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0)
- 2023(10349)
- 2022(9220)
- 2021(8695)
- 2020(7149)
- 2019(17032)
- 2018(17033)
- 2017(32966)
- 2016(18022)
- 2015(20182)
- 2014(20143)
- 2013(19944)
- 2012(18278)
- 2011(16312)
- 2010(16217)
- 2009(14598)
- 2008(14011)
- 2007(11925)
- 2006(10328)
- 2005(8733)
- 学科
- 济(73662)
- 经济(73583)
- 管理(48910)
- 业(45658)
- 企(36972)
- 企业(36972)
- 方法(33897)
- 数学(29595)
- 数学方法(29289)
- 中国(20518)
- 地方(19622)
- 农(18592)
- 学(15969)
- 财(15630)
- 业经(15170)
- 农业(12798)
- 环境(12176)
- 贸(12005)
- 贸易(11999)
- 理论(11611)
- 易(11518)
- 和(11511)
- 技术(10645)
- 制(10392)
- 地方经济(10034)
- 划(9869)
- 务(9803)
- 财务(9744)
- 财务管理(9728)
- 教育(9274)
- 机构
- 大学(251493)
- 学院(249026)
- 管理(102537)
- 济(96101)
- 经济(93834)
- 理学(89846)
- 理学院(88746)
- 管理学(87228)
- 管理学院(86780)
- 研究(83820)
- 中国(59040)
- 京(56577)
- 科学(54626)
- 所(41679)
- 财(40490)
- 农(39546)
- 业大(39293)
- 研究所(38466)
- 中心(37403)
- 北京(36014)
- 范(34402)
- 师范(34128)
- 江(33929)
- 财经(33520)
- 农业(31107)
- 院(30854)
- 经(30539)
- 州(28519)
- 师范大学(28013)
- 经济学(27911)
- 基金
- 项目(180998)
- 科学(142208)
- 基金(131296)
- 研究(130653)
- 家(114614)
- 国家(113712)
- 科学基金(98026)
- 社会(81689)
- 社会科(77366)
- 社会科学(77345)
- 基金项目(71646)
- 省(69684)
- 自然(65210)
- 自然科(63685)
- 自然科学(63674)
- 自然科学基金(62467)
- 划(59759)
- 教育(58764)
- 编号(53319)
- 资助(53317)
- 成果(42102)
- 重点(40072)
- 部(39037)
- 发(38737)
- 创(37118)
- 课题(36169)
- 创新(34595)
- 科研(34481)
- 教育部(33273)
- 大学(33138)
- 期刊
- 济(100918)
- 经济(100918)
- 研究(72488)
- 中国(42131)
- 学报(40293)
- 科学(37996)
- 管理(35149)
- 农(35048)
- 大学(30009)
- 学学(28106)
- 财(27972)
- 教育(26381)
- 农业(25001)
- 技术(20552)
- 业经(16496)
- 融(16362)
- 金融(16362)
- 经济研究(15498)
- 财经(15052)
- 问题(15027)
- 图书(14353)
- 科技(12898)
- 经(12730)
- 业(12625)
- 理论(12592)
- 资源(12554)
- 现代(11914)
- 实践(11810)
- 践(11810)
- 技术经济(11737)
共检索到348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静静
本文依据相关理论构建城市集聚测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的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使用传统差异系数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内部主要城市间的集聚差异,利用区域特定差异指数判断了京津冀地区空间差异的方向,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城市集聚影响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近10年来的城市集聚程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集聚程度差异明显;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外围地区的差异增大,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差异不明显;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及第三产业对城市集聚水平影响显著,是影响城市集聚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城市间集聚加剧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静静
本文依据相关理论构建城市集聚测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的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使用传统差异系数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内部主要城市间的集聚差异,利用区域特定差异指数判断了京津冀地区空间差异的方向,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城市集聚影响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近10年来的城市集聚程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集聚程度差异明显;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外围地区的差异增大,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差异不明显;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及第三产业对城市集聚水平影响显著,是影响城市集聚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城市间集聚加剧的重要直接驱动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海龙 朱洪兴
选取京津冀地区的12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力分析找出京津冀地区城市中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选取了30个指标作为因子变量,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指标进行归类,然后通过对影响城市引力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来界定城市规模,再通过引力模型得出了京津冀地区京津双核城市的引力作用效应,并界定了两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城市圈 引力模型 因子分析 引力范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旺 申玉铭 柳坤
以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空间基尼系数、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区位熵、转移-份额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京津冀都市圈主要服务业集聚的整体状况、行业特征以及各城市分工程度和专门化率。空间上整体呈现出典型非均衡的单中心、大梯度等级化集聚的发展态势;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房地产等行业的专业化优势最明显;各城市主要服务业内部的结构差异较大,专业化分工也较明显;北京的高端行业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和行业优势,其他9个城市也各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服务业集聚的驱动力包括专业化分工、竞争与协作和网络创新等自组织及政府干预等他组织2种作用机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辛静静 侯圣银 王德起
依据集聚经济相关理论与研究,可以模拟出城市群整体集聚效益及该城市体系中各城市的产业部门集聚弹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城市群经济学视角的均衡模型。针对中心城市过度集聚问题,应当通过配置城市群内各城市产业部门人口以实现城市群整体集聚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综合集聚效益 均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治伟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需要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研究。本文运用区位熵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京津冀20042014年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部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均衡。京津冀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的集聚程度除北京外处于较低水平,且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文章还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为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的深入发展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区位熵 京津冀 旅游产业集聚 时空变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治伟
