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9)
2023(13377)
2022(11781)
2021(11053)
2020(9308)
2019(21210)
2018(21145)
2017(41079)
2016(22499)
2015(25199)
2014(25286)
2013(24857)
2012(23030)
2011(20634)
2010(20769)
2009(18901)
2008(18593)
2007(16131)
2006(14199)
2005(12431)
作者
(63743)
(52781)
(52161)
(50049)
(33712)
(25131)
(23914)
(20647)
(20027)
(19066)
(18006)
(17587)
(16654)
(16602)
(16392)
(16244)
(15793)
(15756)
(15037)
(14978)
(13027)
(12937)
(12776)
(12086)
(11700)
(11695)
(11690)
(11667)
(10557)
(10332)
学科
(90072)
经济(89978)
管理(67479)
(63983)
(53963)
企业(53963)
方法(38705)
数学(33364)
数学方法(32905)
(24818)
(24260)
中国(23137)
地方(21466)
业经(21035)
(18435)
(16886)
(16331)
贸易(16323)
农业(16200)
(15889)
财务(15819)
(15793)
财务管理(15782)
企业财务(14949)
理论(14568)
技术(14559)
(14337)
环境(14261)
(14210)
(13405)
机构
学院(312065)
大学(311576)
管理(127148)
(124691)
经济(121897)
理学(109778)
理学院(108588)
管理学(106817)
管理学院(106264)
研究(104764)
中国(78336)
(69017)
科学(64280)
(57716)
(52023)
(48002)
中心(47492)
研究所(47185)
业大(45885)
(45877)
财经(45486)
北京(44119)
(41262)
(41247)
师范(40914)
(38443)
农业(37460)
(37230)
经济学(35845)
财经大学(33695)
基金
项目(213483)
科学(168121)
研究(159019)
基金(153701)
(132606)
国家(131490)
科学基金(113604)
社会(98804)
社会科(93665)
社会科学(93644)
(83377)
基金项目(81810)
自然(73926)
教育(72220)
自然科(72130)
自然科学(72116)
自然科学基金(70793)
(70396)
编号(65846)
资助(63406)
成果(53872)
重点(47486)
(46800)
(46214)
课题(45368)
(44475)
创新(41374)
项目编号(40682)
教育部(40128)
科研(40124)
期刊
(138419)
经济(138419)
研究(93818)
中国(59301)
管理(47342)
学报(46028)
(43574)
(43385)
科学(43249)
教育(35728)
大学(35121)
学学(32815)
农业(30386)
(27737)
金融(27737)
技术(27398)
业经(23575)
经济研究(21575)
财经(21243)
问题(18138)
(18128)
图书(16746)
理论(15736)
(15556)
科技(15351)
技术经济(15100)
现代(14885)
实践(14508)
(14508)
商业(13659)
共检索到461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振清  张楠  邢春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三地协同解决的重点。文章在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法)分析了影响三地产业碳排放强度的技术效应、能源替代效应、部门结构变化效应、产业结构变化效应及碳密度效应等作用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找出了三地在制造业效应、能源效应及技术效应上存在互补性、在第二产业效应上存在相抵性,探索了三地协同实现峰值、能源强度和颗粒物排放等"三控"目标的路径和作用潜力,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京津冀制造业内部之间的整体搬家、第二产业与外部对接、建立京、冀能源合作平台、各地技术上的借智创新和股份合作模式等协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晗  舒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尽管产业协同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目前,京津冀三地产业相似度依然较高,特别是津冀的优势产业仍高度趋同,存在明显的竞争倾向,未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仍存较大提升空间。河北作为主要的产业承接地,其承接能力关系到京津冀区域产业的布局以及协同的发展成效。本文利用多指标面板数据就影响产业承接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承接地各城市间产业承接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其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劳动力资源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状况等是影响产业承接能力的关键因素。据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区域内产业承接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道玲  任可  秦强  
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对比,研究发现,政府意愿、市场需求、民众意愿、基础保障4个因素均深度影响城市群的产业协同效果。对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而言,政府意愿尤其是中央政府意愿强,民众意愿高,但市场需求尚需进一步激发,基础保障存在差异,配套措施有待完善。作为国内发展较早的两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同中地方政府意愿较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到位;珠三角城市群的政府意愿正在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完善。基于三大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因素比较,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有3种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推动、以市场为主导的主体互动、多重力量下的网络协同。建议京津冀持续发挥政府优势,发挥关键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强化民生保障设施建设,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杰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是"十三五"时期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目前制约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诸多因素可知,突出的瓶颈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认识程度的局限、行政格局的困扰、资源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的限制和利益分配的局限等诸多方面。为此,应从提升协同保护认识、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综合改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利益均衡等方面加以解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丽华  
