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11)
2023(18722)
2022(15902)
2021(14768)
2020(12422)
2019(28341)
2018(27931)
2017(54368)
2016(29195)
2015(32685)
2014(32310)
2013(31765)
2012(28740)
2011(25689)
2010(25564)
2009(23744)
2008(23493)
2007(20644)
2006(18146)
2005(16079)
作者
(81964)
(68338)
(67825)
(64514)
(43427)
(32514)
(30802)
(26753)
(25909)
(24173)
(23219)
(23107)
(21498)
(21495)
(20889)
(20864)
(20382)
(20127)
(19460)
(19443)
(16654)
(16635)
(16470)
(15702)
(15159)
(15071)
(15055)
(15052)
(13543)
(13366)
学科
(122183)
经济(122014)
(103385)
管理(98957)
(91471)
企业(91471)
方法(54667)
数学(44710)
数学方法(44131)
(37241)
(36293)
业经(34765)
中国(29447)
(25977)
(25850)
财务(25773)
财务管理(25732)
农业(25127)
地方(24806)
企业财务(24405)
(22010)
技术(21903)
理论(21656)
(21264)
(20160)
贸易(20151)
(19578)
(19529)
(18997)
环境(18665)
机构
学院(414353)
大学(412332)
管理(168676)
(167671)
经济(164214)
理学(146008)
理学院(144448)
管理学(142068)
管理学院(141283)
研究(131453)
中国(100504)
(88544)
科学(79906)
(79700)
(64663)
(64089)
财经(63588)
(60898)
中心(60344)
业大(60161)
研究所(57939)
(57851)
北京(55570)
(52430)
师范(51989)
经济学(50415)
农业(50377)
(48633)
(48353)
财经大学(47300)
基金
项目(282648)
科学(224696)
研究(209372)
基金(206778)
(178421)
国家(176890)
科学基金(154455)
社会(133818)
社会科(126878)
社会科学(126848)
(109891)
基金项目(109706)
自然(99730)
自然科(97415)
自然科学(97394)
教育(95786)
自然科学基金(95641)
(91845)
编号(85295)
资助(84101)
成果(68167)
重点(62793)
(62522)
(60260)
(60150)
课题(57833)
创新(55787)
国家社会(55159)
(54787)
教育部(54198)
期刊
(185720)
经济(185720)
研究(120559)
中国(75639)
管理(65206)
(64176)
学报(60243)
(59731)
科学(57453)
大学(47369)
学学(44678)
教育(42731)
农业(41228)
技术(37679)
(34720)
金融(34720)
业经(32462)
财经(31313)
经济研究(28399)
(26830)
问题(24434)
(22521)
技术经济(21230)
现代(19829)
科技(19443)
理论(19307)
(18944)
财会(18851)
商业(18806)
图书(18257)
共检索到602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鲁金萍  刘玉  杨振武  孙久文  
文章从分工视角对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同构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2000-2013年,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分工最明确的为北京-河北,两地产业差异性大,未来两地制造业将实现差异化发展;天津-河北产业差异性相对较小,且2009年之后呈逐年缩小之势;北京-天津产业差异性最小,同构性较显著,2008年后有一定缓解。从制造业各行业分工格局来看,京津冀区域在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已形成较明确的分工,但在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总体来看,区域的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金杰  王庆芳  刘建国  李博  
利用2006—2014年京津冀13个城市数据,对京津冀27个制造业行业转移和集聚状态以及区域合作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京津冀制造业地理分工格局整体上呈现出"由北京向津冀转移"、"由北部向中南部转移"的变动趋势;(2)虽然北京制造业行业多处于转移状态,但仍在大部分行业中占有较高份额,能够在区域制造业转移和合作中发挥中心带动作用;(3)津冀各城市在各个行业都具有承接和发展优势,从而为区域制造业梯度转移创造了条件;(4)河北各城市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较弱,需要京津两地提供更多的外在动力。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加快京津冀区域制造业的合作,需要构建以北京制造业转移为中心,以天津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及河北中南部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主体的多层次区域制造业合作体系,推动区域制造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朝阳  夏杰长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区域融合可以分为区域分工合作与区域集群式发展两个阶段。笔者基于京津冀三个地区产业发展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探讨了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区域融合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域,认为区域融合机制的创新可以借助服务增强战略、知识区与产业区互动以及产业集群政策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区域融合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继敏  
国内外有关区域专业化研究大多关于一个国家省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对于一国之内经济区内部的区域专业化研究较少。然而,经济区内部分工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也是包括经济地理学在内的很多学科着力解释的重大议题。这里运用较为成熟的测度方法,以国家图书馆所能查到的最近的2003年各地市制造业分行业就业人口数据为数据源,测度描述区域专业化的区位基尼系数、区域专业化指数、区域分工指数等,综合全面地刻画"十一五"规划界定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区域专业化的行业特征和区域特征。另外,还比较了两个区域在专业化水平上的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苑清敏  谭欣  
为探索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协同共生机理和关系,文章在测算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生态位的基础上,将生态位强度信号转化成Lotka-Volterra模型的产值信号,分别从市场、资源及技术维度研究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分产业协同共生关系,并进行预测。研究显示:区域层面,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呈现出非均衡协同发展态势,市场和资源维度上京冀协同效果较好,技术维度京津、京冀协同状况最优。京冀协同发展偏利河北,京津协同发展偏利北京,短期内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仍将处于"此消彼长"的协同共生状态。产业层面,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优势产业呈向北京集聚趋势,其协同发展在市场、资源和技术维度偏利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莲  刘冬  高素英  刘建朝  
