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3)
2023(7320)
2022(6074)
2021(5622)
2020(4496)
2019(9744)
2018(9746)
2017(17799)
2016(10069)
2015(11063)
2014(11154)
2013(10240)
2012(9514)
2011(8651)
2010(8921)
2009(8191)
2008(7955)
2007(7286)
2006(6507)
2005(5791)
作者
(29762)
(24978)
(24674)
(23476)
(15296)
(11750)
(11344)
(9774)
(9456)
(8639)
(8445)
(8373)
(7990)
(7809)
(7775)
(7602)
(7459)
(7323)
(7195)
(6890)
(6291)
(6163)
(5938)
(5654)
(5560)
(5495)
(5480)
(5273)
(5093)
(5076)
学科
(38255)
经济(38213)
管理(30855)
(21174)
(17560)
企业(17560)
环境(15553)
地方(14433)
(11822)
方法(11558)
(11046)
中国(10463)
数学(9303)
(9268)
数学方法(9182)
地方经济(8828)
(8702)
(8702)
业经(8406)
(8004)
(7852)
生态(7326)
资源(7170)
理论(6946)
农业(6892)
规划(6567)
环境规划(6338)
(6225)
(6105)
金融(6097)
机构
学院(138172)
大学(135486)
研究(51658)
(49087)
管理(49057)
经济(47816)
理学(41713)
理学院(41101)
管理学(40252)
管理学院(40014)
中国(37805)
科学(34825)
(33154)
(26756)
(25728)
研究所(24680)
中心(23231)
(22824)
业大(22584)
(21584)
北京(21281)
(20623)
师范(20384)
农业(20022)
(19918)
财经(17620)
(17336)
技术(16971)
师范大学(16313)
(16214)
基金
项目(98873)
科学(77185)
研究(72505)
基金(68936)
(61701)
国家(61191)
科学基金(51428)
社会(45333)
社会科(42763)
社会科学(42748)
(40121)
基金项目(36817)
(34565)
自然(32422)
教育(32016)
自然科(31450)
自然科学(31434)
自然科学基金(30795)
编号(29739)
资助(26456)
成果(24285)
重点(23359)
(22967)
课题(21863)
(20243)
(20061)
创新(19019)
计划(18923)
国家社会(18734)
科研(18476)
期刊
(59236)
经济(59236)
研究(37640)
中国(31655)
学报(26133)
(23356)
科学(22703)
大学(18999)
教育(18622)
学学(17889)
(17799)
管理(16813)
农业(16068)
技术(11298)
业经(10654)
(9718)
金融(9718)
资源(9659)
经济研究(8542)
财经(8261)
(8148)
(8015)
问题(7552)
科技(7517)
图书(7488)
(7187)
业大(7064)
(6392)
职业(6334)
(6272)
共检索到207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于晶晶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多元环境治理模式支持,多元环境治理体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性手段在推动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统一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理论基础和内涵特征为京津冀区域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针对当前京津冀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差、可操作性欠缺、治理成本高等问题,应厘清国家、公众和环境开发利用者等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高效的京津冀多元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蔺丰奇  吴卓然  
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是区域内的整体性问题,治理其雾霾污染需要区域内所有城市共同努力,联防联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区域行政约束和治理模式的"碎片化"。面对区域内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京津冀地区各地政府应充分意识到彼此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各方应摒弃各自的"小算盘",着眼大局,努力打破原有的组织壁垒,共同努力以彻底解决区域内的环境污染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蔺丰奇  吴卓然  
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是区域内的整体性问题,治理其雾霾污染需要区域内所有城市共同努力,联防联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区域行政约束和治理模式的"碎片化"。面对区域内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京津冀地区各地政府应充分意识到彼此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各方应摒弃各自的"小算盘",着眼大局,努力打破原有的组织壁垒,共同努力以彻底解决区域内的环境污染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洪传春  张雅静  刘某承  
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供给面临三方面困境:第一,生态产品供给的系统性与区域行政分割的矛盾;第二,生态产品的公共属性使供给主体动力不足;第三,各区域主体对生态产品需求弹性的差异影响其供需平衡,这些问题导致生态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为此,有必要构建以政府合作为基础、市场合作为中坚、民众自愿合作为补充的生态产品供给多元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和环保NGO等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洪传春  张雅静  刘某承  
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供给面临三方面困境:第一,生态产品供给的系统性与区域行政分割的矛盾;第二,生态产品的公共属性使供给主体动力不足;第三,各区域主体对生态产品需求弹性的差异影响其供需平衡,这些问题导致生态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为此,有必要构建以政府合作为基础、市场合作为中坚、民众自愿合作为补充的生态产品供给多元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和环保NGO等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睿  刘明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指导下,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京津冀区域信用总体情况与长三角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信用立法与标准缺失,深度合作不够;资本定价与交易空白,应用场景单一;联合奖惩与预警薄弱,信用文化不足。本文从建立区域信用制度、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创建信用交易市场等角度出发,为完善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庆玲  
城市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一个结构合理的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的城市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一条动态高效而经济的城市链,使城市各自取得最佳的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城市体系结构的不合理,城市系统的无序状态,会极大削弱城市体系的集约经济效能。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研究该地区的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有助于正确认识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崔健  刘东  王帆  
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方法探究了京津冀金融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的财政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金融机构资产对GDP均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但影响弹性不同。财政缺口每增长1%,对GDP增长的影响在河北和天津两地为0.4%,北京为0.07%;而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大约为0.7,该指标远高于河北和天津两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淑佳  任亮  孔伟  唐淑慧  
文章以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京津冀迈入21世纪以来三地及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演化及内在根源。结果表明:京津冀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显著,虽然三地均已进入到协调发展大类,但2010年以来处于发展瓶颈期,未实现向更高层次迈进。京津冀三地优势与制约因素不同,优势互补带来区域整体耦合,但河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水平落后则制约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只有加快河北经济发展才能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生态环境作为区域发展本底具有一定稳定性,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二者紧密耦合成为影响整体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喆  周凌一  
京津冀是生态超负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资源管理体制的尚未统一与系统性缺失,地方利益追求的制约和地方治理成本收益不对等,共同造成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局。基于生态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脱域化"特征,京津冀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要以协同发展为契机,从区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区域府际协同治理两大路径入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惠茹  刘永亮  杨丽慧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机制体系,应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运行及管理平台,完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长效补偿和市场化机制,建立京津冀协同治理污染的投入体系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惠茹  刘永亮  杨丽慧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机制体系,应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运行及管理平台,完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长效补偿和市场化机制,建立京津冀协同治理污染的投入体系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亚明  陈宝珍  
借鉴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研究成果,利用生态效率测度京津冀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非期望产出、赋予权重的方式对传统SBM模型进行改进,并分别基于WindoW-SBM、PCA-SBM模型测算了京津冀13个地区2004-2013年产业生态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地区推进产业生态化进程中,总体呈现向好的趋势,各地区逐步向生产前沿面推进;部分地区与前沿面之间仍然存在较大距离,且这些地区基本位于河北省内;张家口是在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过程中最为落后的地区,而秦皇岛则是产业生态化水平波动较大的地区;不同的地区在不同指标方向上依然存在松弛,各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提升主要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