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6)
- 2023(8664)
- 2022(7532)
- 2021(6711)
- 2020(5890)
- 2019(13781)
- 2018(13599)
- 2017(26349)
- 2016(14534)
- 2015(16630)
- 2014(16975)
- 2013(17133)
- 2012(16523)
- 2011(15253)
- 2010(15736)
- 2009(14776)
- 2008(14722)
- 2007(13436)
- 2006(11930)
- 2005(10849)
- 学科
- 济(86086)
- 经济(86022)
- 管理(38159)
- 业(33603)
- 方法(31647)
- 数学(28178)
- 数学方法(27976)
- 企(25318)
- 企业(25318)
- 地方(23402)
- 农(18669)
- 学(18489)
- 中国(17715)
- 财(14790)
- 环境(14750)
- 业经(14647)
- 地方经济(14634)
- 农业(12611)
- 贸(11981)
- 贸易(11978)
- 和(11576)
- 制(11484)
- 易(11408)
- 融(10526)
- 金融(10524)
- 银(9464)
- 银行(9437)
- 资源(9277)
- 划(9142)
- 经济学(9141)
- 机构
- 大学(223341)
- 学院(222591)
- 济(102331)
- 经济(100383)
- 研究(83174)
- 管理(81004)
- 理学(68895)
- 理学院(67963)
- 管理学(66841)
- 管理学院(66413)
- 中国(61287)
- 科学(51344)
- 京(50774)
- 所(44136)
- 财(43375)
- 研究所(40234)
- 农(39913)
- 江(39004)
- 中心(37129)
- 财经(34488)
- 业大(34259)
- 经济学(32672)
- 北京(32253)
- 农业(31298)
- 经(30912)
- 范(29746)
- 师范(29448)
- 经济学院(29293)
- 院(29110)
- 州(27030)
- 基金
- 项目(142735)
- 科学(110997)
- 研究(102877)
- 基金(102106)
- 家(89067)
- 国家(88347)
- 科学基金(74242)
- 社会(65842)
- 社会科(62349)
- 社会科学(62328)
- 省(56219)
- 基金项目(54413)
- 划(47338)
- 自然(46907)
- 自然科(45606)
- 自然科学(45590)
- 教育(45532)
- 自然科学基金(44734)
- 资助(42505)
- 编号(40840)
- 发(33292)
- 成果(33274)
- 重点(32961)
- 部(31522)
- 课题(28948)
- 创(28604)
- 科研(27238)
- 发展(27075)
- 创新(26944)
- 国家社会(26924)
- 期刊
- 济(121743)
- 经济(121743)
- 研究(68156)
- 中国(41627)
- 学报(35857)
- 农(35152)
- 财(33493)
- 科学(32213)
- 管理(27979)
- 大学(26190)
- 学学(24765)
- 农业(23574)
- 融(19735)
- 金融(19735)
- 经济研究(19679)
- 技术(18801)
- 教育(17933)
- 业经(17870)
- 财经(17726)
- 问题(16174)
- 经(15323)
- 技术经济(13061)
- 业(12888)
- 资源(12343)
- 统计(12212)
- 贸(11901)
- 世界(11165)
- 商业(10832)
- 策(10653)
- 经济问题(10270)
共检索到340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淑敏 高阳 黄姣 杨卓翔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1996~2008年京津冀和江浙沪经济圈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将两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做了相应的对比。结果表明:京津冀经济圈的人均生态足迹高于江浙沪经济圈,其中江浙沪经济圈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相对较高;两大经济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在1998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后基本保持不变;两大经济圈1996~2008年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现逐年增加态势,经济圈内核心城市人均生态赤字远高于同区域的省份,京津冀经济圈大部分年份人均生态赤字高于江浙沪经济圈;北京、天津、上海3大核心城市的各项生态足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天津市和上海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两项指标均高于北京市,且历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明艳 孙晓飞 贾巳梦
文章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北京、天津及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中观层次19个行业的相关数据,对京津冀经济圈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分工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各城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工。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个城市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方向。
关键词:
京津冀经济圈 区位熵 灰色关联系数 分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明焱 王刚 于伯康
京津冀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3省市在2001~2013年间生态足迹数值呈上升趋势,生态承载力数值呈下降趋势,总体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生态运行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实现京津冀生态安全的一体化发展,必须转变消费模式,协同互助,实现资金、技术资源共享,同时注重对土地资源的恢复与保护,提高土地的承载力。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段铸 王雪祺
财政竞争必然走向财政合作,竞争之中的合作理当成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态势。应该在鼓励和保护政府间开展有序财政竞争的同时引导和促进有序化的财政合作。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京津冀政府间财政合作的必要性及现实约束性,并探究了京津冀三地财政竞争行为的经济效应,最后探讨了京津冀财政合作路径及对策。
关键词:
财政竞争 协调性 财政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建 刘云霞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通常的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将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降低京津冀经济圈银行集中度将会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最后,提出优化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结构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姜海宁 陆玉麒 吕国庆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与其它城市和区域的相互联系。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从节点分析、线路分析以及经济联系强度等方面对江浙沪主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状况进行实际测度,定量分析其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等级层次性特征。结果表明:江浙沪主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区域差异明显,并且表现出按照一定的轴线发生联系,这种轴线的方向和路径具有一定规律性;上海对江浙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大,并呈现距离衰减规律,形成圈层结构分异;苏锡常经济圈内部经济联系紧密,南京和杭州对外经济联系不强,中心地位亟待提高;交通是宁波对外经济联系的最主要障碍。总之,江浙沪主要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其对外经济联系的前提条件,而加快交通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的主要手段之一,当然这还与距离、行政区划和历史等因素有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悦悦 彭建 高阳 赵会娟
