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3)
2023(14510)
2022(12452)
2021(11554)
2020(9611)
2019(22010)
2018(22050)
2017(42065)
2016(22800)
2015(25784)
2014(25787)
2013(25572)
2012(23703)
2011(21393)
2010(21599)
2009(19578)
2008(19047)
2007(16838)
2006(14884)
2005(13175)
作者
(66255)
(54903)
(54463)
(51575)
(34884)
(26216)
(24849)
(21622)
(20890)
(19740)
(18650)
(18369)
(17339)
(17323)
(16842)
(16794)
(16365)
(16237)
(15537)
(15505)
(13607)
(13563)
(13278)
(12448)
(12256)
(12224)
(12144)
(12131)
(11068)
(10764)
学科
(98199)
经济(98108)
管理(64647)
(62702)
(51123)
企业(51123)
方法(38789)
数学(32823)
数学方法(32477)
中国(28570)
地方(26921)
(26581)
业经(23606)
(20187)
(19866)
农业(17776)
(17182)
贸易(17169)
(16551)
(16374)
技术(16055)
环境(15915)
(15781)
理论(15561)
(15200)
银行(15161)
地方经济(14888)
(14805)
金融(14803)
(14634)
机构
学院(321214)
大学(319760)
管理(128004)
(127541)
经济(124735)
研究(110525)
理学(109978)
理学院(108711)
管理学(106968)
管理学院(106388)
中国(81963)
(71583)
科学(68980)
(56219)
(55537)
(51366)
研究所(50503)
中心(49527)
业大(47788)
(47352)
北京(46118)
财经(44500)
(44196)
师范(43799)
(40493)
(40297)
农业(39921)
(39164)
经济学(36833)
技术(35353)
基金
项目(219162)
科学(172015)
研究(163153)
基金(155904)
(134918)
国家(133735)
科学基金(115021)
社会(101247)
社会科(95973)
社会科学(95951)
(87351)
基金项目(83026)
教育(74061)
自然(73771)
(73127)
自然科(72010)
自然科学(71997)
自然科学基金(70672)
编号(67838)
资助(63860)
成果(54825)
(51100)
重点(48883)
课题(47305)
(47064)
(45974)
创新(42801)
项目编号(41620)
发展(41056)
科研(41024)
期刊
(145722)
经济(145722)
研究(96792)
中国(66363)
学报(48545)
管理(47998)
(47415)
科学(45697)
(40430)
教育(40371)
大学(36591)
学学(34044)
农业(33340)
技术(29710)
(27845)
金融(27845)
业经(26219)
经济研究(22881)
财经(20435)
问题(19173)
图书(18828)
(17520)
(17254)
科技(16544)
理论(15731)
技术经济(15730)
商业(15585)
现代(15130)
实践(14476)
(14476)
共检索到481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母爱英  冯盼  武建奇  
京津冀海洋产业链目前处于断链、不完整阶段,存在产业链不对称、产业关联性差、政府推动力不足等问题,亟需从区域的视角,构建培育完整的京津冀海洋产业链,在制度、政策和技术保障下,壮大京津海洋产业、加强区域间产业协作、延伸已有产业链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喜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既是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对于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均衡与优化,进而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产业链的视角来研究区域高等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将产业链、产业集群和高等教育发展融合起来,根据京津冀功能定位、产业链分工和优势,结合各高校的专业优势等建立基于产业链的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对产教融合和区域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一种新的探索。通过产业链来促进高等院校合作,通过高校协同促进产业链分工和产业集群发展。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红强  李元海  李秋君  
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围绕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介绍了其存在的优势和难点,并就如何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红强  李元海  李秋君  
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围绕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介绍了其存在的优势和难点,并就如何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春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以区域产业结构相关理论为指导,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状况、分行业的区位商和产业结构的关联度三个方面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测算和分析,并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晓霞  卫梦婉  高见  
通过对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合作案例分析,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呈现"协同发展进度加快,产业合作领域拓宽,行业组织作用显现"的总体特征;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包括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产业搬迁、跨区投资设立公司三种。并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式,从而提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连莲  叶旭廷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学本质是实现生产性要素的重新分配与布局,"飞地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能够促进实现区域间要素的有效流动与利益诉求的合理分配。本文首先从发展目标、利益倾向、产业联通与兼容三个维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三地的选择进行分析,进而结合"飞地经济"模式在平衡利益诉求、调整产业均衡、实现共同发展方面的优势,从制度建设和飞地布局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刘爱玲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协同发展的基本含义,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内涵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结果三个方面。京津冀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职业教育同产业结构协同性不高、高等教育布局和质量严重不均衡以及人才规模、层次和结构不够协调,是协同发展的关键政策问题。为此,建议加强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基础教育均衡协同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互补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体系,构建协同发展的保障性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虎  乔标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产业协同发展既有实践需要,也有理论价值。协同发展是区域多目标下的共赢,其意味着各自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目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价值取向单一、市场活力弱、河北承接转移能力差等困境。未来在诸多保障措施中,应特别重视京津冀三地增量利益共享机制、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新兴产业培育等。在未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能对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度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河北的经济主要受自身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影响,北京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金林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就斐然,重大国家战略的势能正在转变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动力源之一,要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这赋予了京津冀新的重大使命,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作为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在新的起点上,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更好地发挥京津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流动人口的作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皮建才  薛海玉  殷军  
本文从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角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区域内的产业转移模型,本文发现,如果区域内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和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不同,那么产业从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迁往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会使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本文还发现,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不太重视功能拥挤效应时,产业转移将使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降低,使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而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非常重视功能拥挤效应时,产业转移将同时提高两地的社会福利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安岩  耿晓  郝晓雅  
京津冀产业的协同发展对河北省来说是一次重大机遇,其中既涉及产业承接与转移又关系到推进河北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作为产业的主体、市场的主体,基于企业视角的研究不可或缺。文章通过分析企业影响转移的因素与河北省自身情况,提出河北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吸引优秀企业上可以着重从打造成本优势、推动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吸引与培养高端人才等四个方面上做文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