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7)
- 2023(13459)
- 2022(11659)
- 2021(10829)
- 2020(8911)
- 2019(20656)
- 2018(20639)
- 2017(39599)
- 2016(21475)
- 2015(24157)
- 2014(24289)
- 2013(24203)
- 2012(22580)
- 2011(20427)
- 2010(20640)
- 2009(18671)
- 2008(18036)
- 2007(15867)
- 2006(14102)
- 2005(12535)
- 学科
- 济(95708)
- 经济(95621)
- 管理(58023)
- 业(57458)
- 企(45801)
- 企业(45801)
- 方法(37448)
- 数学(31807)
- 数学方法(31486)
- 中国(27538)
- 地方(27518)
- 农(26272)
- 业经(22643)
- 学(19414)
- 财(18565)
- 农业(18024)
- 贸(16068)
- 贸易(16054)
- 易(15424)
- 技术(15407)
- 地方经济(15306)
- 制(15300)
- 环境(15175)
- 和(14976)
- 理论(14328)
- 银(13909)
- 发(13892)
- 产业(13888)
- 银行(13870)
- 融(13782)
- 机构
- 大学(305052)
- 学院(305022)
- 济(122729)
- 管理(121440)
- 经济(120044)
- 研究(107333)
- 理学(104536)
- 理学院(103274)
- 管理学(101616)
- 管理学院(101067)
- 中国(78932)
- 京(69058)
- 科学(67033)
- 所(54397)
- 财(53186)
- 农(50014)
- 研究所(49520)
- 中心(47721)
- 业大(46018)
- 江(44792)
- 北京(44694)
- 范(42672)
- 师范(42296)
- 财经(42260)
- 院(39056)
- 农业(38842)
- 经(38329)
- 州(37086)
- 经济学(35633)
- 师范大学(34267)
- 基金
- 项目(208680)
- 科学(163694)
- 研究(154629)
- 基金(148947)
- 家(129337)
- 国家(128224)
- 科学基金(109842)
- 社会(96061)
- 社会科(91011)
- 社会科学(90991)
- 省(82076)
- 基金项目(79970)
- 自然(70699)
- 教育(69540)
- 划(69287)
- 自然科(68995)
- 自然科学(68982)
- 自然科学基金(67710)
- 编号(63913)
- 资助(60784)
- 成果(51688)
- 发(49197)
- 重点(46703)
- 部(45028)
- 课题(44383)
- 创(43502)
- 创新(40502)
- 发展(39557)
- 科研(39105)
- 展(38949)
- 期刊
- 济(141101)
- 经济(141101)
- 研究(93256)
- 中国(61677)
- 学报(46923)
- 农(46353)
- 管理(45372)
- 科学(44676)
- 财(37453)
- 教育(37129)
- 大学(35337)
- 学学(32856)
- 农业(32670)
- 技术(27305)
- 融(26354)
- 金融(26354)
- 业经(24810)
- 经济研究(21818)
- 财经(19684)
- 问题(18636)
- 图书(17950)
- 经(16841)
- 业(16685)
- 科技(15839)
- 技术经济(15275)
- 理论(15022)
- 现代(14551)
- 资源(14323)
- 商业(14290)
- 实践(13807)
共检索到457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志清 欧阳杰 宁宣熙 李晓津
本文研究了民航产业集群的构成和民航产业集群(包括民航产业链)的区域经济特征,再分析和总结出机场与产业集群的经济关系,然后论证了京津冀地区发展民航产业集群的优势,一并提出在京津冀地区发展民航产业集群的设想及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兆明
在我国物流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挖掘京津冀航空物流发展的优势、避免不足,是值得学术界认真研究的一项课题。利用2010年~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研究了京津冀航空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其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航空物流 协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允春 王曼曼
临空经济区作为新型的经济模式,对机场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集聚和扩散效应。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区域承载吸附资源要素聚集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临空经济区周边环境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临空产业格局,认为发展临空产业集群不仅是京津冀区域抢占经济发展战略高地的首要选择,也是促进京津冀经济协同互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应该统一规划,协调联动;认准定位,主攻优势;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推进京津冀临空产业集群发展。
关键词:
集聚效应 京津冀协同 临空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龙
京津冀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和政治地位,拥有领先的科技教育资源等,但面临瓶颈性的制约因素,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竞争力提升问题等。京津冀三地各有突出的比较优势,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使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和利用。怎么样实现协同发展能更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水平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京津冀地区 协同发展 协同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丽华
推动京津冀三地市场的协同发展,是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竞争力,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市场的协同发展,从本质上需要破除横亘在要素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壁垒,推动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就目前而言,京津冀的市场协同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该文通过构建方程,既测算了京津冀市场整体的相对价格方差,描绘了近15年京津冀的市场协同脉络,还测算了京—津、京—冀和津—冀等3组相邻省市的相对价格方差,以及这些数值与京津冀市场整体相对价格方差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相邻省市之间的市场协同度以及其与整体协同度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对数据的测算与分析,我们总结出了相关的思路,以资借鉴。
关键词:
京津冀 市场壁垒 市场协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潜力模型 产业合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晓霞 卫梦婉 高见
通过对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合作案例分析,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呈现"协同发展进度加快,产业合作领域拓宽,行业组织作用显现"的总体特征;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包括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产业搬迁、跨区投资设立公司三种。并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式,从而提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协同 合作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秀芳 王栋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再次成为研究热点。对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合作机制,京津冀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本文结合京津冀三地最新的统计年鉴,对这一区域进行了产业结构层面的对比分析,找出京津冀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为京津冀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实现合作共赢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结构 比较 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76%)、人口密度偏低区(3.92%)、城镇化水平偏低区(2.94%)、人口老龄化突出区(13.24%)、受教育水平偏低区(21.08%)、人口密度偏低复合问题区(9.80%)、城镇化水平偏低复合问题区(15.69%)、无突出人口问题区(21.57%)。研究认为,京津冀地区未来应以产业布局与发展为引导构建合理的人口格局,完善区域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口有序有效疏解,重视并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次级中心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国辰 冀雪华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借助DPSR模型和产业发展的环境-能力-绩效理论,本文构建了符合京津冀物流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京津冀地区2013-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发展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北京核心地位稳固,津冀差距呈缩小趋势,这与三地物流发展现实情况相符。最后,根据当前物流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席强敏 李国平
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的有效控制和空间的合理布局,对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当前京津冀人口规模巨大且增速较快,人口的均衡发展面临人口空间极化现象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和中心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京津冀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实施京津冀人口总量有序管理;合理引导北京人口疏解,形成京津冀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优化区域产业功能布局,助推京津冀人口均衡发展;挖掘资源环境发展潜力,拓展京津冀人口增长空间。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人口 都市圈 均衡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浩 蒲海霞
在分析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学、协同学的相关理论与框架建立距离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2005-2015年期间的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发展水平逐年提升,而且城市化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2)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协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存在一定的起伏波动。北京的协调度水平高于天津和河北,三地之间的协调度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3)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综合发展度逐渐提高,北京的综合发展优势随时间推移更加显著,天津与河北的综合发展度差距逐渐缩小;(4)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度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但地区间仍存在明显差异,津冀两省市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与北京相比差距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坤 李春成
选取京津冀经济圈为研究对象,估计全国1998—2015年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京津冀时间序列的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与产业发展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产业有效发明专利确实能带动产业发展;(2)R&D活动内部经费支出对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作用最明显,而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对产业发展具有不显著的负影响;(3)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和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