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1)
2023(8783)
2022(7562)
2021(6765)
2020(5561)
2019(12592)
2018(12342)
2017(23615)
2016(12755)
2015(13826)
2014(13428)
2013(13342)
2012(12059)
2011(10866)
2010(10932)
2009(10093)
2008(9569)
2007(8111)
2006(7044)
2005(6134)
作者
(39686)
(33353)
(32959)
(31137)
(20798)
(16099)
(14788)
(13085)
(12527)
(11722)
(11417)
(11041)
(10647)
(10327)
(10173)
(10100)
(10071)
(9790)
(9540)
(9258)
(8572)
(7956)
(7906)
(7464)
(7331)
(7308)
(7262)
(7141)
(6892)
(6703)
学科
(49399)
经济(49358)
管理(36175)
(35029)
(24144)
企业(24144)
方法(20003)
数学(17604)
数学方法(17458)
(15256)
(14530)
地方(12681)
中国(12600)
环境(12531)
(11732)
业经(10845)
农业(10706)
(10679)
贸易(10674)
(10334)
土地(8975)
(8490)
(7871)
技术(7549)
(7279)
服务(7195)
(7143)
财务(7129)
财务管理(7123)
资源(7115)
机构
大学(178227)
学院(177349)
(68739)
管理(68085)
经济(67317)
研究(63951)
理学(59380)
理学院(58574)
管理学(57516)
管理学院(57210)
中国(47478)
科学(44604)
(41968)
(41161)
业大(35130)
(33960)
农业(32807)
研究所(31689)
中心(29560)
(27908)
北京(26369)
(25660)
(23511)
(23112)
财经(22998)
师范(22729)
农业大学(22425)
科学院(21306)
(21121)
(21031)
基金
项目(133299)
科学(103400)
基金(97369)
(89467)
国家(88764)
研究(88365)
科学基金(74239)
社会(57679)
社会科(54530)
社会科学(54514)
基金项目(53036)
(50876)
自然(50783)
自然科(49469)
自然科学(49453)
自然科学基金(48554)
(44961)
资助(37872)
教育(37773)
编号(33863)
重点(30541)
(29453)
(27602)
(27598)
计划(27565)
科研(26069)
创新(25895)
成果(25253)
科技(24783)
国家社会(24538)
期刊
(71665)
经济(71665)
研究(43090)
学报(38576)
中国(36344)
(35431)
科学(33182)
大学(27310)
学学(25886)
农业(24126)
管理(21365)
(20286)
(13162)
业经(13115)
资源(12710)
图书(12299)
技术(12128)
(12100)
金融(12100)
经济研究(11631)
教育(11331)
业大(11005)
财经(10398)
(10200)
问题(9882)
科技(9859)
(8992)
书馆(8963)
图书馆(8963)
农业大学(8914)
共检索到253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盛晓雯  曹银贵  周伟  成陆  张辉  
[目的]文章旨在研究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差异,为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强度的敏感性。[结果](1)2000~2015年期间,北京市以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天津市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河北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2)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4 498.0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 655.65亿元,2015年下降到4 547.64亿元,其中,天津市、唐山市、沧州市和廊坊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7.16%、15.8%、7.62%和14.73%;(3)土地利用强度的变化对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较小,生态系统能够适应目前土地利用的变化。[结论]应该根据京津冀地区城市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欣  刘鹏程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提供的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京津冀地区2017年—2019年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解译出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类型,由此发现三年内林地、耕地、草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耕地转向林地、草地;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导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总值从2017年的3 91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 013.99亿元,其中林地面积的变化起主要作用,而未利用地贡献最低;ESV对三地的生态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ESV的影响较小,结果具有可靠性. 研究表明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生态服务有所提高,但应当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格局,加强对林地、草地、水域的保护,推进集约用地,合理开发未利用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文博  苗泽华  孙文哲  
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导致这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退化。经济增长和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根据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各类生态系统类型的面积变化,计算比较了京津冀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从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生态系统的经济绩效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一变化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海岩  赵媛媛  杜林芳  迟文峰  丁国栋  高广磊  
【目的】水源涵养服务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也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水源涵养量为指标,探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的生态效益。【方法】采用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和气象数据,量化了2000-2018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同期水源涵养量动态,进而评估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源涵养服务的影响。【结果】(1)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以草地、耕地、林地覆盖为主,水源涵养量自西北向东南递增;(2)2000-2018年,林地总体增加了14.22%,区域水源涵养量总体也呈现增加趋势,晋北山地丘陵区、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科尔沁沙地、鄂尔多斯高原和大兴安岭南部区等增幅相对较大;(3)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随不同时期、亚区分布和地类转换而存在差异,林地水源涵养服务量最高,且在各亚区均占主导地位;(4)2000-2010年,全区内草地向林地转移对水源涵养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达49.32×10~8 m~3,大面积草地转为林地使大兴安岭南部区水源涵养量增加最为显著,达16.11×10~8 m~3;(5)2010-2018年,全区内仍是草地向林地转移对水源涵养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达3.87×10~8 m~3,荒地开垦、造林、种草对涵养水源的贡献集中作用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区,增加了1.31×10~8 m~3,退耕还林和草地向林地转移对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贡献最大,达1.84×10~8 m~3。【结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退耕还林、荒地造林、草地治理等措施使研究区水源涵养服务有效提高,引起水源涵养量增加的土地利用/覆盖转移类型主要为未利用土地向林、草地转移和草、耕地向林地转移,地类转移对水源涵养量增加贡献最大的区域主要为大兴安岭南部区、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和晋北山地丘陵区等东南部区域。区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下一阶段的工程实施应当根据各区生态特点分区施策,因地制宜,对耕地水源涵养服务能力较弱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有必要保留的耕地改进水土保持耕作栽培措施,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区域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实施封沙育林育草或进行人工造林,并加强管护,使研究区高生态效益区持续稳步发展,低生态效益区重点治理,高效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程飞  杨朝现  梁永莉  侯俊国  付凯  邵丽亚  
选取西南丘陵山区重庆市荣昌县为研究区,以1996—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影响,以客观刻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状态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受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等主要驱动因素影响,区域人类活动加剧了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的改变,致使研究期间耕地面积减少了3 387.16hm2、建设用地和林园地分别增加了3 634.40hm2和11 447.64hm2;②受生态退耕还林等主导因素的作用,研究期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净增了19 264.09万元,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总体呈现正效应,除因耕地面积减少导致食物生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忆楠  李志军  王东  陈源泉  
为评价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采用当量因子法分析2010—2016年该县土地利用及其生态价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小,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设用地增加163.91 hm~2,增加最多;草地减少137.92 hm~2,减少量最大; 2)灵丘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30亿元以上,7年间生态价值总体有稍微下降趋势,共减少667.02万元,水域生态价值减少幅度最大,减少384.24万元;3)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水域、林地、园地、草地及未利用地呈正相关。总体上,灵丘县土地利用未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破坏,但也不能忽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该进一步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保护生态用地,积极探索基于生态保护的生态资产运营模式和机制,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伟  张宏业  王秀红  张红旗  杨阳  
