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3)
- 2023(11353)
- 2022(10052)
- 2021(9352)
- 2020(8084)
- 2019(19007)
- 2018(18713)
- 2017(36338)
- 2016(19727)
- 2015(22338)
- 2014(22332)
- 2013(21736)
- 2012(19988)
- 2011(17692)
- 2010(17462)
- 2009(16240)
- 2008(16136)
- 2007(14332)
- 2006(11997)
- 2005(10322)
- 学科
- 济(83013)
- 经济(82937)
- 管理(60306)
- 业(56171)
- 企(46859)
- 企业(46859)
- 方法(42886)
- 数学(38464)
- 数学方法(37972)
- 财(23076)
- 农(21808)
- 中国(18792)
- 地方(18182)
- 环境(16450)
- 业经(16334)
- 学(16194)
- 务(15914)
- 财务(15856)
- 财务管理(15819)
- 企业财务(14828)
- 贸(14471)
- 贸易(14469)
- 农业(14329)
- 易(13985)
- 制(13496)
- 和(12821)
- 划(12689)
- 理论(11613)
- 技术(11504)
- 银(10214)
- 机构
- 大学(278941)
- 学院(278940)
- 济(113483)
- 管理(112093)
- 经济(111161)
- 理学(97873)
- 理学院(96825)
- 管理学(95077)
- 管理学院(94587)
- 研究(88529)
- 中国(65791)
- 京(60106)
- 科学(55928)
- 财(50532)
- 农(46382)
- 所(44030)
- 业大(43578)
- 中心(42726)
- 财经(41251)
- 研究所(40422)
- 江(39797)
- 经(37436)
- 北京(37254)
- 农业(36618)
- 范(35308)
- 师范(34940)
- 经济学(34643)
- 院(32335)
- 州(31672)
- 经济学院(31612)
- 基金
- 项目(195696)
- 科学(154201)
- 基金(142919)
- 研究(139838)
- 家(124723)
- 国家(123735)
- 科学基金(106885)
- 社会(89087)
- 社会科(84504)
- 社会科学(84475)
- 省(76475)
- 基金项目(76462)
- 自然(70704)
- 自然科(69027)
- 自然科学(69008)
- 自然科学基金(67733)
- 划(65102)
- 教育(64707)
- 资助(58655)
- 编号(56186)
- 重点(44156)
- 成果(44067)
- 部(43590)
- 发(41824)
- 创(40509)
- 科研(38554)
- 课题(38103)
- 创新(37983)
- 教育部(37271)
- 国家社会(36882)
- 期刊
- 济(115107)
- 经济(115107)
- 研究(72477)
- 中国(47080)
- 学报(44167)
- 财(41904)
- 科学(40430)
- 农(40162)
- 管理(37439)
- 大学(33638)
- 学学(31860)
- 农业(27476)
- 技术(26025)
- 教育(24271)
- 财经(19837)
- 融(19715)
- 金融(19715)
- 业经(18901)
- 经济研究(18119)
- 经(17002)
- 问题(15970)
- 统计(15108)
- 业(14964)
- 技术经济(14640)
- 资源(14353)
- 版(14148)
- 策(13825)
- 财会(13637)
- 理论(12687)
- 决策(12599)
共检索到386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虹 李文君
本文采用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中污染损失法与污染治理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对2005-2013年京津冀区域交通运输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该区域环境成本大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相悖性;从地域上看,北京环境污染程度最为严重;从运输方式上看,道路交通占据主体地位,负外部性较为明显;从组成部分看,人体健康损失、大气环境质量降级损失和二氧化碳排放影响损失较为突出。
关键词:
环境成本 交通运输 京津冀区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倩 高俊莲
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3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运用自上而下交通运输碳排放测算方法,计算京津冀地区2000—2013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基于STIRPAT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碳排放驱动因素模型。结果表明:人均GDP、能源强度、第三产业占比和公共交通是碳排放重要驱动因素,驱动因素模型能很好拟合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分析表明该地区已处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阶段,能源强度逐年下降,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随着第三产业占比的上升不断下降,预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倩 高俊莲
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3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运用自上而下交通运输碳排放测算方法,计算京津冀地区2000—2013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基于STIRPAT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碳排放驱动因素模型。结果表明:人均GDP、能源强度、第三产业占比和公共交通是碳排放重要驱动因素,驱动因素模型能很好拟合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分析表明该地区已处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阶段,能源强度逐年下降,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随着第三产业占比的上升不断下降,预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凤岩 王洪飞 樊礼军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重要区域,近些年,该地区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人口约占中国人口的8%。同时,京津冀地区又是全国雾霾最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严峻的空气污染形势会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在此背景下,文章利用对数线性暴露—响应函数估计了2016年京津冀地区PM_(10)对居民健康的不利影响,并用效益转化法和疾病成本法将健康影响货币化。结果表明,PM10所引起的健康危害和经济影响不容忽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分别为338.8亿元、173.4亿元和557.3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1.32%、0.97%和1.74%。受人口数量、污染物排放、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和唐山市颗粒物污染的经济损失严重。治理雾霾污染,文章提出合理控制人口规模,根据各地区功能定位制定差别的减排政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玲 汪峰 张伟 刘宇 田远
省际商品贸易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同样会伴随污染转移。从消费视角分析隐含于省际贸易中的污染治理成本转移,对于全面理解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及其环境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大气环境密切依存的泛京津冀区域为例,对其各省市间省际贸易所带来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完全治理成本转移进行评估,并与省际贸易导致的经济收益转移进行比较,基于二者关系权衡,揭示了大气环境治理上存在的不公平。结果表明,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通过消费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将本该属于自身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转移到能源富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玲 汪峰 张伟 刘宇 田远
省际商品贸易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同样会伴随污染转移。从消费视角分析隐含于省际贸易中的污染治理成本转移,对于全面理解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及其环境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大气环境密切依存的泛京津冀区域为例,对其各省市间省际贸易所带来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完全治理成本转移进行评估,并与省际贸易导致的经济收益转移进行比较,基于二者关系权衡,揭示了大气环境治理上存在的不公平。结果表明,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通过消费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将本该属于自身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转移到能源富集的落后省份;山西和内蒙古等落后省份虽承担了约70%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但只获得了不到20%的GDP净流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龙茂乾 孟晓晨
