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9)
2023(13087)
2022(11111)
2021(10010)
2020(8173)
2019(18042)
2018(17755)
2017(33286)
2016(17933)
2015(19872)
2014(19613)
2013(19093)
2012(17695)
2011(16188)
2010(16538)
2009(15693)
2008(15225)
2007(13662)
2006(12464)
2005(11710)
作者
(51131)
(42627)
(42464)
(40150)
(27006)
(20322)
(19261)
(16346)
(16020)
(15261)
(14537)
(14484)
(13791)
(13468)
(13201)
(13100)
(12631)
(12595)
(12345)
(12241)
(10814)
(10598)
(10195)
(9827)
(9683)
(9582)
(9451)
(9432)
(8543)
(8486)
学科
(77370)
经济(77214)
管理(52348)
(46899)
(36874)
企业(36874)
地方(24974)
中国(24964)
方法(22746)
(22739)
业经(19578)
(18765)
(18155)
数学(18138)
数学方法(17944)
农业(15273)
(14344)
银行(14328)
(14324)
金融(14321)
环境(14223)
(13947)
地方经济(13796)
(13740)
(13351)
贸易(13339)
(12964)
(12794)
(12667)
技术(11599)
机构
学院(253596)
大学(248615)
(102262)
经济(99926)
管理(92156)
研究(91172)
理学(77261)
理学院(76212)
管理学(74920)
管理学院(74420)
中国(70353)
(56444)
科学(54677)
(50570)
(45883)
中心(41205)
研究所(40910)
(40769)
(39472)
财经(38027)
(37374)
师范(37026)
北京(36460)
(34127)
业大(33925)
(33355)
(32678)
经济学(30849)
农业(30371)
师范大学(29820)
基金
项目(163469)
科学(129659)
研究(124256)
基金(116166)
(100174)
国家(99289)
科学基金(85455)
社会(80138)
社会科(75905)
社会科学(75893)
(65905)
基金项目(61266)
教育(56056)
(55153)
自然(51926)
编号(51132)
自然科(50637)
自然科学(50625)
自然科学基金(49669)
资助(46501)
成果(41961)
(41571)
重点(37564)
课题(37158)
(34948)
(34802)
(34562)
发展(33753)
(33185)
国家社会(32868)
期刊
(129059)
经济(129059)
研究(79868)
中国(60695)
(38715)
(38400)
管理(36376)
学报(35126)
科学(34984)
教育(32430)
大学(27162)
(26892)
金融(26892)
农业(26389)
学学(25259)
业经(23439)
技术(21946)
经济研究(19940)
财经(18477)
问题(16526)
(15980)
(13250)
(12726)
商业(12344)
资源(12084)
科技(12051)
现代(11732)
(11644)
(11444)
论坛(11444)
共检索到405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熊文钊  陈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其符合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同时为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的法制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自1982年《北京市建设总规划方案》首次提出"首都圈"的概念以来,京津冀三地逐步形成了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唐山、廊坊和秦皇岛组成的内首都圈与包括承德、张家口、保定和沧州4个市的外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静  
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未能形成整体布局,各旅游要素亟需整合重构;强弱屏蔽效应明显,新兴因素不断出现;系统内部发展极不均衡,空间结构演变充满变数。文章认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需破解整体与部分的关联、强势与弱势的均衡、新兴与传统的融合三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德进  徐虹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在北京召开了“京津翼旅游协同发展第一次工作会议”,标志着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经过几年的稳步推进,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总体差异不断减小,区域协同发展已经初见成效,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度增强,合作成熟度显著提升~(①②)。然而,在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京津冀深度协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③。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加之受到近几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持续壮大的养生、养心和养老群体对健康价值的追求愈加强烈,呈现出需求“井喷”的态势。基于此,旅游因其具有的独特健康价值属性得到了消费者的推崇,这不但加速了旅游目的地面向健康卫生领域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助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迈向新的阶段,健康价值逐渐成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新兴主题和方向。因此,从健康价值视角研究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模式与路径问题,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相林  孙中伟  马世猛  
借鉴共生理论,从能级、对外关联和外向功能三个视角分析,确定了京津冀城市旅游多中心共生关系。通过构建京津冀城市旅游能级评价的指标体系,测算了京津冀各城市旅游能级;基于引力模型原理,定量测度了京津冀各城市旅游的对外关联强度;基于区位熵测度了京津冀各城市旅游的外向功能强度。最后,对京津冀城市旅游中心城市进行了综合评定和等级划分,并从规划、体制、集群等方面提出协同发展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旭  吴星  张凝宁  
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高等教育为例,用真实客观的数据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教育资源的基本状况,梳理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了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即建立多方协调的三级运作体系,建立高端引导的现代治理机制,建立现代化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最终实现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作聚  
