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6)
2023(10693)
2022(9210)
2021(8410)
2020(6829)
2019(15925)
2018(15774)
2017(29228)
2016(16408)
2015(18634)
2014(19098)
2013(18591)
2012(17636)
2011(16097)
2010(16861)
2009(15355)
2008(15393)
2007(13827)
2006(12642)
2005(11950)
作者
(49064)
(40626)
(40384)
(38424)
(26008)
(19436)
(18455)
(15816)
(15597)
(15007)
(13899)
(13760)
(13408)
(12952)
(12662)
(12542)
(11998)
(11903)
(11633)
(11616)
(10318)
(10089)
(10019)
(9509)
(9221)
(9139)
(9085)
(8947)
(8421)
(8062)
学科
(75679)
经济(75599)
管理(44315)
(39521)
(30252)
企业(30252)
中国(26135)
方法(25941)
地方(25098)
数学(22435)
数学方法(21947)
(20384)
业经(16460)
(14620)
(14566)
农业(13913)
(13335)
地方经济(12948)
(12786)
银行(12773)
(12629)
贸易(12612)
(12549)
环境(12422)
(12354)
(12347)
金融(12345)
理论(12072)
(12046)
(10469)
机构
学院(233333)
大学(228728)
(91226)
经济(88848)
研究(85198)
管理(83158)
理学(68838)
理学院(67840)
中国(66251)
管理学(66181)
管理学院(65725)
(53669)
科学(53345)
(44552)
(43327)
研究所(39500)
(39130)
中心(39087)
(38947)
北京(35663)
(34609)
师范(34289)
业大(33355)
财经(32282)
(32247)
(31066)
农业(29890)
(29465)
(28844)
师范大学(27159)
基金
项目(145206)
科学(112943)
研究(107796)
基金(100412)
(87247)
国家(86459)
科学基金(73423)
社会(65907)
社会科(62321)
社会科学(62308)
(59303)
基金项目(52310)
(49996)
教育(49738)
自然(46731)
自然科(45559)
自然科学(45552)
编号(45003)
自然科学基金(44602)
资助(42113)
成果(37425)
(37098)
课题(33927)
重点(33471)
(29909)
(29669)
发展(29639)
(29136)
创新(27743)
(27295)
期刊
(116247)
经济(116247)
研究(76669)
中国(57579)
(37243)
学报(34196)
教育(33908)
(33113)
管理(32956)
科学(32485)
大学(25799)
(25286)
金融(25286)
农业(25084)
学学(23680)
技术(22938)
业经(20226)
经济研究(17271)
问题(16704)
财经(15315)
(13266)
(13145)
图书(12884)
(12657)
统计(12476)
资源(11841)
技术经济(11508)
(11479)
现代(11467)
(11291)
共检索到384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宁  
文章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在于该地区的城市群能够建立起在交通、产业、行政、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机制。该地区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经过分析文章认为形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行政区经济"模式——即行政区,特别是城市型行政区对该地区经济约束过强是关键因素。文章对中国"行政区经济"的起源以及中国城市型行政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追溯,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城市分工、完善区域协同立法、建立区域协调机构等举措是确保城市型行政区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伟  
本文旨在通过以京津冀地区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作为理论依据,对二者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如何促进京津冀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聚军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行政区划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行政区划刚性约束下的跨界公共事务治理困境以及"行政区经济"现象泛滥。从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行政区划整合对区域协同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为解决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区域公共服务落差过大等问题。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都市区,京津冀地区虽然具有明显的大都市区特点,但由于京津两个超大城市均为广域市制,目前都还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还没有达到规模效应外溢的阶段。因此,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不宜贸然调整行政区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应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作,以及构建多功能大行政区等准行政区划手段,着力突破区划壁垒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阻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虎  乔标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产业协同发展既有实践需要,也有理论价值。协同发展是区域多目标下的共赢,其意味着各自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目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价值取向单一、市场活力弱、河北承接转移能力差等困境。未来在诸多保障措施中,应特别重视京津冀三地增量利益共享机制、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新兴产业培育等。在未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能对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度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河北的经济主要受自身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影响,北京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荣华  陈平  甘小文  
作者在本文中以"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为切入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研究了京津冀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首先,简要分析了推动京津冀产业转型协同发展的战略与共同认知,然后指出了该区域存在的产业转型协同问题,最后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康书生  杨镈宇  
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对三地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灰色关联—多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京冀最低;京津冀区域整体与河北省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与北京的协同程度最低,反映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总体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应从国家顶层设计的整体视角和京津冀三地的个体视角提出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荣华  陈平  甘小文  
作者在本文中以"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为切入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研究了京津冀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首先,简要分析了推动京津冀产业转型协同发展的战略与共同认知,然后指出了该区域存在的产业转型协同问题,最后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涛  白海琦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和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文章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组织领导模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结合历史上国内外出现的各种组织领导架构,通过梳理和研究,归纳提出了四种代表性的组织领导模式,即"总督府模式""中央局模式""华府模式"及"领导小组模式",并站在组织管理学角度分别进行了利弊分析,以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组织管理模式选择提供些许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涛  白海琦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和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文章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组织领导模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结合历史上国内外出现的各种组织领导架构,通过梳理和研究,归纳提出了四种代表性的组织领导模式,即"总督府模式""中央局模式""华府模式"及"领导小组模式",并站在组织管理学角度分别进行了利弊分析,以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组织管理模式选择提供些许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翠莲  赵阳光  刘明亮  
北京大城市病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在空气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收入差距、房价高企等方面,亟须治理。其根源在于北京主体功能繁杂、机构臃肿,此外还与城市规划不合理、管理粗放、体制机制掣肘等。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从明确区域战略地位、打破单一中心格局、保障城市间交通网络衔接三个层次入手,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环境、人口、房价压力,有力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戚晓旭  何皛彦  冯军宁  
京津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协同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具有复杂多样性和相互联系性。构建以支撑力、驱动力、创造力、凝聚力和辐射力等构成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分别通过规模指标与人均指标对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及发展特征进行综合测度,可对京津冀的发展现状作出基本的判断。下一步,应着力建立协同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和区域协调机制,尽快完善功能及产生疏解的跨区域配套政策,尽快完善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戚晓旭  何皛彦  冯军宁  
京津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协同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具有复杂多样性和相互联系性。构建以支撑力、驱动力、创造力、凝聚力和辐射力等构成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分别通过规模指标与人均指标对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及发展特征进行综合测度,可对京津冀的发展现状作出基本的判断。下一步,应着力建立协同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和区域协调机制,尽快完善功能及产生疏解的跨区域配套政策,尽快完善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宇  赵雲泰  
京津冀地区处于我国3个"增长极"所在区域之一,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它对于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土地开发强度是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政府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大道  
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伞锋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会,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既破解了三地发展的瓶径,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打开了一扇窗,找到了切入点。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涉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许多方面,对于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