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2)
- 2023(14609)
- 2022(12367)
- 2021(11072)
- 2020(9527)
- 2019(21667)
- 2018(21247)
- 2017(40930)
- 2016(22634)
- 2015(24890)
- 2014(24596)
- 2013(24623)
- 2012(22820)
- 2011(20510)
- 2010(20756)
- 2009(19693)
- 2008(19965)
- 2007(18437)
- 2006(16276)
- 2005(14379)
- 学科
- 济(100455)
- 经济(100334)
- 业(94536)
- 企(76533)
- 企业(76533)
- 管理(73292)
- 农(47601)
- 方法(44836)
- 数学(36363)
- 数学方法(36095)
- 业经(31861)
- 农业(31495)
- 财(30252)
- 中国(23101)
- 务(21459)
- 财务(21443)
- 财务管理(21411)
- 企业财务(20281)
- 制(19917)
- 地方(19825)
- 贸(19283)
- 贸易(19278)
- 技术(18777)
- 易(18712)
- 学(17420)
- 策(16312)
- 和(16227)
- 划(15811)
- 理论(14910)
- 体(14822)
- 机构
- 学院(335422)
- 大学(328862)
- 济(141424)
- 经济(138899)
- 管理(131634)
- 理学(114086)
- 理学院(112865)
- 管理学(111198)
- 管理学院(110606)
- 研究(109848)
- 中国(85095)
- 农(79456)
- 京(70187)
- 科学(70028)
- 财(62312)
- 农业(62144)
- 业大(59684)
- 所(57678)
- 研究所(52532)
- 中心(51467)
- 江(51456)
- 财经(50116)
- 经(45496)
- 北京(43356)
- 经济学(42590)
- 州(40070)
- 范(39280)
- 农业大学(39206)
- 经济学院(38945)
- 师范(38769)
- 基金
- 项目(224768)
- 科学(176426)
- 基金(163780)
- 研究(158554)
- 家(144709)
- 国家(143349)
- 科学基金(122433)
- 社会(102871)
- 社会科(97276)
- 社会科学(97240)
- 省(90064)
- 基金项目(88304)
- 自然(80552)
- 自然科(78703)
- 自然科学(78674)
- 自然科学基金(77354)
- 划(74893)
- 教育(70346)
- 资助(65061)
- 编号(63085)
- 重点(50357)
- 发(49847)
- 创(49492)
- 部(49075)
- 业(48886)
- 成果(48777)
- 创新(45648)
- 科研(43629)
- 计划(42749)
- 国家社会(42431)
- 期刊
- 济(160702)
- 经济(160702)
- 研究(89788)
- 农(78843)
- 中国(61206)
- 学报(59222)
- 科学(53282)
- 农业(52904)
- 财(50507)
- 管理(47261)
- 大学(44110)
- 学学(42516)
- 业经(32898)
- 融(30775)
- 金融(30775)
- 业(28247)
- 技术(27638)
- 财经(24953)
- 经济研究(23801)
- 教育(23781)
- 问题(22491)
- 经(21507)
- 技术经济(19085)
- 版(18749)
- 世界(16771)
- 商业(16750)
- 业大(16253)
- 科技(16152)
- 贸(15682)
- 现代(15641)
共检索到488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姜 孟鹤 龚晶
本研究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估算了2000—2013年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自然条件、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虽然整体高于全国水平,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其中河北省的农业节水潜力最大,未来应加强三地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协作和节水技术共享;地下水占供水结构比例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京津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水库容量、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户均耕地面积、农村家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浩 陈平 罗艳
考虑资源环境因素,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了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03~2013年的环境效率值,接着利用Malmquist指数对环境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通过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整体环境效率水平不高,有逐步变好的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技术进步是阻碍环境效率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人均收入、人口密度、生产技术水平对环境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而产业结构、引进外资水平、人均道路面积、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佟金萍 马剑锋 王慧敏 秦腾 王倩
借鉴全要素用水效率的测度思路,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和Tobit模型展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呈先降后升再回落走势,东、中、西部呈递减格局,且西部显著低于东、中部;年降水量、农产品进出口以及供水结构中地下水所占比例与农业用水效率均呈较显著的正向关系;人均水资源量与用水效率呈负向关系,表明丰水地区需加强节水措施;在灌溉费与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关系上,全国、东部和中部模型结果与西部模型结果表现不一,但灌溉费与每亩灌溉水量呈显著的负向关系,表明灌溉费的节水效应是显著的,也意味着水价政策的节水效应将促进节约水量流向用水效益更高的用水户,进而提高整体的农业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彪 苑凯
以京津冀地区13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13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测评,并采用Tobit分析法对影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2010—2017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呈"N"型的上升态势,年增长率为1.03%,除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一直处于效率前沿外,其他城市均有一定的起伏;外部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测评影响显著,消除外部环境因素后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值更加真实有效;经济、社会、政策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影响各有不同,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作用机理存在一定差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燕
本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京津冀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其次,运用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原因对京津冀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建筑粉尘对京津区域雾霾产生影响最大,汽车尾气对河北雾霾产生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京津冀要采取联动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京津区域可征收建筑扬尘税、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等,而河北可增收尾气排放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关键词:
雾霾成因 生态补偿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江辉 王宾
本文在梳理京津冀地区科普发展现状基础上,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8—2016年京津冀地区科普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科普全要素生产效率是有效的,科普Malmquist指数大致呈现"M"型波动,而科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于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同时,北京市科普资源配置效率明显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最后,针对京津冀地区科普发展现状和实证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婕妤
