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44)
- 2023(14372)
- 2022(12571)
- 2021(11745)
- 2020(9898)
- 2019(22473)
- 2018(22334)
- 2017(42672)
- 2016(23304)
- 2015(26024)
- 2014(25225)
- 2013(24965)
- 2012(23077)
- 2011(20846)
- 2010(20736)
- 2009(18922)
- 2008(18258)
- 2007(16047)
- 2006(13997)
- 2005(12201)
- 学科
- 济(90870)
- 经济(90767)
- 管理(67622)
- 业(65388)
- 企(54984)
- 企业(54984)
- 方法(40674)
- 数学(34772)
- 数学方法(34339)
- 中国(24479)
- 农(23958)
- 财(22226)
- 地方(21670)
- 学(21493)
- 业经(20955)
- 技术(19960)
- 农业(16508)
- 贸(16047)
- 贸易(16034)
- 制(15901)
- 理论(15720)
- 易(15471)
- 和(14506)
- 环境(14132)
- 银(13461)
- 银行(13402)
- 技术管理(13378)
- 融(13308)
- 金融(13306)
- 务(13233)
- 机构
- 大学(325029)
- 学院(321798)
- 管理(128026)
- 济(126036)
- 经济(123332)
- 研究(111493)
- 理学(111433)
- 理学院(110098)
- 管理学(108095)
- 管理学院(107525)
- 中国(80974)
- 京(72175)
- 科学(71797)
- 所(56561)
- 财(55921)
- 农(55011)
- 研究所(51999)
- 业大(51113)
- 中心(49781)
- 江(46723)
- 北京(45875)
- 财经(44908)
- 农业(43393)
- 范(42921)
- 师范(42419)
- 院(41004)
- 经(40927)
- 州(37935)
- 经济学(37481)
- 技术(34480)
- 基金
- 项目(227859)
- 科学(179010)
- 基金(164765)
- 研究(163928)
- 家(145553)
- 国家(144373)
- 科学基金(123418)
- 社会(102342)
- 社会科(96878)
- 社会科学(96852)
- 省(89149)
- 基金项目(87982)
- 自然(81930)
- 自然科(80066)
- 自然科学(80044)
- 自然科学基金(78598)
- 划(76025)
- 教育(74549)
- 资助(67127)
- 编号(65590)
- 成果(52785)
- 重点(51455)
- 创(51029)
- 部(49339)
- 发(49050)
- 创新(47007)
- 课题(45825)
- 科研(43548)
- 计划(42106)
- 大学(41879)
- 期刊
- 济(135832)
- 经济(135832)
- 研究(95188)
- 中国(63322)
- 学报(55684)
- 科学(50582)
- 农(49146)
- 管理(48302)
- 大学(41520)
- 财(40862)
- 学学(38854)
- 教育(38425)
- 农业(34311)
- 技术(27761)
- 融(25549)
- 金融(25549)
- 业经(22100)
- 经济研究(21881)
- 财经(21289)
- 业(18668)
- 经(18259)
- 科技(18240)
- 图书(17902)
- 问题(17487)
- 技术经济(15902)
- 理论(15236)
- 版(14974)
- 业大(14534)
- 现代(14434)
- 资源(14041)
共检索到469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向荣 刘璇
本文利用Esteban-Ray指数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的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相对于长三角,京津冀极化效应较强而扩散效应较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璇 刘军
科技中心城市对周边经济腹地技术创新扩散的强度和效应对区域技术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考察北京、上海两地技术市场的交易合同数及成交金额的流量与流向,分析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技术创新扩散的强度,然后以技术市场交易合同数为变量,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测算了北京与上海的技术创新扩散效应。研究表明,相对于上海,北京对周边地区技术创新扩散的强度及扩散效应都较弱。
关键词:
技术创新扩散 技术市场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桥红
文章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北京和上海对区域内金融发展的影响作用,发现在京津冀地区北京金融发展长期看来对天津产生了较强的辐射效应,扩散效应发挥了主要作用,而对河北以极化效应为主;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对江苏的金融发展以扩散效应为主,对浙江以极化效应为主,但这种极化效应有逐渐削弱的趋势。基于收敛理论,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检验了这两个地区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发现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是发散的,而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具有收敛的特性。
关键词:
区域金融 扩散效应 收敛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叶堂林 李国梁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发展模式亟需由传统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文章通过构建空间模型对创新扩散效应进行测度,探讨影响京津冀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并试图找寻区域性创新扩散枢纽。研究发现,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城市群中创新各环节的空间均衡度存在明显差异;京津冀的技术推广企业在创新腹地中的部分节点城市高度集聚,区域性创新枢纽建设基础较好。同时,研究也发现京津冀范围内人员结构和技术引进模式制约着创新产出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杰英 游蕊
长三角和京津冀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跨区域规划经济体。采用信贷增长率指标构建SVAR模型对两地金融一体化程度进行分析比较。协整结果显示两大区域内信贷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一体化效应明显。长三角一体化程度高于京津冀,京津冀中天津信贷扩散效应显著,北京和河北信贷呈现极化效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吕程 张亮
以我国2007年省区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根据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情况,编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12大产业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比较分析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外向程度较高,对其他地区产业的支持力度高于长三角地区,辐射范围更加广泛,且物流业产业关联程度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均较高;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物流业也存在运营效率低下、区域内产业联动有待加强以及垄断势力较强、价格显著偏高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吕程 张亮
