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5)
2023(12089)
2022(10687)
2021(9942)
2020(8321)
2019(19319)
2018(19093)
2017(36734)
2016(19840)
2015(22476)
2014(22024)
2013(21567)
2012(19630)
2011(17612)
2010(17635)
2009(15905)
2008(15404)
2007(13177)
2006(11436)
2005(9868)
作者
(56923)
(47292)
(46658)
(44569)
(29925)
(22691)
(21389)
(18572)
(17855)
(16644)
(16198)
(15777)
(14795)
(14626)
(14513)
(14352)
(14259)
(13942)
(13436)
(13272)
(11857)
(11299)
(11165)
(10663)
(10451)
(10380)
(10337)
(10324)
(9381)
(9378)
学科
(75889)
经济(75801)
管理(56256)
(53319)
(43597)
企业(43597)
方法(34480)
数学(29392)
数学方法(29071)
(23867)
中国(19065)
(18869)
地方(18249)
(17419)
业经(17097)
(15784)
贸易(15776)
环境(15474)
(15321)
农业(14595)
(13545)
理论(13047)
(12065)
技术(11964)
(11696)
(11358)
财务(11299)
财务管理(11280)
教育(10814)
企业财务(10662)
机构
大学(276322)
学院(274923)
管理(111786)
(104981)
经济(102649)
理学(97644)
理学院(96450)
管理学(94818)
管理学院(94337)
研究(92528)
中国(66046)
(61817)
科学(60564)
(46214)
(45599)
(45080)
业大(43999)
研究所(42706)
中心(41536)
北京(39525)
(38400)
师范(38081)
(37767)
财经(36971)
农业(35779)
(34100)
(33645)
(31327)
师范大学(31184)
经济学(29856)
基金
项目(197784)
科学(155278)
研究(143871)
基金(143232)
(125932)
国家(124618)
科学基金(106687)
社会(89268)
社会科(84408)
社会科学(84381)
基金项目(77510)
(76383)
自然(70920)
自然科(69145)
自然科学(69130)
自然科学基金(67842)
(65472)
教育(64473)
编号(58994)
资助(57759)
成果(46761)
重点(44303)
(42612)
(42295)
(41009)
课题(39964)
创新(38147)
科研(37798)
大学(36263)
教育部(36048)
期刊
(113413)
经济(113413)
研究(78052)
中国(48608)
学报(45502)
科学(42350)
(41019)
管理(39020)
大学(33856)
(32362)
学学(31680)
教育(30598)
农业(29456)
技术(22241)
业经(19771)
(18033)
金融(18033)
经济研究(17195)
财经(16739)
(15952)
图书(15899)
问题(15067)
资源(14878)
科技(14527)
(14106)
理论(13488)
(12880)
实践(12651)
(12651)
现代(12561)
共检索到388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户艳领   陈一洋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一个重点,其中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至关重要。论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选取京津冀代表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并运用Moran’s I指数从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总体格局、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分析生态产品价值空间相关性和局部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1)价值量较高的生态产品分别是局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农产品;(2)价值量较低的生态产品分别是渔产品、淡水资源和生物质能;(3)2012—2021年,研究区域总价值和调节服务价值在总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范围的波动;调节服务价值在生态产品总价值中起主要影响作用;(4)各生态功能区总价质量整体上呈现空间正向相关,但是功能区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户艳领   陈一洋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一个重点,其中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至关重要。论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选取京津冀代表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并运用Moran’s I指数从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总体格局、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分析生态产品价值空间相关性和局部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1)价值量较高的生态产品分别是局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农产品;(2)价值量较低的生态产品分别是渔产品、淡水资源和生物质能;(3)2012—2021年,研究区域总价值和调节服务价值在总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范围的波动;调节服务价值在生态产品总价值中起主要影响作用;(4)各生态功能区总价质量整体上呈现空间正向相关,但是功能区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孟雪源   陈刚   郑志元  
【目的】研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用地结构转变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对编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调整国土资源合理配置有重大参考价值。【方法】利用安徽省太湖县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建立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在600 m×600 m格网尺度下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定量,并运用空间自相关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聚集特征与冷热点分异规律。【结果】(1)2000—2020年太湖县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速度总体缓慢,建设用地增长了1.43%,耕地减少了1.00%,草地、林地、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建设用地逐年增加;(2)土地利用综合变化指数高于0,全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构正处于成长期;(3)20 a来,太湖县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水域和林地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贡献率最高;(4)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呈正相关,以低-低聚集区和高-高聚集区为主,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集聚的相关度也随之增加。从冷热点分布状况看,太湖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在总体上呈现“中热北冷,南部冷热分异明显”的分布特征。【结论】太湖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需要关注水体面积保护与南部建设用地扩张两者的土地资源配置优化问题,加强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的提升。图4表7参3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洋   吴婧  
生态产品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推动“两山”转化、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从产品供给、交易环境、保障体系三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评估体系,综合分析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状、问题和潜力。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承德、张家口、北京潜力最高,衡水、廊坊潜力最低,应提升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扩大生态产品交易规模,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彭文英  尉迟晓娟  
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研究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及价值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立足于生态产品内涵,构建了包括生态环境产品、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生态空间产品4个一级分类、8个二级分类、24个具体指标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熵值评价法、生态-健康-市场的生态产品价值综合核算法,对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行评价及价值核算,结合指标体系和计算结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及价值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二者不完全对应;承德、张家口、北京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强,邢台、衡水、廊坊、邯郸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较弱;承德、张家口生态产品价值占GDP的比重极高,北京、天津的占比很低;应建立公共性生态产品政府主导市场支持、经营性生态产品政府支持市场主导、权益性生态产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差异化价值实现路径。应从合理划分生态产品供给类型区域、强化生态产品的市场作用、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快构建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区域合作体系四个方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并促进价值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洋   吴婧  