北京"灯下黑"现象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通过回顾区域发展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相关理论,归纳出两条反映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倒"U"型曲线,并从交通成本的角度对京津冀城镇群极化—扩散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城镇群内部,城镇距离北京越近,就业规模越小。2001—2010年间,京津冀城镇群就业规模极化程度提高了42%,就业人口分布更加不均衡。一个城镇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对于该城镇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北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仍是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而且,扩散效应的经济影响还仅仅局限于隶属于北京的城镇,其他的城镇还未从中获益。根据两条倒"U"型曲线初步判断,北京与周边的中心—外围结构正在接近"拐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秀萍 陈劭锋 苏利阳 刘扬
本文选取1995~2005年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和环境数据,定量分析了水资源使用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水中COD排放量、农药使用量、化肥施用量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资源使用量、废水排放量、废水中COD排放量及化肥施用量与人均GDP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农药使用量与人均GDP之间表现为较复杂的N型曲线关系。目前,北京、天津两市基本处于U型曲线的右侧,其水资源使用量及水环境污染指标呈现增长的趋势。河北省尚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省的水资源使用量,水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的趋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洪扬 王佃利
基于2009~2017年我国10个城市群1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京津冀协同治理对区域污染减排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显著减少了该区域内城市的污染排放,且对核心城市的减排效应远高于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异质性与动态持续性;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导致区域内工业企业从核心城市转移到边缘城市,从而引发区域污染的内部转移;京津冀协同治理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来减少区域污染排放。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治理 双重差分 区域污染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陈毅 陈依萍 谢丽莉 李晓静
社会信用环境评价揭示特定地区的信用环境状况,是促进该地区信用环境优化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于共建京津冀信用体系的主题,以国家政策和大数据为背景探讨构建京津冀社会信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分析入手,结合实地调研结果筛选评价指标,借助因子分析法评价两市一省的社会信用状况,提出若干改善对策,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治理协同发展以及"信用京津冀"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代建 盛清
为促进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为协调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各方主体利益提供保障,依托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区域联防联控策略的各利益参数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大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与演化方向,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继而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主要利益参数对博弈系统均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补偿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京津冀地方政府联防联控的执行决策,可通过有效分配补偿金额、减轻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以及加强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不积极的惩罚力度等措施,促进地方政府采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策略以高效推进治理进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明 徐向阳
节能技术是实现节能的有效途径,如何选择经济可行的技术,需要一个综合评估框架,尤其是考虑到技术的协同效益、煤炭和CO_2价格不确定性等因素。文章结合节能供给曲线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协同效益分析和技术扩散的Logistic曲线,建立综合评估模型,评估2015—2030年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节能潜力和成本;分析协同效益对技术成本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5项节能技术的节能潜力为33.44亿吉焦,是2015年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96%,总成本为525.15亿美元,盈亏平衡时的煤炭价格为5.32美元/吉焦。(2)考虑技术的协同效益能够促进技术的推广,盈亏平衡时CO_2价格上升1美元/千克时,煤炭价格就会下降98.47美元/吉焦。(3)煤炭和CO2排放价格是两个影响技术成本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静 马海涛 王红梅
本文基于2010-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7个环保重点城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计算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并进一步构建Tobit模型验证财政分权、政策协同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同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差异较大,其变动趋势也呈现多样化特点。财政分权对于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存在明显负效应,政策协同强度与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回归系数为正值但不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与央地政府的财权、事权及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分权制度,加强中央政府环境治理的统筹协调力度;(2)转变传统绩效考核理念,强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力度;(3)加强协调机构的权威性,推进协同治理的广度和深度;(4)优化大气污染治理支出结构,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爱荣
从建立京津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建立京津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强调了建立京津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应坚持的六项原则,明确了建立京津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总体思路,构建了统一规划、统一评估等京津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框架,搭建了两个平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联防联控 生态环境 机制 污染 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松虎 杨明娜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针对京津冀频繁出现的雾霾现状,密切三方合作,强化三方协同,加速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应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据此,从治理结构、排污行为、治理绩效作为切入点,采用投入与产出数据包络分析法并借助Max DEa6.3软件,对目前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如何加速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环境污染 治理效应 SCP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