以我国2007年省区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根据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情况,编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12大产业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比较分析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外向程度较高,对其他地区产业的支持力度高于长三角地区,辐射范围更加广泛,且物流业产业关联程度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均较高;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物流业也存在运营效率低下、区域内产业联动有待加强以及垄断势力较强、价格显著偏高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浩瀚 潘源
分别以2003—2015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Hansen门限模型,以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作为门限变量,同时考虑到金融集聚的影响,来考察和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仅存在门限效应,且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不同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其次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发展程度地区也是不同的,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仇怡
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分布结构与等级特征,并使用县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城市体系的技术创新等级扩散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具有等级分布特征,城市体系与创新扩散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性,且创新扩散呈等级扩散模式;城市创新流强度表现出显著的行政等级扩散特征,而对各省份自身而言,地级市之间的创新扩散主要受人口规模的影响。认为应按照城市体系优化创新布局,积极加快城市群发展,以促进城市间的技术创新扩散。
关键词:
城市体系 创新扩散 长三角地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昊 李美琦
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是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动力机制。本文利用经济集中度指数测度1995-2015年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两大城市群的城镇体系发展状况,研究表明,长三角是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和苏州为次一级核心的等级结构非常清晰有序的城市体系;而京津冀地区,不仅北京、天津双核协调度较低,而且城市等级结构不够清晰有序。运用位序-回归研究方法分析可以发现,长三角的城市体系日趋合理,而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体系却没有明显改善,两大城市群的帕累托指数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因此,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城市群建设,应该借鉴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北京、天津双核应该更好地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绵斌 张妍 谢品杰 黄晨晨
本文基于2000-2016年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电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并探讨了城市化、工业化、科技投入水平和贸易开放水平对经济的作用关系。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电力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在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均为双门槛;(2)无论是京津冀地区还是长三角地区,电力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电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青霞 夏传信 施建军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与科技人才集聚形成正向的交互效应,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更大,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协同集聚的效应则显著为负,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人才集聚的对数值超过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正,低于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则对区域创新起着抑制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人才集聚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寇小萱 孙艳丽
本文利用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创新能力资源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构建区域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进行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区域比较和资源配置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发展态势及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以下特点:(1)北京和浙江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DEA有效的;(2)北京和浙江科技园区处于最优生产前沿面;(3)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整体综合效率水平相近,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创新能力 数据包络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继敏
国内外有关区域专业化研究大多关于一个国家省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对于一国之内经济区内部的区域专业化研究较少。然而,经济区内部分工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也是包括经济地理学在内的很多学科着力解释的重大议题。这里运用较为成熟的测度方法,以国家图书馆所能查到的最近的2003年各地市制造业分行业就业人口数据为数据源,测度描述区域专业化的区位基尼系数、区域专业化指数、区域分工指数等,综合全面地刻画"十一五"规划界定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区域专业化的行业特征和区域特征。另外,还比较了两个区域在专业化水平上的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春华 吴晋峰 周芳如 吴宝清
采用2001—2016年铁路交通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比研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铁路通达性变化及其对各自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十五年来:(1)京津冀地区铁路静态通达性水平更高,长三角地区铁路动态通达性水平更高。(2)两区域铁路通达性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但长三角地区提升的幅度更大且更加均衡。(3)两个区域入境旅游接待量、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的年增速与各自区域铁路通达性水平的年增速基本同步。铁路通达性水平越高的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越大。(4)根据回归方程预测,若区域铁路加权平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