本文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85年~2008年间,新疆伊犁河谷新垦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思路,分析了20多年来,新垦区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空间和结构上的变化。结论如下:①1985年~2008年间,研究区耕地不断增加,但草地有退化为盐碱地或沙地的倾向;②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6.19%。在新垦区今后的农业开发中,一方面,应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防止过度开发引起的草场沙化、湖泊与湿地萎缩、土壤侵蚀加重及农田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另一方面,应通过种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后建  王学雷  宁龙梅  芦云峰  
分析了1996~2001年武汉市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发现:①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达12.32×103hm2,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在增加,建设用地增加最多,为11.70×103hm2;②ESV由1996年的457.74×107元减少到2001年的456.14×107元,5年减少1.61×107元;③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的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和娱乐文化在增加,气候调节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  顿耀龙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带来了地表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对生态系统服务也造成重要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和地理学等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入手,综述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等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归纳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模型,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动态评估方法和时空动态评估模型的研究、强化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生态学机制研究和注重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的集成应用研究等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程  李双成  刘金龙  高阳  王阳  
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之间有密切关联,生态系统服务分区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依据IGBP2001-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数据,在对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进行校正的基础上,核算了区域内各县(市)级行政单元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构建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FM)对京津冀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分区,并用ArcGIS识别了不同服务类型的热点区,归纳和总结了每个分区的主导服务类型,并结合全国功能主体区划对该区域未来的发展重点和土地利用政策提出建议。依据分类结果,可将京津冀地区分为4个区域:Ⅰ.坝上高原和冀西北山区;Ⅱ.燕山和太行山地;Ⅲ.冀中南平原区;Ⅳ.环渤海滨海区。2001-2009年间,除Ⅳ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增加趋势外,其他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少程度依次为Ⅱ>Ⅰ>Ⅲ。Ⅰ区域发展重点为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Ⅱ区域为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Ⅲ区域应重点调整城镇用地的比例,适当增加其他生态系统服务;Ⅳ区域应增加水源涵养价值,治理土壤盐渍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鑫  吴成亮  
湿地作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不仅提供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多种生态服务。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长期高强度的经济开发给我国京津冀地区的湿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如何维持经济增长和保护湿地之间的平衡,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体现。基于内部和外部驱动力的分析层次,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影响京津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显著性因素及其路径,由此探讨了湿地生态服务如何改善居民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感。研究表明:内部驱动力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湿地健康主要影响供给与支持服务和调节服务,湿地结构主要影响供给与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外部驱动力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负向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干扰对供给与支持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影响程度较高;总体而言,外部驱动力较之内部驱动力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更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立敏  
文章主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系数研究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7—2016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同时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敏感性指数(CS)、ESV表对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可知,2007—2016年,重庆市的林地、水域与建设用地在不断增加,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在不断减少;且重庆市2016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于2007年增长了近60亿元;在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变化中,仅有食物生产略有减低,其余都有上升;采用CS系数对ESV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显示所有地类的敏感度均小于1,证明研究结果具有有效性与可信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黎良财  邓利  吴锐  
以柳州市区为例,采用2000年、2010年ETM遥感影像,通过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根据Costanza提出的方法计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林地面积一直居于首位,耕地面积减少,耕地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变;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导致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0.68%;从功能方面,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服务性功能的价值远大于原材料和食物生产的价值;从结构方面,林地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65%以上。因此,在柳州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林地的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于凯  张金玲  郭文雅  尹素琴  
以新疆五彩湾矿区为例,解译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动态度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研究区特点修正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贡献率和敏感性分析探究了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2006—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下降0.92%,空间重心均向南部迁移。(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减少1 729.09万元;建设用地支持服务价值负增长显著。(3)建设用地和草地的贡献率之和超过85%,是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4)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敏感系数均小于1,建设用地是最敏感因素。现有植被的合理保护和建设用地的有效管理是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于凯  张金玲  郭文雅  尹素琴  
以新疆五彩湾矿区为例,解译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动态度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研究区特点修正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贡献率和敏感性分析探究了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2006—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下降0.92%,空间重心均向南部迁移。(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减少1 729.09万元;建设用地支持服务价值负增长显著。(3)建设用地和草地的贡献率之和超过85%,是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4)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敏感系数均小于1,建设用地是最敏感因素。现有植被的合理保护和建设用地的有效管理是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