京津冀地区农业及农业保险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农业保险密度对农业产出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根据农业产值将样本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并进行分组回归。分析表明:在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中,农业保险密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农业产出均发挥正向的调节作用,农业保险密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中,与农业技术进步指标体现出正相关关系,与农业技术效率指标无显著关系。高产值组和低产值组在指标中表现出稳健性,但弹性系数不同。建议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创新产品模式,针对不同产值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加快数字化经营转型并通过再保分散风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强 王哲
农业节水技术被认为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总量的关键途径。然而,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一定会减少区域农业用水总量么?通过构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模型,利用2000—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增长率,进而估算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有效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京津冀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北京市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最低,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最高。(2)三个地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年际波动较为明显,大体呈现出下降趋势。(3)农业灌溉面积、耗水作物面积、农业用水管理是影响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的关键因素。据此,政府应从加大节水宣传、完善农业水权水价市场、发展基层农业用水组织等方面降低农业用水反弹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强 王哲
农业节水技术被认为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总量的关键途径。然而,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一定会减少区域农业用水总量么?通过构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模型,利用2000—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增长率,进而估算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有效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京津冀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北京市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最低,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最高。(2)三个地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年际波动较为明显,大体呈现出下降趋势。(3)农业灌溉面积、耗水作物面积、农业用水管理是影响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的关键因素。据此,政府应从加大节水宣传、完善农业水权水价市场、发展基层农业用水组织等方面降低农业用水反弹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德利 王岩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1990-2014年间京津冀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分要素特征。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1990-2014年间的动态变化平均值为1.070,提升了7%;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仅仅起到协助推进作用;tFP变化呈现三个上升高峰和两个下降波谷的五阶段变化特征;全要素生产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度均值为59.2%,且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划分为高增长率城市、低增长率城市及负增长率城市等三种类型;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为强相关,与经济发展规模及经济增长速度为中相关。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全要素生产率 测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尚莉媛 崔姹 赵慧峰
[目的]研究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明晰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促进畜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2000—2020年京津冀13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2000—2020年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均值由0.45增长至0.88,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地区之间的碳排放效率差异呈现缩小趋势。(2)2000—2020年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呈现由“低值区集中连片,高值区分散”的格局向“高值区集中连片”的布局过渡的趋势,且相异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3)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畜牧业碳排放强度分别为本地碳排放效率的主要驱动与抑制因素,城镇化水平和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能改善邻近区域碳排放效率值。饲料用量、畜牧业技术进步、畜牧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效率的阻碍作用逐步显著加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政策对其的驱动作用逐步显著加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畜牧业产业结构对邻近区域碳排放效率的负向影响逐步显著加强。[结论]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并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畜牧业低碳高效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蔺雪芹 边宇 王岱
以京津冀地区13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8年工业及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工业产值等相关数据,基于两阶段Super SBM模型,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工业及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剖析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提高,空间格局由"中心高,四周低"向"高值区带状集聚,低值区分散"转变,城市间工业碳排放效率差异减小。(2)工业行业间碳排放效率差异大,不同行业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差异显著。(3)生产力水平、工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水平对工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这种作用持续增大;工业化水平与工业碳排放效率由显著负相关转变为不显著相关;能源消费强度与工业碳排放效率始终呈负相关,但这种负向作用逐渐降低;重工业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碳排放效率由不显著相关转变为显著负相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喜平 孟明 刘剑 蒋理
基于环境DEA技术和方向距离函数,运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测算了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2005~2009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ML生产率指数动态分析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变动及其成分。结果表明: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增长均高于未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情形;技术进步是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变动的主导力量;各城市间能源效率及变动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为因地制宜的制定差异化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决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