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7)
- 2023(8207)
- 2022(6968)
- 2021(6310)
- 2020(5221)
- 2019(11721)
- 2018(11689)
- 2017(22975)
- 2016(12424)
- 2015(13392)
- 2014(13261)
- 2013(12932)
- 2012(11714)
- 2011(10715)
- 2010(11031)
- 2009(10221)
- 2008(10207)
- 2007(9300)
- 2006(8230)
- 2005(7582)
- 学科
- 济(50774)
- 经济(50697)
- 管理(40916)
- 业(32938)
- 企(26369)
- 企业(26369)
- 农(17461)
- 方法(15671)
- 地方(14708)
- 制(14459)
- 数学(13289)
- 数学方法(13163)
- 财(12999)
- 环境(12695)
- 中国(12656)
- 业经(11484)
- 体(11048)
- 贸(9940)
- 贸易(9936)
- 学(9708)
- 易(9586)
- 农业(9179)
- 划(8942)
- 地方经济(8700)
- 银(8370)
- 银行(8358)
- 融(8271)
- 金融(8267)
- 体制(8082)
- 行(8024)
- 机构
- 学院(170479)
- 大学(167037)
- 济(71385)
- 经济(69877)
- 管理(64699)
- 研究(58655)
- 理学(55226)
- 理学院(54557)
- 管理学(53747)
- 管理学院(53437)
- 中国(44835)
- 京(38125)
- 科学(34976)
- 财(34017)
- 所(29016)
- 农(27786)
- 中心(26998)
- 江(26171)
- 研究所(26111)
- 财经(26015)
- 业大(24814)
- 北京(24363)
- 经(23316)
- 范(22155)
- 师范(21985)
- 院(21722)
- 经济学(21449)
- 农业(21252)
- 州(20690)
- 经济学院(19201)
- 基金
- 项目(115971)
- 科学(92602)
- 研究(87971)
- 基金(83616)
- 家(72097)
- 国家(71522)
- 科学基金(62027)
- 社会(57112)
- 社会科(54190)
- 社会科学(54180)
- 省(45961)
- 基金项目(44520)
- 教育(39306)
- 划(38814)
- 自然(38136)
- 自然科(37097)
- 自然科学(37088)
- 自然科学基金(36391)
- 编号(36037)
- 资助(32643)
- 成果(29108)
- 制(27278)
- 重点(26713)
- 发(26261)
- 课题(25413)
- 部(25291)
- 创(24779)
- 国家社会(23707)
- 创新(23330)
- 性(21918)
共检索到259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洪传春 张雅静 刘某承
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供给面临三方面困境:第一,生态产品供给的系统性与区域行政分割的矛盾;第二,生态产品的公共属性使供给主体动力不足;第三,各区域主体对生态产品需求弹性的差异影响其供需平衡,这些问题导致生态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为此,有必要构建以政府合作为基础、市场合作为中坚、民众自愿合作为补充的生态产品供给多元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和环保NGO等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洪传春 张雅静 刘某承
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供给面临三方面困境:第一,生态产品供给的系统性与区域行政分割的矛盾;第二,生态产品的公共属性使供给主体动力不足;第三,各区域主体对生态产品需求弹性的差异影响其供需平衡,这些问题导致生态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为此,有必要构建以政府合作为基础、市场合作为中坚、民众自愿合作为补充的生态产品供给多元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和环保NGO等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京津冀区域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于晶晶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多元环境治理模式支持,多元环境治理体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性手段在推动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统一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理论基础和内涵特征为京津冀区域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针对当前京津冀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差、可操作性欠缺、治理成本高等问题,应厘清国家、公众和环境开发利用者等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高效的京津冀多元环境治理体系。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生态环境 多元治理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文哲 齐艳霞
首都经济圈相继列入北京市、河北省的"十二五"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凸显了其重要性。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文章提出应该明确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合作原则,共同制定区域合作规划,把金融合作放在京津冀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寻找各方利益的协调点。并且认为,区域金融合作的突破口是银行结算服务,核心内容是资金的跨地域市场化流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向阳 党胜利 刘志峰
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创建了一个开放、多元、协同、创新的生态空间,改善了京津冀区域间交互作用、催化影响的互动态势。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逐渐形成了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创新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多层面机制。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经济生态系统 运作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骏飞 姜颖 付明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然而由于京、津、冀三地发展的不均衡,如何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快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区域特征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横向比较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区域协同创新 机制构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予 刘某承 白艳莹 张永勋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跨区域的系统性问题,打破行政区界线开展区域生态合作,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尽管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合作已有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及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合作机制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生态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参考生态合作研究成果,针对水资源供给与消费、风沙源治理和大气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生态问题,尝试构建了生态合作机制建设基本思路;提出了生态合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其生态合作的组成要素,提出了生态合作的各方主体、可以采取的生态合作方式及监督评价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惠茹 丁艳如
