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4)
- 2023(9568)
- 2022(8029)
- 2021(6932)
- 2020(5740)
- 2019(12916)
- 2018(12210)
- 2017(23605)
- 2016(12222)
- 2015(13303)
- 2014(12799)
- 2013(12570)
- 2012(11358)
- 2011(10333)
- 2010(10133)
- 2009(8952)
- 2008(8819)
- 2007(7553)
- 2006(6505)
- 2005(5513)
- 学科
- 济(57660)
- 经济(57613)
- 业(33394)
- 管理(32830)
- 企(25410)
- 企业(25410)
- 方法(25389)
- 数学(22314)
- 数学方法(22201)
- 贸(21123)
- 贸易(21115)
- 易(20375)
- 农(15637)
- 地方(14348)
- 业经(13559)
- 中国(12887)
- 产业(12124)
- 财(11013)
- 农业(10059)
- 技术(10055)
- 学(9539)
- 环境(9279)
- 出(8766)
- 地方经济(8157)
- 关系(7879)
- 制(7793)
- 融(6857)
- 金融(6857)
- 划(6825)
- 口(6773)
- 机构
- 学院(179208)
- 大学(177205)
- 济(83574)
- 经济(82543)
- 管理(69173)
- 理学(61749)
- 研究(61257)
- 理学院(61077)
- 管理学(60199)
- 管理学院(59900)
- 中国(42711)
- 科学(38330)
- 京(38326)
- 农(36664)
- 业大(32321)
- 财(31753)
- 所(30694)
- 农业(29467)
- 研究所(28567)
- 财经(26911)
- 中心(26908)
- 经济学(26700)
- 经济学院(24739)
- 经(24705)
- 江(24117)
- 北京(23518)
- 院(22260)
- 经济管理(20742)
- 财经大学(20271)
- 范(20180)
- 基金
- 项目(132707)
- 科学(104986)
- 基金(98679)
- 研究(90385)
- 家(88571)
- 国家(87914)
- 科学基金(75139)
- 社会(61980)
- 社会科(59360)
- 社会科学(59346)
- 基金项目(53256)
- 省(51920)
- 自然(49083)
- 自然科(48040)
- 自然科学(48026)
- 自然科学基金(47217)
- 划(44094)
- 教育(39404)
- 资助(38752)
- 编号(32839)
- 发(30641)
- 重点(30181)
- 创(29166)
- 部(28572)
- 创新(27385)
- 国家社会(26992)
- 计划(25962)
- 科研(25750)
- 业(24628)
- 教育部(24336)
共检索到244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牛艳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重点发展区域,国务院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也是经济高度发展后的必然趋势,商贸流通产业在京津冀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从溢出效应来看,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明显,河北省的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明显;城市化水平、市场环境、对外开放程度、资源优化配置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为正,这说明其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有促进作用。不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城市化水平、市场环境、对外开放程度、资源优化配置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而且能促进邻近区域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产业结构虽然在本地区表现的是挤出效应,但是能带动邻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本地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居民消费品可能主要来源于邻近省份的"进口",会带动邻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晗 舒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尽管产业协同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目前,京津冀三地产业相似度依然较高,特别是津冀的优势产业仍高度趋同,存在明显的竞争倾向,未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仍存较大提升空间。河北作为主要的产业承接地,其承接能力关系到京津冀区域产业的布局以及协同的发展成效。本文利用多指标面板数据就影响产业承接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承接地各城市间产业承接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其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劳动力资源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状况等是影响产业承接能力的关键因素。据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区域内产业承接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道玲 任可 秦强
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对比,研究发现,政府意愿、市场需求、民众意愿、基础保障4个因素均深度影响城市群的产业协同效果。对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而言,政府意愿尤其是中央政府意愿强,民众意愿高,但市场需求尚需进一步激发,基础保障存在差异,配套措施有待完善。作为国内发展较早的两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同中地方政府意愿较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到位;珠三角城市群的政府意愿正在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完善。基于三大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因素比较,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有3种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推动、以市场为主导的主体互动、多重力量下的网络协同。建议京津冀持续发挥政府优势,发挥关键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强化民生保障设施建设,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产业协同模式 驱动因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曼 郎郸妮
选取区位商作为衡量指标,从制造业整体及其具体行业分析京津冀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影响该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技术要素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资本要素对产业集聚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应从产业对接、配套服务体系和生产要素流动政策等方面探讨制造业产业集聚,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会政 张洋洋 易辰玉
跨境电商和商贸流通业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耦合发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使用两阶段DEA模型对2011-2020年京津冀商贸流通业效率进行测度,并从规模和效率两个维度,考察跨境电商对京津冀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京津冀商贸流通业总体效率水平较高,相对来说,零售业效率水平高于批发业;跨境电商对京津冀商贸流通业的总体规模和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跨境电商对京津冀批发业规模增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零售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对京津冀批发业和零售业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最后,文章指出,政府应着力提高京津冀跨境电商配套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企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商贸流通业 京津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丽华
