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8)
- 2023(10386)
- 2022(8628)
- 2021(7701)
- 2020(6059)
- 2019(13852)
- 2018(13681)
- 2017(24773)
- 2016(13563)
- 2015(15156)
- 2014(15380)
- 2013(15457)
- 2012(14972)
- 2011(13629)
- 2010(14033)
- 2009(12673)
- 2008(12605)
- 2007(11506)
- 2006(10611)
- 2005(9709)
- 学科
- 济(64066)
- 经济(64019)
- 管理(34547)
- 业(30587)
- 地方(25867)
- 中国(22859)
- 企(22556)
- 企业(22556)
- 农(19037)
- 方法(16725)
- 业经(16033)
- 环境(14290)
- 地方经济(14203)
- 学(14104)
- 农业(13276)
- 数学(13145)
- 数学方法(12985)
- 发(12631)
- 融(11368)
- 金融(11366)
- 和(11143)
- 银(11134)
- 银行(11119)
- 行(10889)
- 制(10752)
- 贸(10194)
- 贸易(10176)
- 财(10152)
- 易(9650)
- 理论(9632)
- 机构
- 学院(193476)
- 大学(191353)
- 济(77390)
- 研究(76502)
- 经济(75479)
- 管理(68985)
- 中国(58944)
- 理学(57152)
- 理学院(56270)
- 管理学(55242)
- 管理学院(54878)
- 科学(47983)
- 京(46572)
- 所(39575)
- 研究所(35676)
- 中心(34792)
- 财(34347)
- 农(34267)
- 江(32428)
- 北京(30994)
- 范(30725)
- 师范(30442)
- 院(28440)
- 业大(28183)
- 农业(26123)
- 州(26114)
- 财经(25519)
- 省(24882)
- 师范大学(24574)
- 科学院(23630)
- 基金
- 项目(125747)
- 科学(98477)
- 研究(95144)
- 基金(86528)
- 家(75851)
- 国家(75116)
- 科学基金(63298)
- 社会(58975)
- 社会科(55722)
- 社会科学(55706)
- 省(50996)
- 基金项目(45860)
- 划(43658)
- 教育(42263)
- 编号(39530)
- 自然(38959)
- 自然科(37852)
- 自然科学(37842)
- 自然科学基金(37087)
- 发(34651)
- 资助(33839)
- 成果(32522)
- 重点(29626)
- 课题(29433)
- 发展(28000)
- 展(27509)
- 部(26105)
- 创(25997)
- 创新(24289)
- 年(23633)
共检索到323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尔娟 齐子翔 毛文富
"十二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基地、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重化工业基地的重要阶段,也是京津冀按照科学发展观共建生态宜居家园的关键时期。京津冀三地专家聚首北京,分别对区域人口、水资源、土地、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承载力进行了多视角分析,认为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速加快、空间分布不平衡、核心城市人口集聚未根本改变;水危机加剧,尤其京津人口规模严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区域生态环境正在透支未来;经济社会承载力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但仍有提升空间。专家们围绕如何加快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重塑京津冀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分布、加强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加...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承载力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伟 祝尔娟
在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2008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们围绕"首都圈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这一主题,结合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中国首都圈发展模式及其空间结构演变特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阶段与机遇、京津冀产业合作、京津冀科技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合作机制构建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当前中国已进入都市圈群体竞争的时代、中国经济进入由"要素租金"驱动到"创新租金"驱动阶段、中国进入境外投资的高速成长期、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呈现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特点、首都圈发展呈现由"双核"向"三核"发展趋势、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天津现代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互赖性、应尽快建立京冀水资源补偿机制、生态...
