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6)
2023(8818)
2022(7337)
2021(6537)
2020(5304)
2019(11996)
2018(12026)
2017(21666)
2016(12211)
2015(13626)
2014(13995)
2013(13519)
2012(13139)
2011(12062)
2010(12396)
2009(11300)
2008(11215)
2007(10122)
2006(9184)
2005(8688)
作者
(37521)
(31062)
(30985)
(29192)
(19762)
(14787)
(14035)
(12256)
(12018)
(11380)
(10624)
(10388)
(10272)
(10018)
(9990)
(9522)
(9258)
(9203)
(9082)
(8844)
(8100)
(7901)
(7649)
(7245)
(7161)
(7019)
(6971)
(6736)
(6473)
(6473)
学科
(53102)
经济(53038)
管理(30470)
(27935)
(20355)
企业(20355)
地方(20332)
中国(19851)
(16308)
业经(13114)
方法(12833)
(11719)
(11590)
(11243)
地方经济(11226)
银行(11217)
(11122)
金融(11115)
农业(11045)
(11012)
(10385)
数学(10378)
(10278)
数学方法(10250)
环境(8915)
(8885)
贸易(8875)
(8794)
(8441)
理论(8122)
机构
学院(169209)
大学(166010)
研究(68956)
(66284)
经济(64615)
管理(57667)
中国(53049)
理学(47046)
理学院(46339)
管理学(45435)
管理学院(45110)
科学(43187)
(41276)
(36883)
(34808)
研究所(33043)
(31552)
中心(30776)
(28894)
北京(27464)
农业(27060)
业大(26687)
(25435)
(25181)
师范(24845)
(24000)
(23307)
财经(22834)
技术(22044)
科学院(20689)
基金
项目(107133)
科学(82023)
研究(80154)
基金(72155)
(63939)
国家(63305)
科学基金(52129)
社会(48060)
社会科(45358)
社会科学(45352)
(44516)
(37764)
基金项目(37406)
教育(35842)
编号(33702)
自然(31977)
自然科(31175)
自然科学(31163)
自然科学基金(30534)
(29911)
资助(29321)
成果(28778)
课题(26012)
重点(24866)
发展(23946)
(23538)
(22329)
(21716)
创新(20954)
(20783)
期刊
(87696)
经济(87696)
研究(56965)
中国(47652)
(33809)
学报(29625)
教育(26561)
科学(26011)
(23886)
管理(23611)
农业(22961)
大学(21723)
(20190)
金融(20190)
学学(20095)
业经(16249)
技术(16096)
经济研究(14161)
(11875)
问题(11135)
财经(10803)
图书(9483)
(9379)
科技(8932)
(8773)
论坛(8773)
(8590)
(8459)
(8360)
国际(8282)
共检索到289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戚晓旭  何皛彦  冯军宁  
京津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协同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具有复杂多样性和相互联系性。构建以支撑力、驱动力、创造力、凝聚力和辐射力等构成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分别通过规模指标与人均指标对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及发展特征进行综合测度,可对京津冀的发展现状作出基本的判断。下一步,应着力建立协同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和区域协调机制,尽快完善功能及产生疏解的跨区域配套政策,尽快完善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戚晓旭  何皛彦  冯军宁  
京津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协同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具有复杂多样性和相互联系性。构建以支撑力、驱动力、创造力、凝聚力和辐射力等构成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分别通过规模指标与人均指标对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及发展特征进行综合测度,可对京津冀的发展现状作出基本的判断。下一步,应着力建立协同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和区域协调机制,尽快完善功能及产生疏解的跨区域配套政策,尽快完善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虎  乔标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产业协同发展既有实践需要,也有理论价值。协同发展是区域多目标下的共赢,其意味着各自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目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价值取向单一、市场活力弱、河北承接转移能力差等困境。未来在诸多保障措施中,应特别重视京津冀三地增量利益共享机制、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新兴产业培育等。在未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能对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度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河北的经济主要受自身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影响,北京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车卉淳  张旭凤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对河北省供应北京市场的蔬菜供应链体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指出,"冀菜进京"的供应链体系优化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大力发展与北京的"农超对接"、"农校对接"以及"农企对接";积极引入"订单农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平台的作用,促进产销信息有效对接;推进河北省蔬菜的供给侧改革,满足北京市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继红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财力在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能够均衡地区之间财政能力,提高公共物品外部性的内在化水平。京津冀三地GDP、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泰尔指数虽逐年减小,但仍体现出地区差,目前在京津冀三地构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仍面临各地政府合作不足、各级政府事权不明确、财政基础数据不充分等问题。应借鉴国外经验,总结对口支援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探索符合京津冀实际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德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创新驱动。目前京津冀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及协同模式,但还存在原始创新不足、体制壁垒制约科技创新要素整合、顶层设计尚不完善、科技创新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方向及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从凝聚科技创新要素、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技协作平台、共建创新驱动示范区、出台科技战略规划、探索跨区域利益共享、完善社会政策环境等方面,探讨首都科技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梅国辉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形势最严峻、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最尖锐、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迫切的地区之一。推动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下大力气治理生态环境,既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重大的政治任务。本文认为,为推动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除了行政与末端治理措施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取一系列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行为。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宇  赵雲泰  
京津冀地区处于我国3个"增长极"所在区域之一,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它对于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土地开发强度是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政府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宣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强调在2015年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有良好开局。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潜力巨大。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同均衡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需要,同时也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增长点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伞锋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会,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既破解了三地发展的瓶径,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打开了一扇窗,找到了切入点。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涉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许多方面,对于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爽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新形势下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发挥金融的先导作用,努力实现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并以此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周成虎  方创琳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提供示范和样本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促进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薄文广  殷广卫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三年以来,三地协同共赢的发展格局正在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集中在三地交通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区域环境联防联治,以及以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为重点的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等三方面。但三地基础设施互通互联仍然以人员和货物更便利进出北京为重点;区域环境联防联治举措更多采取科学性和落地可行性均较少考虑的行政命令手段;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由于一些逻辑难题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缺乏而存在进展迟缓特征。在未来三地协同发展上,应逐渐实现三大转向:更多中央理性顶层设计为主转向基层主动创新为主,更多行政命令为主转向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