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1)
- 2023(10623)
- 2022(8753)
- 2021(7857)
- 2020(6208)
- 2019(13932)
- 2018(13374)
- 2017(25188)
- 2016(13212)
- 2015(14616)
- 2014(14477)
- 2013(14210)
- 2012(13286)
- 2011(12210)
- 2010(12284)
- 2009(11284)
- 2008(11030)
- 2007(9614)
- 2006(8704)
- 2005(8086)
- 学科
- 济(63053)
- 经济(63001)
- 管理(35117)
- 业(33731)
- 企(25446)
- 企业(25446)
- 地方(23424)
- 中国(20459)
- 方法(18180)
- 农(17514)
- 业经(15785)
- 数学(14122)
- 数学方法(14008)
- 地方经济(13297)
- 农业(12586)
- 发(11504)
- 财(11466)
- 环境(11447)
- 学(11220)
- 融(10781)
- 金融(10780)
- 贸(10400)
- 贸易(10389)
- 银(10312)
- 银行(10302)
- 行(10094)
- 制(10039)
- 易(9903)
- 技术(9294)
- 理论(9261)
- 机构
- 学院(189512)
- 大学(185033)
- 济(77242)
- 经济(75592)
- 管理(70209)
- 研究(69165)
- 理学(59453)
- 理学院(58584)
- 管理学(57692)
- 管理学院(57305)
- 中国(52581)
- 京(43260)
- 科学(42020)
- 财(34699)
- 所(34284)
- 中心(31290)
- 研究所(30913)
- 范(30171)
- 师范(29926)
- 江(29203)
- 农(28329)
- 北京(28300)
- 财经(26970)
- 院(25544)
- 业大(24782)
- 经(24423)
- 师范大学(24331)
- 州(24082)
- 经济学(23324)
- 农业(21662)
- 基金
- 项目(125787)
- 科学(100787)
- 研究(96262)
- 基金(89738)
- 家(77413)
- 国家(76697)
- 科学基金(66400)
- 社会(62856)
- 社会科(59584)
- 社会科学(59575)
- 省(50341)
- 基金项目(47871)
- 划(42637)
- 教育(42582)
- 自然(40169)
- 自然科(39162)
- 自然科学(39155)
- 编号(39130)
- 自然科学基金(38416)
- 资助(35018)
- 发(34506)
- 成果(31107)
- 重点(28990)
- 发展(28274)
- 课题(28221)
- 展(27795)
- 创(26774)
- 部(26556)
- 国家社会(25885)
- 创新(24931)
共检索到296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德进 徐虹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在北京召开了“京津翼旅游协同发展第一次工作会议”,标志着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经过几年的稳步推进,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总体差异不断减小,区域协同发展已经初见成效,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度增强,合作成熟度显著提升~(①②)。然而,在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京津冀深度协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③。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加之受到近几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持续壮大的养生、养心和养老群体对健康价值的追求愈加强烈,呈现出需求“井喷”的态势。基于此,旅游因其具有的独特健康价值属性得到了消费者的推崇,这不但加速了旅游目的地面向健康卫生领域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助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迈向新的阶段,健康价值逐渐成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新兴主题和方向。因此,从健康价值视角研究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模式与路径问题,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协同发展 价值视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静
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未能形成整体布局,各旅游要素亟需整合重构;强弱屏蔽效应明显,新兴因素不断出现;系统内部发展极不均衡,空间结构演变充满变数。文章认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需破解整体与部分的关联、强势与弱势的均衡、新兴与传统的融合三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相林 孙中伟 马世猛
借鉴共生理论,从能级、对外关联和外向功能三个视角分析,确定了京津冀城市旅游多中心共生关系。通过构建京津冀城市旅游能级评价的指标体系,测算了京津冀各城市旅游能级;基于引力模型原理,定量测度了京津冀各城市旅游的对外关联强度;基于区位熵测度了京津冀各城市旅游的外向功能强度。最后,对京津冀城市旅游中心城市进行了综合评定和等级划分,并从规划、体制、集群等方面提出协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旅游 多中心共生 协同发展 京津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熊文钊 陈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其符合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同时为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的法制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自1982年《北京市建设总规划方案》首次提出"首都圈"的概念以来,京津冀三地逐步形成了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唐山、廊坊和秦皇岛组成的内首都圈与包括承德、张家口、保定和沧州4个市的外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黎明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旅游业较低的资源消耗、高度的产业关联、紧密的地域联系、显著的富民效应以及突出的可持续特色,使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实现旅游业的先行破局,需要关注以下问题:一、坚持观念创新,转变思维定式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首先要坚持观念创新,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为三地旅游业协同发展提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德谦
一、有关共同研讨的回望关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研究,已经有不少年了。我记得第一次"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讨会",是在1987年由北京旅游学会发起召开的。由于三地旅游学会的共同努力,研讨会不仅每年持续举行,而且还由三省市发展为五省市、七省市,最后扩大成了十省市。据笔者此前参会的印象,不仅与会各省市学会全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讨论既认真又直率;遗憾的是,基于各学会的正副会长和中坚力量多是学者和旅游局退下来的局长、处长,现职负责人不多,因而会中的思路及不少有益建议大多不能变为现实;为了使这个意在推动"京津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伟 张鹏飞 赵丽茹 申明哲 虞虎
