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3)
2023(12925)
2022(11274)
2021(10427)
2020(8626)
2019(20063)
2018(19868)
2017(38667)
2016(21060)
2015(23566)
2014(23485)
2013(23357)
2012(21463)
2011(19432)
2010(19386)
2009(17180)
2008(16616)
2007(14377)
2006(12595)
2005(10756)
作者
(61894)
(51648)
(51247)
(48609)
(32660)
(24768)
(23193)
(20325)
(19638)
(18326)
(17768)
(17359)
(16335)
(16124)
(15874)
(15826)
(15522)
(15415)
(14799)
(14524)
(12935)
(12593)
(12353)
(11693)
(11500)
(11386)
(11359)
(11330)
(10365)
(10292)
学科
(87955)
经济(87869)
管理(60878)
(57056)
(47195)
企业(47195)
方法(39095)
数学(33602)
数学方法(33191)
(23061)
地方(21315)
(21090)
中国(20712)
业经(20369)
(17646)
环境(17388)
农业(15435)
(15042)
贸易(15037)
(14857)
(14488)
理论(13969)
技术(13824)
产业(13177)
(13056)
(12834)
地方经济(11593)
(11164)
财务(11097)
财务管理(11078)
机构
大学(302624)
学院(300643)
管理(121323)
(116368)
经济(113894)
理学(106137)
理学院(104849)
管理学(102885)
管理学院(102358)
研究(101439)
中国(71201)
(67142)
科学(66702)
(51146)
(49626)
(48917)
业大(47791)
研究所(47378)
中心(45107)
北京(42382)
(42144)
(41592)
师范(41221)
财经(40516)
农业(39066)
(37027)
(36795)
(34836)
经济学(34088)
师范大学(33589)
基金
项目(216020)
科学(170335)
基金(157076)
研究(155086)
(137952)
国家(136916)
科学基金(117640)
社会(97111)
社会科(92093)
社会科学(92071)
基金项目(84851)
(84302)
自然(78476)
自然科(76634)
自然科学(76615)
自然科学基金(75218)
(71868)
教育(69699)
资助(63874)
编号(62452)
成果(49517)
重点(48232)
(46966)
(46528)
(44929)
课题(42729)
创新(41955)
科研(41331)
计划(39915)
国家社会(39454)
期刊
(123999)
经济(123999)
研究(84264)
中国(51522)
学报(50749)
科学(47103)
(44588)
管理(42630)
大学(37496)
学学(35164)
(33863)
农业(31632)
教育(31308)
技术(25227)
业经(21448)
(19711)
金融(19711)
经济研究(19396)
财经(18367)
图书(17754)
问题(16567)
(16132)
科技(16041)
(15682)
资源(14826)
技术经济(14522)
理论(14367)
(14211)
现代(13864)
商业(13527)
共检索到420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子涵   彭宝玉   孙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区域间经济往来密切,其中蕴含着产业链的分工和隐含碳排放的流动,从而影响区域的功能协同和碳排放责任明晰。论文采用2012年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借助投入产出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产业链空间网络,考察京津冀地区间产业联系及其隐含碳排放流动关系,并分析了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和地区,以期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和“双碳”目标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存在有分工、缺协同、产业空间联系和隐含碳流动对重工业依赖性较强的特征。建筑领域产业链和机械设备制造产业链等重工业产业链是地区间产业联系的主要路径。(2)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生产环节薄弱。核心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产出占比始终高于中游,制造业至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网络联系薄弱。(3)从隐含碳排放的空间格局看,北京和河北分别是京津冀地区流入和流出隐含碳排放最多的省份,天津隐含碳排放流出量占地区碳排放总量的比例最高。在此基础上,论文从深化产业链空间融合、率先开展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雪梅  郑可馨  
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从区域间产业转移和贸易的角度,对京津冀地区间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隐含的碳排放转移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量呈上升趋势,且天津与河北在制造业上的相对优势导致其单位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转移强度要远高于北京单位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转移强度。北京和河北最终需求引致的天津碳排放转移的50%以上由间接贸易贡献,天津和河北最终需求引致的北京的碳排放转移则多由直接贸易贡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喜军  魏国丹  武玉英  闫佳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数据,文章引入值系数与隐含资源概念,构建京津冀产业间隐含资源网络。将链路预测中结构相似性指标CN、AA、PA、RA推广至加权有向网络,并引入粗糙相似度指标,预测产业间隐含资源流动关系,结果显示:粗糙相似度指标预测精度最高;北京隐含资源输出产业较为分散,吸纳产业以高新技术服务产业为主;津冀隐含资源输出产业较为单一,天津隐含资源吸纳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河北吸纳产业以生活及生产服务业为主;三地未来产业发展对高端要素资源的依赖呈现同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飞燕  张力  李孟刚  
文章在对MRIO模型构建及碳核算方法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选取了2016年京津冀地区隐含碳的投入产出表,对该地区碳足迹、隐含碳现状进行分析,以此确认各地区的碳排放责任分配,进一步实现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治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崔永涛  
文章通过京津冀投入产出表构建三地产业结构复杂网络模型,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在:北京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天津在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化学工业、教育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河北则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重化工产业和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牛苗苗  张红丽  
价值链分工使得一种产品的生产分割在不同地区,从而获得的收益和隐含的碳排放也产生在不同地区。考察京津冀区域内贸易获得的经济收益和产生的碳排放代价问题,对制定公平有效的区域协同碳减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可以更加准确地测算贸易收益和隐含碳排放。借鉴此核算体系,本文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贸易的经济收益及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总量方面,北京从区域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最高,天津次之,河北最少;而隐含碳排放量的排序与之相反:河北最高,天津次之,北京最少;②行业分布上,北京从区域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度集中于服务业部门,而天津和河北却分散分布于多个部门;各地的隐含CO2排放均集中于中间品贸易部分,占比最高的是能源工业部门;③京津冀从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和碳排放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完全CO2排放强度、调出规模和调出结构的不同。因此京津冀区域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制定碳减排目标和承担碳减排责任,并且各地要根据发展阶段和特点寻求最佳合作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崇强  宗跃光  王燕军  