医药制造业作为京津冀重点发展的产业,如何形成京津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京津冀医药制造业的协同问题得出结论为,北京和天津应该主要侧重于新医药产品以及设备的研发工作,河北主要是辅助二者;天津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与医药制造业的产值关联较大,所以天津应该在医药制造业产品的销售方面发挥较大作用;河北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及新增固定资产方面占有比较优势,所以应该侧重于传统医药产品的制造方面以及医药设备的制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铁山  刘禹圻  
工业生产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但鲜有研究从城市网络的视角探讨城市工业基于产业投资联系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溢出效应。论文使用2004—2018年京津冀城市间制造业企业投资数据,分析京津冀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特征,并创建城市间制造业投资联系矩阵,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基于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的京津冀城市工业对雾霾污染影响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间制造业互投资中污染型制造业投资增长最显著,且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制造业投资,污染型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更加分散,是造成城市工业对雾霾污染影响溢出的重要渠道。从时空演变来看,京津冀城市间污染型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不断扩张,可能造成城市工业对空气质量更广泛的跨地区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城市工业通过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带来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这种溢出的传输机制是通过城市间的产业投资联系,且和投资的产业类型有关。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制造业投资,污染型制造业投资联系造成的雾霾污染溢出效应最强。因此,城市群地区需要统筹协调好城市间的产业发展,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区域环境挑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坤  李春成  马虎兆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其产业协同创新情况到底如何,值得深入研究。选取京津冀地区的医药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其1995—2015年相关专利数据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区域内部医药制造业各自和整体的协同度进行测算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内专利指标的序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京津冀地区医药制造业专利方面的创新趋于有序;(2)区域内协同创新子系统中专利价值子系统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3)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目前整体协同创新程度仍居于中等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关峻,吴姗,邢李志  
投入产出表数据描述了区域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其基本流量表矩阵形式可作为复杂网络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京津冀三地及整体产业信息传递网络模型,通过平均资源分配法挖掘产业部门间的资源竞争关系,并构建产业竞争网络模型,引入点权分析京津冀区域现代制造业竞争状态,最终提出促进京津冀现代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蕾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产业布局优化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在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市场体系,人才资源,资源禀赋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中要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提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保障措施:建立协调发展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服务机制,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爽  冯晶  杜传忠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婷  李建雄  王延盛  闫丽花  
制造业转型升级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建设制造强国迫切需要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职业教育作为其培养主体,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也任重道远。京津冀地区借助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通过细化人才供需研究,转变培养观念,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加快课程数字化改造等路径,系统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精准对接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绘存  
基于2000—2015年京津冀专利数据,采用专利申请量变化和专利创新结构变化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态势。研究发现:(1)2000—2015年,京津冀区域整体上创新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中京津、京冀相对差异在缩小,但津冀相对差异变化并不明显;(2)2009年以前,津、冀创新差异化明显,京呈现均衡化发展,2009年以后,津、冀内部创新呈现均衡化发展,京则呈现差异化扩大发展趋势;(3)2000—2015年,京津、京冀、津冀之间创新领域相似度不断升高,同时在具体的某个创新领域发展变化而言,2006年以后,京津冀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4)2000—2015年,津冀之间产业一致性更多反映在基础化学、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而京津、京冀之间则共同表现为向北京主导的电子元件、通信等产业转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昱  张永安  高瑀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该产业技术密集型特点使得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产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针对于医药制造业的科技投入与技术创新关系展开分析,将科技投入分为技术改造经费、消化吸收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和技术引进经费等方面,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各类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动态影响。最后提出优化医药制造产业科技投入与加强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丽殊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是京津冀重要的战略崛起之路。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区域分工。阐述了京津冀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中崛起的战略环境。提出了京津冀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中实现崛起的战略理念和战略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