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需要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研究。本文运用区位熵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京津冀2004~2014年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部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均衡。京津冀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的集聚程度除北京外处于较低水平,且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文章还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为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的深入发展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区位熵 京津冀 旅游产业集聚 时空变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赵婕伶
本文以京津冀为例,分析地区金融集聚及产业布局现状,探索金融集聚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通过HP滤波和OLS回归分析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金融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并且金融集聚程度即金融资产价值越高,金融相关率越大,则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增大,而且第三产业增速大于第二产业,由此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京津冀 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楼梦醒 冯长春
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数量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针对2000-2013年的市级面板数据,构建京津冀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力模型,并分析核心变量对京津冀整体和区域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差异。结果显示,京津冀整体层面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由三产产值、地方财政支出、公路营运里程和房屋施工面积这4个变量决定,对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作用最大的是三产产值及房屋施工面积。而对于不同类别的城市来说,其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核心驱动力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住人口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随着城市规模的升高而递减,超大城市的建设用地数量受到第三产业的驱动,而特大城市受到第二产业的影响更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宇金 孙威
2015年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产业协同是推进这一战略的先行领域,因此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与分散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论文利用全国3次经济普查数据,基于企业的空间位置信息,运用DO指数方法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对比分析了集聚特征在区域、行业、企业间的差异性。研究表明:(1) 2004—2013年京津冀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比例从69.0%提高到82.8%,集聚多发生在0~50 km的范围。随着集聚范围逐渐扩大,集聚强度逐渐减弱,下降幅度达到25.9%。(2)在区域层面,集聚更容易发生在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在行业层面,集聚更容易发生在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且集聚范围更短;在企业层面,集聚更容易发生在小企业。(3) 2004—2013年京津冀地区已经出现了制造业从北京、天津向河北扩散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技术水平较低、劳动力需求较大的制造业,表明在2015年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适宜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颖
批零业的集聚对于城市空间格局存在重要影响,有助于促进其在集聚区周围形成新的城市格局;而城市空间格局也能够通过资源密度、地理位置优势等因素吸引批零业在特定空间形成集聚。因此,促进二者的良好互动将是发展壮大消费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我国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这无疑尤显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实证探究国内大循环视角下城市空间格局影响批零业产业集聚的机理,旨在明晰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京津冀地区加快批零业产业集聚、促进消费市场发展壮大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批零业产业集聚和城市空间格局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空间格局对批零业产业集聚的正向作用更强,批零业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格局的正向作用稍弱;城市总面积、人口密度、道路面积率、万人拥有道路里程数,均显著促进批零业产业集聚;而批零业单位面积产值、批发行业占地区总产值比重,显著抑制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大型零售企业产值、零售行业占地区总产值比重,显著促进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晓英 王莹
随着近年来雾霾日益严重,以空气质量为代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通过建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三省市2004年—2012年间的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间的动态耦合情况进行量化分析。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生态环境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士伟 杨飞 黄敏
[目的]基于1980—2015分5年1期的京津冀地区各县市播种总面积,以及14类农产品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研究京津冀地区各农产品的集聚程度、集聚结构稳定性以及集聚的空间分布与转移,为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政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选址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方法]综合运用区位商、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以及重心分析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集聚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稻谷、大豆、薯类、棉花、果园、水产和禽蛋的集聚度在不断地增强;小麦、玉米、油料、肉类和林业的集聚度保持相对稳定;蔬菜和牛奶的集聚度在不断地降低。(2) SQ与Q> 1两者总体呈反向变化,即Q> 1的值减小,农作物SQ值增加,集聚程度增强; Q> 1的值增加,农作物SQ值减小,集聚程度降低。(3)不同行业农产品的集聚度高低为:水产业>林业>畜牧业>经济作物(含蔬菜和果园)>粮食作物,且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集聚度在不断的增强。(4)各农产品的生产结构稳定性大小排列:玉米>水产>小麦>蔬菜>果园>稻谷>牛奶>大豆>肉类>薯类>油料>林产品>棉花>禽蛋。[结论]京津冀地区农产品集聚度总体在提高,少数农产品的集聚度在降低;各农产品生产重心总体朝着京津冀外围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治伟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泰尔指数等综合方法,以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人均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总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减少;京津冀城市群国际旅游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和旅游总收入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差异较省际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四大旅游分区组内差异增大,组间差异减少,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整体趋于均衡。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空间特征 京津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媛 刘伟伟 王小娟
物流网络犹如经济动脉,其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通。推动物流业集聚固然能够有效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部分区域生态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我国在推动物流业集聚的过程中还需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物流产业集聚对京津冀地区绿色效率的影响机制,旨在阐明物流业集聚与绿色效率的互动关系,从而为京津冀地区合理推动物流业集聚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物流业集聚与京津冀地区绿色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物流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在物流业集聚与京津冀地区绿色效率之间表现出部分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