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4)
- 2023(13957)
- 2022(12015)
- 2021(11258)
- 2020(9136)
- 2019(21166)
- 2018(21081)
- 2017(40398)
- 2016(21788)
- 2015(24502)
- 2014(24638)
- 2013(24333)
- 2012(22627)
- 2011(20546)
- 2010(20659)
- 2009(18655)
- 2008(18076)
- 2007(15827)
- 2006(14054)
- 2005(12623)
- 学科
- 济(94387)
- 经济(94300)
- 管理(59545)
- 业(56948)
- 企(45538)
- 企业(45538)
- 方法(37185)
- 数学(31667)
- 数学方法(31326)
- 中国(27457)
- 地方(27132)
- 农(25350)
- 业经(22043)
- 学(19850)
- 财(18579)
- 贸(17307)
- 贸易(17293)
- 农业(17221)
- 易(16592)
- 和(15442)
- 环境(15433)
- 制(15266)
- 地方经济(15066)
- 技术(14772)
- 理论(14726)
- 银(14212)
- 银行(14172)
- 融(14069)
- 金融(14066)
- 发(13849)
- 机构
- 大学(308890)
- 学院(308768)
- 管理(122393)
- 济(120919)
- 经济(118164)
- 研究(107727)
- 理学(105209)
- 理学院(103916)
- 管理学(102162)
- 管理学院(101596)
- 中国(79836)
- 京(69908)
- 科学(68276)
- 所(54533)
- 财(53261)
- 农(49709)
- 研究所(49694)
- 中心(48270)
- 业大(46159)
- 江(45474)
- 北京(45281)
- 范(43963)
- 师范(43576)
- 财经(42361)
- 院(39543)
- 农业(38615)
- 经(38422)
- 州(37713)
- 师范大学(35279)
- 经济学(34848)
- 基金
- 项目(211656)
- 科学(166433)
- 研究(156425)
- 基金(151248)
- 家(131546)
- 国家(130411)
- 科学基金(111929)
- 社会(97146)
- 社会科(91952)
- 社会科学(91928)
- 省(83411)
- 基金项目(81021)
- 自然(72535)
- 教育(70884)
- 自然科(70801)
- 自然科学(70788)
- 划(70602)
- 自然科学基金(69457)
- 编号(64952)
- 资助(61774)
- 成果(52305)
- 发(49349)
- 重点(47455)
- 部(45533)
- 课题(45075)
- 创(43919)
- 创新(40891)
- 科研(39896)
- 发展(39449)
- 项目编号(39408)
- 期刊
- 济(139733)
- 经济(139733)
- 研究(93993)
- 中国(63007)
- 学报(48094)
- 农(45522)
- 管理(45290)
- 科学(45240)
- 教育(39041)
- 财(37202)
- 大学(35997)
- 学学(33361)
- 农业(32178)
- 技术(27408)
- 融(26924)
- 金融(26924)
- 业经(25343)
- 经济研究(22386)
- 图书(19699)
- 财经(19461)
- 问题(17909)
- 经(16512)
- 业(16180)
- 科技(15899)
- 理论(15661)
- 商业(15560)
- 资源(14987)
- 技术经济(14914)
- 实践(14508)
- 践(14508)
共检索到463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靳大伟 蒋斌
京津冀地区拥有优越的城市集群发展优势。随着区域政策、资源、人才、技术的协调融合,京津冀的商品流通网络发展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逐步推进,间接带动我国北方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然而,京津冀地区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导致产品及要素还远远不能达到协调统一。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京津冀区域的商品流通发展现状,探究其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京津冀区域发展与商品流通网络发展之间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优化京津冀区域商品流通网络发展路径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经济 商品流通网络 一体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伟
本文旨在通过以京津冀地区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作为理论依据,对二者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如何促进京津冀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流通网络 区域经济发展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肖金成 李忠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选择。京津冀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全域,是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京津冀地区的功能定位是:我国"三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和出海通道,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中,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地区之一,京津冀的发展对北方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和带动作用。因此,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从历史上看,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德洪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是当前我国的三大国家举措,而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也日益突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京津冀流通空间网络结构的作用就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于Logistic模型分析了流通节点城市流通空间网络结构的类型,得出"京津冀流通空间网络结构属于多中心平行型流通空间网络结构"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京津冀流通空间网络结构效率的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婷
为深入研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本文借助面板数据研究商贸流通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大力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效应,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其他指标在不同程度上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京津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作志 张驰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物流网络化是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以京津冀13个中心城市组成物流引力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物流网络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空间层次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作志 张驰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物流网络化是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以京津冀13个中心城市组成物流引力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物流网络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空间层次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车卉淳 阙娇阳 付旋
农产品流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京津冀三地尚未建立起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流通渠道不畅、流通成本较高等问题依然存在,采取措施促进京津冀农产品流通模式协同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对京津冀地区包含的13个城市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并根据每类地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以优化京津冀农产品流通模式,推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农产品流通模式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勇军
以政策变迁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及京津冀区域发展政策演进实践过程,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形成机制,并通过政策文本、统计数据、案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央权威及其政策取向性学习介入作为一个重要推动变量,引发了既存政策网络形成变量间的连锁反应,进而形成政策网络基本框架。省级以上府际政策网络合作在政策制定层面效果明显,省级以下府际政策网络合作也有明显提升,京津外溢效果提升,但是城市群网络仍有完善空间,次级政策网络治理是未来格外需要关注的领域。
关键词:
京津冀 政策网络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76%)、人口密度偏低区(3.92%)、城镇化水平偏低区(2.94%)、人口老龄化突出区(13.24%)、受教育水平偏低区(21.08%)、人口密度偏低复合问题区(9.80%)、城镇化水平偏低复合问题区(15.69%)、无突出人口问题区(21.57%)。研究认为,京津冀地区未来应以产业布局与发展为引导构建合理的人口格局,完善区域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口有序有效疏解,重视并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次级中心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松 石宝军
文章分析京津冀信息化水平差异及成因,为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提供合理建议。通过构建区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对2011—2016年京津冀区域信息化指标的空间差异及信息化指数进行定量测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比较,最终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各评价指标的泰尔系数值依然较大,但呈现下降趋势,空间差异逐年变小;(2)京津冀信息化指数值差距较大,呈现高、中、低三个梯队,但是三地信息化指数的变异系数逐年减小;(3)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人均GDP变异系数值呈递增趋势,但其值低于同期信息化变异系数值。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信息化 空间差异 经济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卫锋
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信息化空间差异显著,信息化各要素的空间差异参差不齐,信息化差异低于经济差异。实现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对策:一是进一步增强城市间信息一体化,引领区域信息化的增长;二是进一步强化京津石三大城市信息化中心的作用,加快建设区域信息化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区域信息化覆盖面。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信息化 空间差异 协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焱 刘利东
抛开行政因素,单纯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滨海新区可以被放在不同尺度的空间范围内去考量,这些空间依次为天津市、京津冀、环渤海、中国北部、东北亚乃至全球范围。实际上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滨海新区可以被看作是在不同空间尺度内发挥作用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从不同的空间尺度的视角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临海工业带建设在京津冀区域中实现以天津滨海新区为引擎的区域一体化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