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37)
- 2023(20197)
- 2022(17310)
- 2021(16061)
- 2020(13250)
- 2019(30639)
- 2018(30367)
- 2017(57791)
- 2016(31570)
- 2015(35520)
- 2014(35479)
- 2013(34667)
- 2012(32068)
- 2011(28975)
- 2010(29115)
- 2009(26628)
- 2008(26001)
- 2007(22868)
- 2006(20252)
- 2005(18174)
- 学科
- 济(127088)
- 经济(126914)
- 管理(91416)
- 业(85020)
- 企(69726)
- 企业(69726)
- 方法(52044)
- 数学(44776)
- 数学方法(44167)
- 中国(38516)
- 农(34793)
- 财(33237)
- 地方(30575)
- 业经(29264)
- 制(27202)
- 学(26995)
- 农业(23236)
- 贸(22002)
- 贸易(21984)
- 银(21609)
- 银行(21548)
- 易(21241)
- 理论(21120)
- 融(21013)
- 金融(21005)
- 环境(20725)
- 行(20673)
- 务(20103)
- 财务(20011)
- 财务管理(19961)
- 机构
- 大学(440626)
- 学院(438854)
- 济(174507)
- 经济(170539)
- 管理(169542)
- 研究(151891)
- 理学(145413)
- 理学院(143702)
- 管理学(141040)
- 管理学院(140238)
- 中国(114497)
- 京(96853)
- 科学(93023)
- 财(83337)
- 所(76039)
- 农(72259)
- 中心(69109)
- 研究所(68758)
- 江(66291)
- 业大(65245)
- 财经(65117)
- 北京(61689)
- 范(59845)
- 师范(59218)
- 经(59194)
- 农业(56249)
- 院(55941)
- 州(53214)
- 经济学(52373)
- 财经大学(48424)
- 基金
- 项目(297898)
- 科学(234277)
- 研究(218924)
- 基金(214683)
- 家(187079)
- 国家(185505)
- 科学基金(159421)
- 社会(137684)
- 社会科(130348)
- 社会科学(130318)
- 省(116285)
- 基金项目(113409)
- 自然(103038)
- 教育(101187)
- 自然科(100639)
- 自然科学(100613)
- 自然科学基金(98766)
- 划(98349)
- 编号(89523)
- 资助(88004)
- 成果(73394)
- 重点(66848)
- 发(65705)
- 部(65390)
- 课题(62852)
- 创(61643)
- 创新(57586)
- 科研(56404)
- 国家社会(56383)
- 教育部(56110)
- 期刊
- 济(196988)
- 经济(196988)
- 研究(133741)
- 中国(93459)
- 学报(69384)
- 农(66468)
- 管理(64443)
- 财(64261)
- 科学(63423)
- 教育(54878)
- 大学(53481)
- 学学(49924)
- 农业(45642)
- 融(41089)
- 金融(41089)
- 技术(39589)
- 业经(32707)
- 财经(31767)
- 经济研究(30694)
- 经(27205)
- 问题(26665)
- 业(23823)
- 图书(23057)
- 科技(20897)
- 版(20518)
- 理论(20372)
- 技术经济(20004)
- 现代(19569)
- 商业(18858)
- 资源(18705)
共检索到666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敏 王海平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世界性的大课题。由于政治考量、经济实力、产业层次、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若干差异因素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文章通过从组织管理、协同机制、规划法案等角度对世界六大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律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借鉴。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设立高规格办事机构、理顺三地协同机制、出台协同发展法规等借鉴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伟
波士华城市群是较早被认可的世界级城市群,研究其功能定位和产业构成对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笔者在对波士华城市群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与京津冀城市群在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方面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京津冀城市群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波士华城市群 京津冀借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杨伟中
本文从城市经济联系的角度,基于修正后的城市经济引力模型,对中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内城市相互经济引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群内城市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性、紧密性、均衡性均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城市间经济联系紧密度不足,京津虹吸效应明显,经济流动单向性突出。鉴于此,应引导京津资源向河北各市有序流动,着力提升城市间经济流动的均衡性,促进区域发展的协同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翠莲 赵阳光 刘明亮
北京大城市病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在空气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收入差距、房价高企等方面,亟须治理。其根源在于北京主体功能繁杂、机构臃肿,此外还与城市规划不合理、管理粗放、体制机制掣肘等。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从明确区域战略地位、打破单一中心格局、保障城市间交通网络衔接三个层次入手,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环境、人口、房价压力,有力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鹿 王琤
在梳理总结城市群相关理论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功能特征,构建了世界级城市群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对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判断,客观识别京津冀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要素和突出短板,并据此提出以中央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与新增长极培育并举做大经济规模,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生活品质,坚持区域协同治理建设宜居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 关键要素 比较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基于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教训,提出新版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的分析思路、规划编制程序和编制原则等三方面的要点。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规划 原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伟 董浩然 安树伟
基于DEA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测算并分析2007—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均值呈缓慢下降趋势;(2)京津冀各地区间协同发展度变异系数变动幅度较小,但协同发展度差距总体表现为平稳上升态势;(3)从协同发展度空间分布看,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呈现北高南低、由内向外依次递减的特征。并进一步从时空两个维度,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进行空间分异与自相关分析评估,横向比对各城市协同发展度状况,纵向探究协同发展度空间演化规律与特征,剖析各城市协同度发展变化成因,旨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内部协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协同发展度,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大道
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
城市群 定位 协同发展 京津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叶堂林 李国梁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发展模式亟需由传统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文章通过构建空间模型对创新扩散效应进行测度,探讨影响京津冀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并试图找寻区域性创新扩散枢纽。研究发现,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城市群中创新各环节的空间均衡度存在明显差异;京津冀的技术推广企业在创新腹地中的部分节点城市高度集聚,区域性创新枢纽建设基础较好。同时,研究也发现京津冀范围内人员结构和技术引进模式制约着创新产出效率的提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廷 黄莉
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严重的诟病,区域内部恶性竞争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发展合作机制,严重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模型,从区域发展动力分析入手,引出区域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分析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要素禀赋优势突出,但产业同构化严重,区域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区域聚集能力低下,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明确三地定位与分工,制定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区域辐射能力提升等实施路径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改革
[作者]
丛屹 王焱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本质上要求打破藩篱,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合作治理的首要步骤和切入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合作治理,应在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协同相一致,信息共享、平等协商与互利共赢,统筹协调、总量控制、比例分配,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的基础上,优先推进京津双核的一体化进程,加快编制统一的中长期规划,建立长效协调机制,清理相关限制性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模式、市场合作驱动的类似于固安工业园的产业新城模式、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为主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模式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嬛
近年来"大城市病"困扰北京城市发展,引导城市体系理性发展和结构优化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快速城镇化时期京津冀城市群"等级—规模"分布演进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快速城镇化时期京津冀城市群总体呈现超大城市人口膨胀、中等规模城市断层和小城市空心化的发展趋势。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呈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与帕累托最优分布存在偏离,且偏离幅度具有加剧趋势。基于此,应借鉴近年来国外"多中心大都市区域"(polycentric mega-city regions)的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规模分布 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勇军
以政策变迁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及京津冀区域发展政策演进实践过程,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形成机制,并通过政策文本、统计数据、案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央权威及其政策取向性学习介入作为一个重要推动变量,引发了既存政策网络形成变量间的连锁反应,进而形成政策网络基本框架。省级以上府际政策网络合作在政策制定层面效果明显,省级以下府际政策网络合作也有明显提升,京津外溢效果提升,但是城市群网络仍有完善空间,次级政策网络治理是未来格外需要关注的领域。
关键词:
京津冀 政策网络 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