生态产品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推动“两山”转化、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从产品供给、交易环境、保障体系三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评估体系,综合分析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状、问题和潜力。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承德、张家口、北京潜力最高,衡水、廊坊潜力最低,应提升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扩大生态产品交易规模,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跃胜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是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县级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随后,根据博弈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原理,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博弈模型,利用博弈反应函数求出双方的最优选择,从而找出影响县级政府保护生态环境和中央政府选择实质性监管的主要因素。为保障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实施效果,中央政府在监管中既要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又要增强监管的规范性和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此外,中央政府要加大生态保护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从而降低地方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本。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荔琢  蒋卫国  王文杰  吕金霞  邓越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气候调节、水资源供给、净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基于1990-2015年6期土地生态遥感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修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和计算湿地价值的内外部贡献率,利用GIS定量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及各个城市25年间不同湿地类型、不同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基于此进行功能定位。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2015年湿地价值较1990年上升了29.3亿元,主要是由于河渠、水库坑塘价值的增加,以及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价值的增加;(2)京津冀城市群的13个城市中,天津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且东部沿海区域湿地价值有增加趋势,南部内陆城市不仅湿地面积少且价值逐年下降;(3)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和净化环境是京津冀城市群大部分城市湿地的主导功能,而河渠、水库坑塘、滩地则是提供服务功能的主要湿地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与增加都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湿地价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明确湿地的功能定位,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湿地生态的保护意识,同时也为未来京津冀地区湿地的修复、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储  李振瑜  耿玉环  檀畅  
[目的]确定合理的城市群规模、职能和分布格局是区域治理和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精准识别城市发展状态,量化空间功能竞争力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问题。[方法]以生态位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建立城市发展系统模型,将城市发展系统视作经济、环境和社会有机耦合的生态系统。具体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前者既能克服主成分分析后指标间为单一线性关系的缺点,又能发挥考虑各层级指标阈值对综合分值放缩效应的优点,体现系统整合原理;后者可有效识别相邻单元属性的空间聚集和异常现象,凸显单元的空间关系和分布格局。[结果](1)北京和天津的综合竞争力强,城市地位高、功能强且作用大,因此生态位扩张效应最显著,内向集聚要素,外向拓展空间,最终占据最优或最大生态位;(2)河北省各市的生态位普遍偏低,存在梯度层次,石家庄、唐山和廊坊等地竞争力较强,衡水和邢台等地则相对较弱;(3)生态位是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耦合作用的结果。3个时点下各生态位的聚类结果各异,表明城市群还未能形成稳定的集聚现象,仍有较大的协调发展空间。[结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均衡体现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维度。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议尽快明确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生态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空间功能竞争力,建议从污染共治、生态同建、经济合作等方面入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彪  程达  
以能值分析法作为账户统计工具,运用SBM模型指数对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城市新陈代谢效率进行时空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新陈代谢效率进行测算能够准确地反映城市新陈代谢效率的实际水平;2005-2014年京津冀综合代谢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格局上由2005年的"低分散"转变为2014年的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高集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污染治理投资水平与新陈代谢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城市化水平与新陈代谢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则对新陈代谢效率有负向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小娟  程培先  周文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国家战略,也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尤其是雾霾的盛行,严重影响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文章以审计为视角,探讨审计在京津冀生态环境优化中的主要功能及定位,为京津冀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婷  王奕淇  李国平  
将能值生态足迹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结合,构建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补偿理论模型,并以陕南三市为例,对2011—2017年陕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1—2017年,汉中、安康和商洛三个地区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递增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7.72%、8.32%和8.19%,说明陕南三市为保护与建设当地生态环境不断做出努力,使当地所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逐年递增;根据测得的能值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发现陕南三市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说明这三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所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扣除自身消费后,还能向社会提供剩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陕南三市应获得生态补偿;汉中、安康、商洛应获得的补偿标准分别由2011年的11.22亿元、5.67亿元、2.97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6.04亿元、11.24亿元、5.94亿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方杰  王宏志  宋明洁  陈安  王璐瑶  
生态空间科学合理识别是区域生态保护的基础。该研究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案例区,借助于RS和GIS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地选取指标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对生态空间识别进行研究,并简要提出了分区分级管控生态空间的思路,最后结合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冲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阳县生态空间总面积为3 032.2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66%,其中底线型、危机型和缓冲型生态空间面积分别为1 406.79 km~(2)、862.59 km~(2)和762.83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14%、25.22%和22.31%。2)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中,约有17.11%的耕地和0.23%的建设用地等非生态用地位于生态空间内,既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难以起到积极作用,也不利于保持生态空间的稳定性。3)底线型生态空间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要求进行管理,危机型生态空间强制性管控,缓冲型生态空间限制性开发。该研究能够为现阶段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与优化调整以及生态空间分类管控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期实现县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婷  王奕淇  李国平  
将能值生态足迹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结合,构建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补偿理论模型,并以陕南三市为例,对2011—2017年陕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1—2017年,汉中、安康和商洛三个地区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递增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7.72%、8.32%和8.19%,说明陕南三市为保护与建设当地生态环境不断做出努力,使当地所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逐年递增;根据测得的能值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发现陕南三市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说明这三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所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扣除自身消费后,还能向社会提供剩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陕南三市应获得生态补偿;汉中、安康、商洛应获得的补偿标准分别由2011年的11.22亿元、5.67亿元、2.97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6.04亿元、11.24亿元、5.94亿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延步青  
在对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和极差标准化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标准化,得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量化值,并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种生计资本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的排序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生态补偿政策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也具有正向影响,说明生态补偿政策有利于改善当地收入状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最后,生态补偿政策还可通过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交互作用,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