生态足迹是区域可持续评估的重要方法,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能区分并追踪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与流量的占用。目前三维足迹与自然资本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和国家尺度。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开展区域尺度研究,核算并分析了2010年研究区13个城市的人均区域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及其组成差异与影响因素,揭示了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及生态可持续现状。结果表明:13个城市普遍生态赤字,足迹深度差异受能源消费数量和结构的突出影响,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倒N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京津冀城市群内4种自然资本利用类型分别为存量资本消耗水平相对于流量资本占用水平严重超前(北京、天津、唐山)、显著超前(石家庄、邯郸)、一般超前(沧州、廊坊、衡水、邢台、保定)及基本一致(秦皇岛、张家口、承德)。上述4种类型地域的区域生态持续性依次从最弱转向较弱、较强、最强。本文在城市群自然资本持续利用的刻画和表达方面取得了较优于传统二维足迹模型的评价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国富 宫丽丽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环境面临压力。运用能源消耗碳足迹衡量指标,计算出京津冀地区1996~2011年的能源消耗碳足迹;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拟合回归,讨论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找出能源消耗碳足迹的影响因素,从而验证京津冀地区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结构一直变化不大,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中煤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京津冀地区碳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再次,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和能耗结构是驱动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产业结构对碳足迹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最后,脱钩指数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而回...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魏丽华
城市经济势能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辐射范围的远近,也决定着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高低。经过选取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经济势能量级与沪苏浙城市群存在着明显差距。京津冀城市群应以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契机,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扩大其经济势能量级,积极培育周边地区的发展新动能,增强附近区域吸引力,构建均衡的城市空间布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魏丽华
城市经济势能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辐射范围的远近,也决定着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高低。经过选取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经济势能量级与沪苏浙城市群存在着明显差距。京津冀城市群应以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契机,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扩大其经济势能量级,积极培育周边地区的发展新动能,增强附近区域吸引力,构建均衡的城市空间布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丽华
以2000~2014年的价格指数为依据,通过测算京津冀与沪苏浙两大城市群的市场整体相对价格方差、城市群内两两城市之间的相对价格方差、以及个体方差与区域市场整体相对价格方差之差的绝对值,可以看出近15年来两大城市群的市场协同度都在波动起伏中呈现出提高的态势。同时也显示,沪苏浙城市群的市场协同度普遍高于京津冀城市群、两大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挥的协同功能各不相同、非核心城市的市场协同关系差异明显等一系列特征。
关键词:
市场协同 京津冀 沪苏浙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京津冀地缘相接,拥有着共同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每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都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势必会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开展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以及生态项目合作。本文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核算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省市2004~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受力,设计了一套适合京津冀发展的横向生态补偿核算体系,并构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新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汪素芹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对外开放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浦东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本文对江浙沪三地开放模式进行比较,认为江苏在“引进来”方面有优势,浙江在“走出去”方面有特色,而上海则在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领先全国;同时,三种模式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应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打造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
江浙沪 开放型经济 发展模式 比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晓虹
用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就外商直接投资对长江三角洲的江苏、浙江、上海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效应进行实证比较。从短期效应看当年外商直接投资对三地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作用明显,对上海的效应最大,浙江次之,江苏最小。从长期效应看,超前两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浙江、上海经济增长的长期供给创造以及溢出作用明显,对浙江的效应最大,上海次之,江苏最小。无论是短期效应还是长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量"的影响,故提出吸引更多高质外资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焕波 齐晔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证能源安全,许多国家开始发展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新能源产业也迅速发展。京津冀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从低碳经济的定位、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相应提出具体战略建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我国来说,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提供低碳产品、服务创造价值;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该注重国内市场需求的开辟;根据地方的优势不同...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京津冀经济区 气候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