在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一体化协同保护中,必然涉及生态补偿问题。目前京津冀实施生态补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补偿标准低,无法弥补生态环境保护地区的机会成本和实际保护成本,而造成补偿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清晰生态环境产权,没有给予生态环境价值合理评估,导致补偿标准难以准确确定,使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得不到公平体现和补偿。本文对京津冀水源地保护补偿标准推算得出张承地区为京津保护水质水量需求而每年损失53481.7万元。对森林建设工程补偿标准的核算得出目前每亩造林成本的最低限800元,而目前执行的补偿标准却是280元/亩。因此,需要构建京津冀生态补偿运行执行机制,实现补偿的持续长效;实施京津冀多元化生态补偿体系,实现补偿的公平有效。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补偿核算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惠茹 丁艳如
在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一体化协同保护中,必然涉及生态补偿问题。目前京津冀实施生态补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补偿标准低,无法弥补生态环境保护地区的机会成本和实际保护成本,而造成补偿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清晰生态环境产权,没有给予生态环境价值合理评估,导致补偿标准难以准确确定,使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得不到公平体现和补偿。本文对京津冀水源地保护补偿标准推算得出张承地区为京津保护水质水量需求而每年损失53481.7万元。对森林建设工程补偿标准的核算得出目前每亩造林成本的最低限800元,而目前执行的补偿标准却是280元/亩。因此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补偿核算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桂环 张惠远 万军 王金南
从京津冀北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难题分析入手,借鉴国际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从四个角度提出京津冀北地区可以选择的生态补偿类型。就京津冀北地区而言,更多地要从政府介入的层面来探讨其生态补偿的机制,同时考虑补偿的实施效果,把生态保护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从而真正达到生态补偿的目的。本文亦给出京津冀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选择:即首先建立流域水权交易政策;其次探索“流域水质水量协议”;第三是做好利益转移估算,最后开展流域“异地开发”实践。
关键词:
流域 生态补偿 路径选择 京津冀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彭文英 尉迟晓娟
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研究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及价值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立足于生态产品内涵,构建了包括生态环境产品、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生态空间产品4个一级分类、8个二级分类、24个具体指标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熵值评价法、生态-健康-市场的生态产品价值综合核算法,对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行评价及价值核算,结合指标体系和计算结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及价值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二者不完全对应;承德、张家口、北京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强,邢台、衡水、廊坊、邯郸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较弱;承德、张家口生态产品价值占GDP的比重极高,北京、天津的占比很低;应建立公共性生态产品政府主导市场支持、经营性生态产品政府支持市场主导、权益性生态产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差异化价值实现路径。应从合理划分生态产品供给类型区域、强化生态产品的市场作用、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快构建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区域合作体系四个方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并促进价值实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佟丹丹
张家口地区为北京、天津两地固沙蓄水,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张家口被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环北京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保护门槛高影响企业发展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生态应率先破题。张家口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好京津冀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本文章通过对张家口生态补偿的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意见,从而试图为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提供思路,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为推动实现张家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生态补偿 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石晋昕 杨宏山
区域协调发展依托多种机制得以实现,各种机制所具有的可持续性不同,其效能也有所差异,厘清府际合作机制的类型与适用情境对于机制的选择及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合作可持续性的建立以制度化水平的提升为标志,可以从合作意愿、收益成本、约束力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刻画。按照合作向度和可持续性,可以将府际合作机制分为对话式、契约式、运动式和科层式四种模式,其各自具有相应特征。这四种模式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均有所体现。在府际合作实践中,可通过制度建设、组织完善与环境优化等途径,提升运动式合作和对话式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构建长效运作机制。
关键词:
府际合作机制 可持续性 大气污染防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代建 盛清
为促进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为协调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各方主体利益提供保障,依托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区域联防联控策略的各利益参数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大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与演化方向,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继而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主要利益参数对博弈系统均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补偿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京津冀地方政府联防联控的执行决策,可通过有效分配补偿金额、减轻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以及加强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不积极的惩罚力度等措施,促进地方政府采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策略以高效推进治理进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家庭 曹清峰
京津冀地区生态治理中存在治理强度不够、受地方利益分割制约以及生态治理成本与收益不匹配等问题。京津冀必须走生态协同治理的道路,通过建立跨区域的生态治理机构来协同地方政府行为,在区域一体化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生态资源以及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鼓励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来实现区域内生活方式的转型与生态治理政策的落实,最终形成京津冀区域生态治理中不同地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有效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