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1)
- 2023(13435)
- 2022(11666)
- 2021(10999)
- 2020(9642)
- 2019(22504)
- 2018(22441)
- 2017(43094)
- 2016(23512)
- 2015(27011)
- 2014(26841)
- 2013(26440)
- 2012(24534)
- 2011(22052)
- 2010(22265)
- 2009(20593)
- 2008(20225)
- 2007(18069)
- 2006(15382)
- 2005(13443)
- 学科
- 济(99418)
- 经济(99322)
- 管理(68688)
- 业(64747)
- 企(53439)
- 企业(53439)
- 方法(52916)
- 数学(47824)
- 数学方法(47092)
- 财(25925)
- 农(25299)
- 中国(23831)
- 地方(20400)
- 业经(19244)
- 学(18790)
- 贸(17673)
- 贸易(17659)
- 易(17087)
- 制(16934)
- 农业(16891)
- 务(16861)
- 财务(16794)
- 财务管理(16749)
- 企业财务(15878)
- 理论(15627)
- 环境(14353)
- 和(14235)
- 技术(14023)
- 银(13966)
- 银行(13927)
- 机构
- 大学(333610)
- 学院(333375)
- 济(134232)
- 管理(131836)
- 经济(131385)
- 理学(114565)
- 理学院(113292)
- 管理学(110868)
- 管理学院(110285)
- 研究(107084)
- 中国(81445)
- 京(71913)
- 科学(67333)
- 财(61149)
- 农(57294)
- 所(54241)
- 业大(52185)
- 中心(51793)
- 江(49748)
- 研究所(49384)
- 财经(49179)
- 农业(45376)
- 北京(45195)
- 经(44767)
- 范(41986)
- 师范(41504)
- 经济学(41476)
- 州(39532)
- 院(38813)
- 经济学院(37775)
- 基金
- 项目(229988)
- 科学(180562)
- 基金(167466)
- 研究(163005)
- 家(146996)
- 国家(145844)
- 科学基金(125563)
- 社会(102239)
- 社会科(96983)
- 社会科学(96954)
- 省(89672)
- 基金项目(88495)
- 自然(84214)
- 自然科(82290)
- 自然科学(82263)
- 自然科学基金(80776)
- 教育(77319)
- 划(76666)
- 资助(71051)
- 编号(65702)
- 成果(52268)
- 重点(52012)
- 部(51146)
- 发(48389)
- 创(47594)
- 课题(45494)
- 科研(45074)
- 创新(44514)
- 教育部(43740)
- 大学(43079)
- 期刊
- 济(138023)
- 经济(138023)
- 研究(90335)
- 中国(63620)
- 学报(54511)
- 农(49850)
- 财(49049)
- 科学(48920)
- 管理(46759)
- 大学(41347)
- 学学(38823)
- 教育(34894)
- 农业(33752)
- 技术(32105)
- 融(28369)
- 金融(28369)
- 财经(24018)
- 经济研究(22245)
- 业经(22227)
- 经(20552)
- 统计(20140)
- 业(18979)
- 问题(18479)
- 策(18140)
- 技术经济(17269)
- 决策(16573)
- 版(16350)
- 图书(15986)
- 理论(15474)
- 资源(15447)
共检索到480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申伟宁 苏爽 柴泽阳
基于2014—2019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及周边地区共计49个地级市的空气质量面板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工作方案》的污染减排效果及其异质性特征。结论如下:《工作方案》的实施显著改善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且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即核心城市的减排效应要高于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与动态持续性,并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剔除部分样本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总体而言,该《工作方案》的实施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申伟宁 苏爽 柴泽阳
基于2014—2019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及周边地区共计49个地级市的空气质量面板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工作方案》的污染减排效果及其异质性特征。结论如下:《工作方案》的实施显著改善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且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即核心城市的减排效应要高于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与动态持续性,并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剔除部分样本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总体而言,该《工作方案》的实施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静 马海涛 王红梅
本文基于2010-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7个环保重点城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计算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并进一步构建Tobit模型验证财政分权、政策协同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同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差异较大,其变动趋势也呈现多样化特点。财政分权对于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存在明显负效应,政策协同强度与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回归系数为正值但不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与央地政府的财权、事权及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分权制度,加强中央政府环境治理的统筹协调力度;(2)转变传统绩效考核理念,强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力度;(3)加强协调机构的权威性,推进协同治理的广度和深度;(4)优化大气污染治理支出结构,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洪扬 王佃利
基于2009~2017年我国10个城市群1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京津冀协同治理对区域污染减排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显著减少了该区域内城市的污染排放,且对核心城市的减排效应远高于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异质性与动态持续性;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导致区域内工业企业从核心城市转移到边缘城市,从而引发区域污染的内部转移;京津冀协同治理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来减少区域污染排放。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治理 双重差分 区域污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2013年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确定了重污染应急、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等工作制度,旨在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联动协作,形成治污合力。今年,协作小组成员确定按照"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逐步完善顶层设计、破解共性关键问题、统一强化区域联动"的原则,在各省区市落实各自的年度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加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代建 盛清
为促进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为协调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各方主体利益提供保障,依托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区域联防联控策略的各利益参数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大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与演化方向,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继而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主要利益参数对博弈系统均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补偿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京津冀地方政府联防联控的执行决策,可通过有效分配补偿金额、减轻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以及加强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不积极的惩罚力度等措施,促进地方政府采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策略以高效推进治理进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琦 黄金川
京津冀城市群与东京大都市圈不仅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过程所显现的污染源及污染物种类等特征也相似。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和东京大都市圈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在全面介绍东京大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与成效,并系统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路径的基础上,根据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特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政策形成、政策框架、政策实施3个方面,提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石晋昕 杨宏山