对Boarnet公式的经济权重进行修正,以经济增长变化对区域增长的贡献率代替绝对量值的变化,作为区域内经济空间增长的联系强度,并将其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的空间权重。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计算三次产业在2002—2005年和2006—2009年2个时段的要素量值变化,用ArcGIS 9.3分析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构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结构偏强,第二、三产业处于偏弱的态势;竞争力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竞争力呈现整体水平提升,第一、三产业竞争力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今后应继续保持对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快速实现二、三产业结构效率的提升。加大投资和科技投入,保持第二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全诗凡  江曼琦  
区域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997、2002和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应用产业链复杂度方法,探索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总体来说,伴随着经济发展,京津冀区域产业链联系越来越紧密;从区域内城市间联系来看,北京和天津对河北省的中间投入联系在加强,河北省对京津区域的中间投入联系在减弱。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发展,应该从区域产业链方面着手,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产业链的联系,尤其要加强河北省对北京和天津的中间投入,以便其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区域,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丽  沈镭  李艳梅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之间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由此造成的隐含CO_2排放转移日益频繁,不利于区域公平及有效地分摊碳减排责任。本文在编制最新年份(2012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活动隐含的CO_2排放转移特点。结果表明:(1)2012年,京津冀对其他区域的CO_2排放转移,比其他区域对京津冀的转移高出4350.52万t,这主要隐含于除采选业以外工业部门的终端产品转移;(2)京津冀区域内部,北京和天津分别向河北净转移449.75万t和88.46万t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越  李仰光  
本文以京津冀物流供应链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国际货代公司的数据,运用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京津冀物流供应链网络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特征比较突出,功能较为完善;京津的物流供应链协作程度强于京冀;京津冀物流供应链网络演化分为持续上升、持续下降、先升后降、先降后升四种类型,其发展过程比较稳定、网络效率不断提高,对物流信息具有较好的掌握能力;京津冀物流供应链空间演化过程受到经济发展、宏观政策、资源配置、生产与配送等因素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关京津冀物流供应链网络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国  褚尚军  聂锐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雾霾天气使得控制碳排放的任务尤为迫切。在STIRPAT-Regression模型框架内,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个体模型和区域模型。对这两个模型利用岭回归方法,分析了本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贡献和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速对碳排放的扩大起到了正向贡献且作用最大,使得该区域整体处在碳排放"倒U型曲线"的左侧;技术进步率对碳排放是负向贡献但作用最小;人口增速对各省区市的碳排放有正向贡献然而作用不同。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是国务院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统筹兼顾的协同政策来控制本区域的碳排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国  褚尚军  聂锐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雾霾天气使得控制碳排放的任务尤为迫切。在STIRPAT-Regression模型框架内,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个体模型和区域模型。对这两个模型利用岭回归方法,分析了本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贡献和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速对碳排放的扩大起到了正向贡献且作用最大,使得该区域整体处在碳排放"倒U型曲线"的左侧;技术进步率对碳排放是负向贡献但作用最小;人口增速对各省区市的碳排放有正向贡献然而作用不同。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是国务院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统筹兼顾的协同政策来控制本区域的碳排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华  程兰芳  张凤琴  
通过对传统引力模型的改进,计算得出京津冀地区房价空间关联矩阵。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法(SNA),考察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间房价的互动关系呈网络结构形态;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在房价联动网络中具有引领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水平相似的城市更容易产生相同的购房需求,从而会增强房价波动的扩散效应;城市经济开放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常住人口数量差异越大,其对城市间房价联动的影响越强,城市间地理距离越近,房价联动现象越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喜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既是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对于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均衡与优化,进而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产业链的视角来研究区域高等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将产业链、产业集群和高等教育发展融合起来,根据京津冀功能定位、产业链分工和优势,结合各高校的专业优势等建立基于产业链的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对产教融合和区域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一种新的探索。通过产业链来促进高等院校合作,通过高校协同促进产业链分工和产业集群发展。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亚清  马艺翔  吴振信  
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定量分析了京津冀三地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地污染物的排放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及人均污染治理费用的提高均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污染企业外移现象。运用脱钩指数对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北京市近些年来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相脱钩;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的增长呈连接状态。这进一步说明,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北京存在污染企业外迁的现象,同时也验证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