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05)
2023(3486)
2022(2988)
2021(2777)
2020(2211)
2019(5369)
2018(5357)
2017(9634)
2016(5378)
2015(6199)
2014(6465)
2013(6011)
2012(5547)
2011(4989)
2010(5207)
2009(4635)
2008(4715)
2007(4333)
2006(3790)
2005(3538)
作者
(15143)
(12315)
(12231)
(11733)
(7690)
(5964)
(5855)
(4836)
(4797)
(4662)
(4190)
(4082)
(4074)
(3982)
(3794)
(3758)
(3734)
(3656)
(3558)
(3494)
(3132)
(3119)
(3047)
(2890)
(2883)
(2692)
(2691)
(2622)
(2550)
(2473)
学科
(18712)
经济(18690)
管理(14562)
(12178)
(9911)
企业(9911)
地方(6744)
中国(6089)
(5519)
方法(5259)
(4703)
业经(4593)
理论(4507)
(4296)
数学(3982)
(3968)
贸易(3964)
教学(3928)
数学方法(3900)
(3887)
教育(3877)
(3746)
农业(3638)
地方经济(3569)
(3412)
银行(3406)
(3393)
(3228)
环境(3209)
(3045)
机构
学院(71666)
大学(69781)
管理(24898)
(24754)
经济(24008)
研究(23826)
理学(20007)
理学院(19692)
管理学(19289)
中国(19250)
(19218)
管理学院(19135)
科学(14681)
北京(13158)
(12498)
(12453)
(12311)
中心(11248)
(10991)
师范(10906)
研究所(10781)
(10165)
(9885)
技术(9832)
业大(9744)
财经(9168)
(8870)
职业(8772)
师范大学(8563)
(8140)
基金
项目(42337)
研究(34204)
科学(32140)
基金(27564)
(23135)
国家(22890)
科学基金(19669)
社会(19444)
社会科(18219)
社会科学(18213)
(17071)
教育(16271)
编号(15907)
(14845)
基金项目(14469)
成果(13729)
自然(11946)
课题(11847)
自然科(11633)
自然科学(11633)
自然科学基金(11403)
资助(11308)
(9979)
(9914)
重点(9685)
项目编号(9370)
(9055)
(8720)
规划(8586)
创新(8429)
期刊
(33183)
经济(33183)
研究(23661)
中国(19916)
教育(14439)
(10856)
学报(10086)
管理(9755)
(9128)
科学(8629)
技术(7951)
大学(7718)
图书(6906)
学学(6498)
(6481)
金融(6481)
业经(6138)
农业(5977)
书馆(5194)
图书馆(5194)
职业(4855)
经济研究(4805)
会计(4179)
问题(4159)
(4156)
论坛(4156)
财会(3992)
财经(3986)
现代(3795)
商业(3763)
共检索到121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协同区、一体化等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的经济合作区日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但初始条件的差异使存在协同可能性的地区将以不同的渠道收敛于趋于划一化发展的稳态,即趋同。聚焦京津冀地区,相似的发展因素已经夯实了协同发展的根基,准确把握其趋同类型是科学打造新常态时期中国"新三极"的体现。经过对1993—2013年发展数据的分析,从长远来看,京津冀地区将以工业产业链为纽带趋于绝对β趋同,必须高度关注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发展;短期内,京津冀地区满足条件β趋同,表明有限度的政府介入和参与是推动其协同发展的占优主体和方式。要根除当前房地产与金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阻滞,必须转换顶层设计理念和角度,应对结构性减速的新...
[期刊] 征信  [作者] 沈琦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供给侧实现了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地与需求侧相匹配,进而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回流,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加强供给侧改革,立足供给侧改革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机遇的核心所在,同时挖掘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期刊] 征信  [作者] 沈琦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供给侧实现了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地与需求侧相匹配,进而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回流,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加强供给侧改革,立足供给侧改革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机遇的核心所在,同时挖掘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作为新常态下中国的三大经济区,京津冀协同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承担着成为中国新三极的重任,三区互联互通能够规避旧三极格局引发的中国区域差距。由于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水平差异、资源禀赋不同、重叠区域增多等因素,三大经济区存在互联互通的可行性。以经济结构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为原则,商贸流通、资源技术、低碳节能、电子商务、交通设施等是三大经济区可以广泛开展合作的经济领域,应确立内外兼修的顶层设计理念,完善经济合作环境,构建跨经济区产业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打破行政区划,在更大区域尺度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目标。因此,从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高度,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类型区划和类型区管理,实现分区施策的精细化管治极为重要。本文首先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利用空间属性双聚类的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中部核心功能引领区、东部沿海重点发展区、南部门户功能拓展区、西部和北部生态涵养保护区等四大区域;然后以区县为最小分析单元,从现状开发强度、用地增量预测和生态保护责任等三大维度构建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并利用三维空间坐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打破行政区划,在更大区域尺度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目标。因此,从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高度,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类型区划和类型区管理,实现分区施策的精细化管治极为重要。本文首先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利用空间属性双聚类的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中部核心功能引领区、东部沿海重点发展区、南部门户功能拓展区、西部和北部生态涵养保护区等四大区域;然后以区县为最小分析单元,从现状开发强度、用地增量预测和生态保护责任等三大维度构建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并利用三维空间坐标划分方法将京津冀划分为五大类型区,即:城镇优化发展区、城镇重点拓展区、现代农业发展区、适度建设发展区和严格生态保护区;最后,在空间管治视角下提出京津冀区域分区管治与区域协同管理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小平  李素喜  于小溪  刘宇航  张梦瑶  田寒  
我国已明确提出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我国环境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京津冀环保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机遇。本文梳理总结京津冀环保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京津冀环保产业协同发展状况,并以雄安新区为例,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最后提出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环保产业协会的促进作用,发挥龙头环保企业对产业链带动作用,打造高质量环保产业聚集区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澄  戴文俊  
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蓬勃开展给予传统金工艺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京津冀地区金工行业发展既面临激烈的外埠发展竞争和大都市(北京、天津)空间不足、成本快速上涨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具有首都广阔的消费市场、世界城市建设等良好机遇。如果可以对行业发展规律、产业属性、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加以分析,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政策法规保障及其优劣势进行介绍,对加快行业创新发展,发挥京津冀地缘整体优势都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微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以2014年2月1日~2015年1月31日期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952篇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报刊文献为样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热点主题、薄弱环节等进行分析,挖掘出社会各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关注的热点领域,识别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中各自定位与诉求,探究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以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与实践推进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在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概念甫一提出,就在国内政、学两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十年弹指一挥间,京津冀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扩大趋势。同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等突出问题,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爱玲  周智敏  
物流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而物流园区则是物流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长期以来,在"条块分割"影响下,京津冀地区各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侧重于为本地区提供物流服务,忽视了物流园区跨区域、网络化、协同化运营。为此,应加大政府的政策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培养物流人才,大力推进京津冀物流的协同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韦文英  孙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治理面临战略定位与治理模式选择、协同发展与地方利益博弈、治理分权与协同分权、区域协同发展与治理主体多元化、多中心与政府治理能力匹配、城市功能转换与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六大关键性问题。在剖析关键性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预判北京治理趋势,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治理模式、调整部分政府机构职能等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伞锋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会,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既破解了三地发展的瓶径,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打开了一扇窗,找到了切入点。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涉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许多方面,对于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秉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协同是手段,发展才是根本目的。如何通过京津冀协同开放,在我国新一轮全方位开放格局建设中抓住发展机遇,促进京津冀与全球价值链融合,增强国际竞争力,激发京津冀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