《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提出:要把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目前集团化办学基础薄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支持与保障政策不完善,其在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文章以职教联盟为研究对象,采取规范分析的方法,解析职教联盟的本质内涵,厘清职教联盟发展的脉搏,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职教联盟发展路径,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党春梅  唐朝生  刘邦凡  
促进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是提高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京津冀区域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资源整合与利益协调乏力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涵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市场、旅游资源等维度的区域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协调度模型并分别计算得出京津冀区域旅游两维度和三维度综合协调指数,进而分析了京津冀各地旅游协调性存在的问题,最终从政府统筹、旅游品牌建设、资源错位开发以及生态与经济耦合视角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满银  全荣  
文章围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题,提出了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构建了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评估模型,且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祁文辉  魏丽华  
分工协作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对协作与分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思想精髓在当今对区域发展仍然充满着生命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重温马克思的分工与协作的经典思想,对积极贯彻新常态下对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德谦  
一、有关共同研讨的回望关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研究,已经有不少年了。我记得第一次"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讨会",是在1987年由北京旅游学会发起召开的。由于三地旅游学会的共同努力,研讨会不仅每年持续举行,而且还由三省市发展为五省市、七省市,最后扩大成了十省市。据笔者此前参会的印象,不仅与会各省市学会全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讨论既认真又直率;遗憾的是,基于各学会的正副会长和中坚力量多是学者和旅游局退下来的局长、处长,现职负责人不多,因而会中的思路及不少有益建议大多不能变为现实;为了使这个意在推动"京津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黎明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旅游业较低的资源消耗、高度的产业关联、紧密的地域联系、显著的富民效应以及突出的可持续特色,使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实现旅游业的先行破局,需要关注以下问题:一、坚持观念创新,转变思维定式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首先要坚持观念创新,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为三地旅游业协同发展提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伟  张鹏飞  赵丽茹  申明哲  虞虎  
[目的]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区域差异,促进乡村旅游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有效把握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宏观态势。[方法]构建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时空动态差异,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乡村旅游亚系统的权衡协同关系及权衡程度。[结果]2009—2019年京津冀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整体呈趋好性发展态势,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亚系统作用强度不均衡,趋势变动最为明显的是呈上升趋势的资源环境和呈下降趋势的发展成效,区域间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变异系数逐渐缩小,空间格局由四周高中间低向中间高四周低演变;各维度对发展影响力差异显著,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为强等作用维度层,经济环境为中等作用维度层,社会环境为弱等作用强度层。绝大多数双因子的组合结果均优于单因子的作用强度,即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差异是多因子组合作用的结果。[结论]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系统相对协调,但也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成效联系度不强,互动促进作用弱而独立性强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红兰  梁雪  
2015年,德州被定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本文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发展德州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培育多种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推进农业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企业,打造"德州产"品牌特色;建设具有独特的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园区等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发展德州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方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振华  郭怀英  
智慧区域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通过智慧区域建设对京津冀在环保、交通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作用的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智慧区域建设中面临着不平衡性及"信息孤岛"问题,应通过PPP模式、信息共享和授权制度以及加速智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慧区域建设,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