产业协同是区域协同的重要载体和实体支撑,区域协同的本质是产业协同,区域竞争实力的增强有赖于产业协同水平的提高,产业协同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协同的进程。产业协同是一个由多元要素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而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产业协同的程度和水平必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协同空间、协同成本、协同能力、协同制度、协同创新五个方面。围绕上述五个方面选择相关指标构建产业协同指标体系和模型,测算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进程可以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其中,北京具有最广阔的协同空间、最强大的协同能力、最优良的制度环境、最先进的协同创新水平,在京津冀产业协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直接决定着三地的协同进程;天津具有良好的协同空间、协同能力、协同制度和协同创新,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河北具有最狭小的协同空间、薄弱的协同能力、欠佳的协同制度、最低的协同创新水平,但同时也具有最低的协同成本、增幅最大的协同能力和协同创新水平,尽管目前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比较落后,但仍有进一步赶超和发展的基础和机会。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协同 协同程度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建华
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已达成共识的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也是金融协同发展得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金融协同支持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晓轶 王蒙蒙
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协同治理视角下,改善京津冀地区的流通产业同质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工指数、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考察2016-2019年京津冀地区流通业6大分行业的产业同质化现象,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区流通产业的区域分工指数均小于1,流通产业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流通产业内部分工并不明确,产业分工同质化较为显著。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的区域专业化指数在不同子产业上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京津冀地区流通业专业同质化现象正在削弱。观测期内,北京市的零售贸易业、天津市的批发业和零售贸易业、河北省的零售贸易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也是“十四五”时期重点引领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发展需关注的流通子产业。为尽快改善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同质化问题,应结合区域内三地发展基础和功能定位,重新定位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温天力
商贸流通业作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发展结构,发挥区域功能定位作用,实现商贸流通领域的一体化。本文通过分析三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借助商贸流通生产函数,通过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三地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商贸流通 发展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温天力
商贸流通业作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发展结构,发挥区域功能定位作用,实现商贸流通领域的一体化。本文通过分析三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借助商贸流通生产函数,通过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三地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商贸流通 发展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牟晓霞 黄坚
进入十四五时期,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面临新问题,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推动“三区一基地”建设迅速开展的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高效能发展的关键。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引擎。流通业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通过三地关联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收益共同提升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重塑京津冀现代产业格局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京津冀流通产业关联发展现状,并基于投入产出表测算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关联度、产业影响力系数,最终评价三地流通业总体关联情况。得出结论: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关联发展水平较高,北京和天津间的流通业关联水平最高,其次为北京与环京地区河北省城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婷
为深入研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本文借助面板数据研究商贸流通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大力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效应,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其他指标在不同程度上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京津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明辉 刘继来
随着数字经济与物流业结合更加紧密,探讨数字物流如何赋能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本文基于2011-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物流对流通业发展效益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物流可以显著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益,且这一影响结论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通过影响机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物流可以通过缓解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错配助推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益提升。最后,本文就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韶华 张伟
京津冀协同发展,节能减排是重点突破领域。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京津冀个体或整体的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探讨,一致认为区域协同是推动京津冀节能减排的关键。因此,文章考虑京津冀能源强度的差异性,针对工业降耗的关键性,基于"两个维度"和"两个层面"探讨了京津冀工业分行业协同降耗的重点行业、关键因素及路径的选择思路。最后,对京津冀协同降耗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协调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韶华 张伟
京津冀协同发展,节能减排是重点突破领域。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京津冀个体或整体的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探讨,一致认为区域协同是推动京津冀节能减排的关键。因此,文章考虑京津冀能源强度的差异性,针对工业降耗的关键性,基于"两个维度"和"两个层面"探讨了京津冀工业分行业协同降耗的重点行业、关键因素及路径的选择思路。最后,对京津冀协同降耗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协调问题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