[目的]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区域差异,促进乡村旅游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有效把握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宏观态势。[方法]构建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时空动态差异,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乡村旅游亚系统的权衡协同关系及权衡程度。[结果]2009—2019年京津冀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整体呈趋好性发展态势,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亚系统作用强度不均衡,趋势变动最为明显的是呈上升趋势的资源环境和呈下降趋势的发展成效,区域间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变异系数逐渐缩小,空间格局由四周高中间低向中间高四周低演变;各维度对发展影响力差异显著,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为强等作用维度层,经济环境为中等作用维度层,社会环境为弱等作用强度层。绝大多数双因子的组合结果均优于单因子的作用强度,即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差异是多因子组合作用的结果。[结论]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系统相对协调,但也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成效联系度不强,互动促进作用弱而独立性强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满银 全荣
文章围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题,提出了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构建了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评估模型,且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估。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协同 主成分分析 熵值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艳艳 阎斌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京津冀农业生态旅游创造了新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京津冀农业生态发展存在城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农业生态旅游极不平衡、行政区划障碍,法律法规滞后、缺乏统一旅游规划等问题。本文尝试从政府、企业、品牌形象构建、法律等这几方面探讨京津冀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 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松 石宝军
文章分析京津冀信息化水平差异及成因,为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提供合理建议。通过构建区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对2011—2016年京津冀区域信息化指标的空间差异及信息化指数进行定量测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比较,最终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各评价指标的泰尔系数值依然较大,但呈现下降趋势,空间差异逐年变小;(2)京津冀信息化指数值差距较大,呈现高、中、低三个梯队,但是三地信息化指数的变异系数逐年减小;(3)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人均GDP变异系数值呈递增趋势,但其值低于同期信息化变异系数值。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信息化 空间差异 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振华 郭怀英
智慧区域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通过智慧区域建设对京津冀在环保、交通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作用的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智慧区域建设中面临着不平衡性及"信息孤岛"问题,应通过PPP模式、信息共享和授权制度以及加速智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慧区域建设,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
关键词:
智慧区域 京津冀一体化 协同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卫锋
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信息化空间差异显著,信息化各要素的空间差异参差不齐,信息化差异低于经济差异。实现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对策:一是进一步增强城市间信息一体化,引领区域信息化的增长;二是进一步强化京津石三大城市信息化中心的作用,加快建设区域信息化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区域信息化覆盖面。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信息化 空间差异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包健
京津冀一体化自上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仍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非常悬殊。探讨如何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对我国未来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示范效应。制定统一的区域财政政策就京津冀地区而言,由于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促使资本更多流向京津地区。近些年来河北省为了促进自身经济发展,通过加大政策优惠力度来吸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莉苹 侯学钢
中共"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优先层面,目前旅游和交通一体化进入三大省(直辖市)级行政单元优先实施和操作落地阶段。从旅游学系统论和区域科学发展观出发,基于城市—区域空间系统论的综合统筹学研究方法,按照国家提出的区域协同发展的总要求,通过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旅游交通配套体系SWOT分析,对京津冀旅游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区域一体化旅游交通集散体系和旅游立体交通方式的系统架构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理论研讨。
关键词:
旅游交通一体化 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