产业协同是区域协同的重要载体和实体支撑,区域协同的本质是产业协同,区域竞争实力的增强有赖于产业协同水平的提高,产业协同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协同的进程。产业协同是一个由多元要素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而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产业协同的程度和水平必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协同空间、协同成本、协同能力、协同制度、协同创新五个方面。围绕上述五个方面选择相关指标构建产业协同指标体系和模型,测算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进程可以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其中,北京具有最广阔的协同空间、最强大的协同能力、最优良的制度环境、最先进的协同创新水平,在京津冀产业协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直接决定着三地的协同进程;天津具有良好的协同空间、协同能力、协同制度和协同创新,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河北具有最狭小的协同空间、薄弱的协同能力、欠佳的协同制度、最低的协同创新水平,但同时也具有最低的协同成本、增幅最大的协同能力和协同创新水平,尽管目前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比较落后,但仍有进一步赶超和发展的基础和机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建华  
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已达成共识的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也是金融协同发展得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金融协同支持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邱莹  施先亮  华国伟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原本影响范围较小的事故灾难形成"跨界危机",事故灾难的区域协同应对成为共识。本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纵向行政约束下、事故灾难区域协同应对的策略选择模型,着力探讨纵向行政约束的影响,分析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及演化路径。结果表明:纵向行政约束越强,地方政府越趋向于做出事故灾难区域协同应对的策略选择,过小的纵向行政约束可能面对"失灵困境";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应急资源储备与调度等差异影响地方政府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策略的达成。京津冀协同应对事故灾难工作的案例分析及数值仿真,验证上述研究结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莲  刘冬  高素英  刘建朝  
医药制造业作为京津冀重点发展的产业,如何形成京津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京津冀医药制造业的协同问题得出结论为,北京和天津应该主要侧重于新医药产品以及设备的研发工作,河北主要是辅助二者;天津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与医药制造业的产值关联较大,所以天津应该在医药制造业产品的销售方面发挥较大作用;河北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及新增固定资产方面占有比较优势,所以应该侧重于传统医药产品的制造方面以及医药设备的制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在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概念甫一提出,就在国内政、学两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十年弹指一挥间,京津冀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扩大趋势。同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等突出问题,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保江  
李惠茹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以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特别是应对大气污染问题,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河北大学李惠茹教授等撰写的著作《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研究》对此作了系统深入研究。该书强调以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关联性为基点,从区域一体化重构视角,以新区域主义论、协同论等理论为基础搭建分析框架,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作为研究范式,以如何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为研究主题,跟踪分析李惠茹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史锦梅  
物流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虽然京津冀三地于2014年联合推出了《关于建立京津冀流通产业服务机制的意见》,并提出物流一体化的具体落实措施,但物流一体化实际运行并未全面展开,国家的政策推动也未取得预期效果,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因此,京津冀三地应转变发展思路,依据各自优势,分工协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中心,走平等共赢之路;重协调补短板,加强行业间沟通,出台针对性政策;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合理规划物流节点;推行现代物流技术,加快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诸云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是我国今后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在推进生态文明协同建设中,以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助力推进京津冀生态文明协同建设,是京津冀面临的重要协同发展目标。由河北大学李惠茹教授等撰写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研究》一书,专门对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瑜康  李国平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从缩小京津冀三地间创新水平差距和推动跨地区、跨主体的创新协作两个视角构建了协同创新指数,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评价。测度结果为:2010-2014年期间,京津冀整体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不同地区间、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水平仍然较低。从综合创新水平来看,北京在创新的投入、产出和环境方面都遥遥领先,天津在创新投入和产业创新产出方面进步很快,河北在产业创新产出方面也有较快增长,但创新环境进步缓慢。从主体间协同创新水平来看,企业的主体地位较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