关键词:
首都圈发展 理论与实践 观点综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祝尔娟 邬晓霞
2011年12月3-4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11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凯悦莱温泉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高校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参加了论坛。现将主要观点及政策建议综述如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庆玲 齐子翔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11年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这一主题,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进程,产业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京津冀梯度差和区域一体化中的突出问题,并对首都经济圈的范围界定、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加快河北沿海发展带等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一体化 首都经济圈 观点综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祥
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目前已进入全面启动、积极推动的实质性操作阶段。众多专家、教授聚集一堂,针对有关机制、政策问题和制约因素,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创新发展,共谋大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位于京津冀地区,对于京津冀都市圈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服务责无旁贷,而且为发展学科建设、区域经济理论、实践问题提供交流平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明 高林
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京津冀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瓶颈"之一,在分析京津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城镇化科学发展视角,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对京津冀区域13个市辖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因此应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俞会新 李玉欣
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选择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模型测算2014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和各子系统值。为具体分析京津冀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根源,对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最好,河北省最差,天津市位于京冀之间。基于以上研究,减轻承载压力、改善承载能力、强化治理环境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俞会新 李玉欣
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选择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模型测算2014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和各子系统值。为具体分析京津冀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根源,对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最好,河北省最差,天津市位于京冀之间。基于以上研究,减轻承载压力、改善承载能力、强化治理环境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坡 朱丹 王丽艳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甄别各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是推进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基于协同理论建立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分析框架,从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交通、科技6个层面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内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从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角度看,多数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和受限程度存在差异,且制约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可以从以城市综合承载力为支撑推进各级城市协调发展、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对接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树强 张贵
运用秩和比方法对京津冀三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能源、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和社会等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总体分析与评估。研究发现,环京津"生态悬崖"和"公共服务洼地"的轮廓日渐明晰,这意味着与京津相比,河北省综合承载力脆弱,从自然生态角度分析,除土地承载力略具优势外,水资源、环境容量承载力羸弱不堪;从公共服务角度分析,除交通设施承载力略具优势外,能源、市政设施、医疗和教育等承载力明显不足。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并非产业一体化,而是环保规制的同步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来讲就是完善并统一京津冀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秩和比 京津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2014年12月13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以协同创新为主题的2014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中共北京市委改革办、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河北保定市委、天津滨海高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党政机关的嘉宾共计1 3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灏哲 李丽娟 李九一
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用水压力大,水资源问题突出,因此亟需对该地区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期为水资源综合规划与高效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为此,首先对京津冀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京津冀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其次对水资源承载系统进行解析,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内涵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AHP、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借助TOPSIS评价模型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得分计算。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总量匮乏,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持续超采等已经导致该地区水生态功能退化,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地下水漏斗区等;②通过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计算,2006—2016年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得分总体上呈现波动式增长态势,表明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增强,但整体分值不高,水资源压力形势依然严峻。基于此,京津冀亟需构建区域、流域水资源联动机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与城市定位,遵循"以水量城"的城镇化政策和"以水定产"的产业政策,深入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实现整个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华
2014年6月21日,由同济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市金融学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上海市发展改革金融研究所、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金融学会、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雁 张士锋 吕爱锋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京津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本文从水资源系统对经济、社会系统的支撑角度出发,选取11个主要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外调水对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都属超载,天津、北京尤为严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水资源系统,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超载的主要因素,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子。外调水对改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贡献,尤其是对北京、天津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水资源短缺时期外调水的影响更为明显,在2000年特枯年,天津市引滦与引黄入津使得水资源承载力提高了13%。南水北调使得2015年北京、天津两地水资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5%。外调水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研究为京津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对于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京津冀 外调水 指标体系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巍 户艳领 李丽红
以京津冀城市群土地承载力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土地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内涵,完善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根据实证结果找出土地承载优势和土地承载短板,并分析经济承载、基础设施承载、生产建设承载等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差异,进而探索通过内部调整和外部协调来实现承载力提升的思路。
关键词:
承载力 城市群 区域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评价及关键驱动因素分析
城市群综合交通承载力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基于TOPSIS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水资源承载力
京津冀能源承载力评价与分析——基于2007—2011年数据
京津冀区域城镇化推进政策着力点分析——基于基础设施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对比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改革的战略取向研究——以京津冀区域承载力为研究对象
土地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和耦合协调——基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基于PVAR模型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动态冲击效应——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2003~2017年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熵权法的13个城市面板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