区域协调发展依托多种机制得以实现,各种机制所具有的可持续性不同,其效能也有所差异,厘清府际合作机制的类型与适用情境对于机制的选择及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合作可持续性的建立以制度化水平的提升为标志,可以从合作意愿、收益成本、约束力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刻画。按照合作向度和可持续性,可以将府际合作机制分为对话式、契约式、运动式和科层式四种模式,其各自具有相应特征。这四种模式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均有所体现。在府际合作实践中,可通过制度建设、组织完善与环境优化等途径,提升运动式合作和对话式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构建长效运作机制。
关键词:
府际合作机制 可持续性 大气污染防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凤珍 何昌 蒋北辰 钱越
在现阶段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缺失的情况下,以维护共同大气环境利益为目标,区域内各行政机关对区域间大气污染治理与大气环境保护等环境执法事务进行协调,推进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立法进程,从而维护与实现区域间整体大气环境利益。
关键词:
京津冀 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亚清 马艺翔 吴振信
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定量分析了京津冀三地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地污染物的排放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及人均污染治理费用的提高均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污染企业外移现象。运用脱钩指数对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北京市近些年来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相脱钩;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的增长呈连接状态。这进一步说明,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北京存在污染企业外迁的现象,同时也验证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张杰 汪峰 蒋洪强 王金南 姜玲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能源消耗强度最大、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全国钢铁、火电、水泥等重工业集中发展区。考虑到京津冀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和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跨界传输的现状,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需要明确大气污染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基于京津冀2013年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模拟了京津冀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钢铁冶炼行业、电力热力行业、非金属制品业以及基础化工是京津冀主要大气污染排放行业;(2)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唐山、天津、邯郸和石家庄,合计占到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 空间集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张杰 汪峰 蒋洪强 王金南 姜玲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能源消耗强度最大、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全国钢铁、火电、水泥等重工业集中发展区。考虑到京津冀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和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跨界传输的现状,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需要明确大气污染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基于京津冀2013年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模拟了京津冀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钢铁冶炼行业、电力热力行业、非金属制品业以及基础化工是京津冀主要大气污染排放行业;(2)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唐山、天津、邯郸和石家庄,合计占到整个区域SO_2和NO_x排放的60%和64%;(3)京津冀区域SO_2和NO_x排放密度高于5 t/km2的区域分别占整个区域面积的19.3%和19.1%,在唐山、石家庄、邯郸、天津、保定、廊坊等形成集中的大气污染集聚区。针对上述重点污染行业和污染排放密集区域,应开展区域协同综合治理,通过区域间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措施,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 空间集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加锋 岳丽艳 郑林昌 刘倩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单指标协同减排弹性和协同减排协同度等多维度协同减排分析方法,对2013—2019年京津冀地区CO_2排放量与SO_2、NO_x、烟粉尘的排放特征和协同减排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CO_2排放量整体上处于增长的平台期,三类大气污染物(SO_2、NO_x、烟粉尘)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排,然而与全国对比,京津冀地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2)京津冀地区CO_2与SO_2、NO_x和烟粉尘三类大气污染物之间存在不连续的协同减排年份、不稳定的协同减排交叉弹性、中低程度的耦合协同度,反映了该区域协同减排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尚未形成稳定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状态。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提出如下建议:(1)加快推动污染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从源头上实现产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低碳化。(2)将产业结构优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减污降碳的主要途径,统筹规划项目布局和产能分配。(3)发展能源替代和节能减排,优化调整京津冀的能源消费结构。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减污降碳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加锋 岳丽艳 郑林昌 刘倩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单指标协同减排弹性和协同减排协同度等多维度协同减排分析方法,对2013—2019年京津冀地区CO_2排放量与SO_2、NO_x、烟粉尘的排放特征和协同减排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CO_2排放量整体上处于增长的平台期,三类大气污染物(SO_2、NO_x、烟粉尘)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排,然而与全国对比,京津冀地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2)京津冀地区CO_2与SO_2、NO_x和烟粉尘三类大气污染物之间存在不连续的协同减排年份、不稳定的协同减排交叉弹性、中低程度的耦合协同度,反映了该区域协同减排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尚未形成稳定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状态。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提出如下建议:(1)加快推动污染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从源头上实现产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低碳化。(2)将产业结构优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减污降碳的主要途径,统筹规划项目布局和产能分配。(3)发展能源替代和节能减排,优化调整京津冀的能源消费结构。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减污降碳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殷阿娜 李从欣
为了探求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实施效果,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合成控制法科学评估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探讨政策效应区域异质性的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时滞性、短期负效应冲击和区域异质性;地区政府财政实力、人力资本和人口密度是影响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异质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既要不断夯实协同根基、提升协同效率,更要重视“异质性”影响、突出“差异化”共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 政策效应 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