京津冀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程度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人口、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伟 董浩然 安树伟
基于DEA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测算并分析2007—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均值呈缓慢下降趋势;(2)京津冀各地区间协同发展度变异系数变动幅度较小,但协同发展度差距总体表现为平稳上升态势;(3)从协同发展度空间分布看,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呈现北高南低、由内向外依次递减的特征。并进一步从时空两个维度,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进行空间分异与自相关分析评估,横向比对各城市协同发展度状况,纵向探究协同发展度空间演化规律与特征,剖析各城市协同度发展变化成因,旨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内部协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协同发展度,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华春 崔伟 平易
以2003—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单位,以能够同时反映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状况的生态效率作为衡量绿色发展的指标,运用非期望产出SBM-DEA方法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区域生态效率,并分区域检验了税收竞争对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晋升锦标赛体制下,地方政府间存在税收竞争,并且属于策略模仿行为;生态效率具有路径依赖和空间溢出性;全国范围内各省份之间的税收竞争提升了本地区的绿色发展,却抑制了相邻地区的绿色发展;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税收竞争是趋优竞争,对绿色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各省份的税收竞争属于趋劣竞争,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绿色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冯坚 徐枫
基于2010—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经济数据,建立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具有较强的聚集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2)地区生产总值、金融发展程度、空气质量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3)金融发展程度和空气质量抑制区域间的绿色金融发展;(4)地区生产总值和受教育程度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最后,据此提出推动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李卓君
本文借助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9—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云模型、热点分析、趋同检验和GWR回归等方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探究空间格局和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先后经历“震荡期”和“提升期”;(2)城市发展效率存在“马太效应”,具有明显的高低分区,但整体提升明显,同时出现热点聚集和冷点四周分散的分布格局;(3)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资源禀赋地区随着资源红利消失对城市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王小臣
本文以京津冀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构建京津冀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物流联系网络的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从而对其联系强度、方向及空间布局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物流发展水平两极差异大,物流空间联系分布不均衡;区域内缺乏合理的城市梯度层级,联系网络中缺少桥梁城市,保定、唐山、沧州三市有跃升为桥梁城市的潜力;保定市及冀中南城市的子群划分情况与其十三五规划中的发展空间布局仍有差距。
关键词:
京津冀 引力模型 物流空间联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