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2)
- 2023(11488)
- 2022(9553)
- 2021(8679)
- 2020(7221)
- 2019(15967)
- 2018(15403)
- 2017(29424)
- 2016(15444)
- 2015(17017)
- 2014(16249)
- 2013(15704)
- 2012(14378)
- 2011(12849)
- 2010(13501)
- 2009(12987)
- 2008(11849)
- 2007(10867)
- 2006(9647)
- 2005(8888)
- 学科
- 济(61528)
- 经济(61439)
- 管理(53830)
- 业(51325)
- 企(45278)
- 企业(45278)
- 融(26684)
- 金融(26681)
- 银(24668)
- 银行(24654)
- 中国(24050)
- 行(23911)
- 制(19932)
- 财(19867)
- 方法(19111)
- 地方(18299)
- 技术(17025)
- 业经(16133)
- 数学(16039)
- 数学方法(15887)
- 农(15431)
- 体(13884)
- 务(12844)
- 财务(12816)
- 财务管理(12792)
- 技术管理(12458)
- 企业财务(12244)
- 中国金融(11130)
- 农业(10791)
- 体制(10766)
- 机构
- 学院(207137)
- 大学(205495)
- 济(90159)
- 经济(88276)
- 管理(80580)
- 研究(69781)
- 理学(68347)
- 理学院(67564)
- 管理学(66699)
- 管理学院(66273)
- 中国(60448)
- 财(45614)
- 京(45306)
- 科学(37913)
- 财经(34794)
- 中心(34084)
- 所(33055)
- 江(32484)
- 经(31453)
- 研究所(29315)
- 北京(29042)
- 经济学(28431)
- 农(27511)
- 财经大学(25963)
- 州(25937)
- 院(25811)
- 业大(25699)
- 经济学院(25497)
- 范(25301)
- 师范(25098)
- 基金
- 项目(137003)
- 科学(110909)
- 研究(105972)
- 基金(99989)
- 家(84938)
- 国家(84194)
- 科学基金(74479)
- 社会(70427)
- 社会科(66981)
- 社会科学(66969)
- 省(54506)
- 基金项目(52970)
- 教育(47891)
- 划(45262)
- 自然(44736)
- 自然科(43742)
- 自然科学(43733)
- 自然科学基金(42996)
- 编号(42142)
- 资助(38467)
- 创(35193)
- 成果(34590)
- 制(32543)
- 创新(31993)
- 重点(31286)
- 发(31041)
- 课题(30205)
- 部(30195)
- 国家社会(29517)
- 性(27303)
共检索到331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文哲 齐艳霞
首都经济圈相继列入北京市、河北省的"十二五"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凸显了其重要性。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文章提出应该明确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合作原则,共同制定区域合作规划,把金融合作放在京津冀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寻找各方利益的协调点。并且认为,区域金融合作的突破口是银行结算服务,核心内容是资金的跨地域市场化流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景朝阳 孙晓婷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现状,从三地资源差异、合作意识、支持力度等方面分析金融支持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以及从政策法规、金融支持机构、风险投资方面对比分析美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应从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强化京津冀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的匹配与互动、构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中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金融支持 科技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洪传春 张雅静 刘某承
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供给面临三方面困境:第一,生态产品供给的系统性与区域行政分割的矛盾;第二,生态产品的公共属性使供给主体动力不足;第三,各区域主体对生态产品需求弹性的差异影响其供需平衡,这些问题导致生态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为此,有必要构建以政府合作为基础、市场合作为中坚、民众自愿合作为补充的生态产品供给多元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和环保NGO等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洪传春 张雅静 刘某承
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供给面临三方面困境:第一,生态产品供给的系统性与区域行政分割的矛盾;第二,生态产品的公共属性使供给主体动力不足;第三,各区域主体对生态产品需求弹性的差异影响其供需平衡,这些问题导致生态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为此,有必要构建以政府合作为基础、市场合作为中坚、民众自愿合作为补充的生态产品供给多元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和环保NGO等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骏飞 姜颖 付明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然而由于京、津、冀三地发展的不均衡,如何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快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区域特征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横向比较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区域协同创新 机制构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绘存
基于2000—2015年京津冀专利数据,采用专利申请量变化和专利创新结构变化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态势。研究发现:(1)2000—2015年,京津冀区域整体上创新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中京津、京冀相对差异在缩小,但津冀相对差异变化并不明显;(2)2009年以前,津、冀创新差异化明显,京呈现均衡化发展,2009年以后,津、冀内部创新呈现均衡化发展,京则呈现差异化扩大发展趋势;(3)2000—2015年,京津、京冀、津冀之间创新领域相似度不断升高,同时在具体的某个创新领域发展变化而言,2006年以后,京津冀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4)2000—2015年,津冀之间产业一致性更多反映在基础化学、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而京津、京冀之间则共同表现为向北京主导的电子元件、通信等产业转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专利 京津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桂荣 王冬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域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产业竞争,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产业发展与升级,不仅关系到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关乎到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效应实现结果。基于此,本文在对区域产业升级内涵和局限性厘清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着力分析,并从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剖析了制约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转型和创新为坐标,推进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是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速度、格局和路径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本文探讨了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中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当前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应重点服务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构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五大方面;并基于长远和全局视角,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宏观区域政策,包括: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机制与政策、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与政策、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与政策和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这些政策旨在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是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速度、格局和路径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本文探讨了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中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当前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应重点服务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构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五大方面;并基于长远和全局视角,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宏观区域政策,包括: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哲
京津冀作为中国第三大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其经济的一体化离不开区域金融合作。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突破口是银行结算服务,核心内容是资金的跨地域市场化流动,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优势为探索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道路提供了条件,共同构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合作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区域金融合作 商业银行 资本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建华
近年来,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蓬勃发展。从我国国内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已成为推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后的第三大都市圈。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是三地经济合作的方向,而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则是其强有力的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多 刘弘毅
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是为进一步改善这一区域近1.1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战略安排。北京的"城市综合症"、天津的"发展同质化"及河北的"重工业依赖",都是多年来各自发展模式关联性较弱、资源要素分配不均导致的必然结果。京津冀要协同发展,需从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地方监管三方面入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马丽斌 马英杰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描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互动机理,并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和2006-2016年数据实证检验金融创新子系统与科技创新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及协同联动效果。主要研究结论 :2006-2016年京津冀区域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则在整个阶段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但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低水平并且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区域金融与科技协同创新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联动和协同演进,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区域金融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有效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健全金融和科技协同创新联动机制;二是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的融资结构,增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科创型企业的能力,提升金融创新支撑科技创新的效率;三是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应用金融科技,促进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和有机联动,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科技要素流动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瑞芬 王小娜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步伐加快。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帮助政府部门了解区域创新发展现状与潜力进而制定相应的区域创新政策,需要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11—2015年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北京、天津、河北区域创新能力梯度差较大,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天津和河北下大力气改善创新投入和创新基础条件,但由于投入产出过程存在时滞性以及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在创新产出方面表现不佳,而北京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薛景梅 李明芳
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能力结构关系模型,对2008—2013年京津冀区域三省级地区的创新能力结构指数、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及协同创新获益比例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综合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及协同创新获益比都呈现出持续、稳定改善趋势。三个省级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市最高,河北省最弱;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不均衡,京津合作比京冀、津冀合作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京津、京冀、津冀协同创新获益比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各地区在区域合作创新中的获益值呈现上升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能力结构关系模型 京津冀 协同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