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7)
2023(6523)
2022(5393)
2021(4857)
2020(3998)
2019(9103)
2018(8751)
2017(16991)
2016(9416)
2015(10025)
2014(10076)
2013(9939)
2012(9160)
2011(8390)
2010(8415)
2009(7522)
2008(7419)
2007(6423)
2006(5548)
2005(4862)
作者
(27981)
(23434)
(23036)
(22244)
(14738)
(11468)
(10696)
(9258)
(8821)
(8258)
(8114)
(8078)
(7521)
(7257)
(7235)
(7177)
(7168)
(6879)
(6669)
(6500)
(5829)
(5688)
(5593)
(5325)
(5252)
(5181)
(5125)
(4958)
(4848)
(4721)
学科
(44751)
经济(44710)
管理(23546)
(20316)
方法(17830)
数学(16189)
数学方法(16002)
地方(15675)
(15672)
企业(15672)
中国(13622)
(9371)
地方经济(8978)
(8474)
(8066)
环境(7588)
业经(7219)
城市(6966)
农业(6134)
(5727)
(5681)
(5651)
(5371)
(5361)
金融(5360)
技术(5359)
理论(5322)
城市经济(5089)
(4916)
银行(4906)
机构
大学(132570)
学院(131684)
(52550)
经济(51257)
管理(49349)
研究(49115)
理学(42874)
理学院(42168)
管理学(41381)
管理学院(41106)
中国(34233)
科学(33056)
(31809)
(25126)
研究所(23310)
(23071)
(22077)
中心(21805)
业大(21473)
北京(20079)
(19285)
师范(19102)
(18989)
(18613)
农业(18285)
财经(18217)
(16668)
经济学(16368)
师范大学(15858)
(15274)
基金
项目(97966)
科学(78129)
基金(71747)
研究(66948)
(64007)
国家(63547)
科学基金(54680)
社会(44414)
社会科(42275)
社会科学(42261)
基金项目(38855)
(38039)
自然(36367)
自然科(35545)
自然科学(35534)
自然科学基金(34832)
(33466)
教育(29756)
资助(28632)
编号(24891)
重点(22675)
(22266)
(20937)
(19639)
计划(19297)
成果(18858)
国家社会(18792)
科研(18776)
创新(18588)
课题(18318)
期刊
(53946)
经济(53946)
研究(37481)
中国(24173)
学报(23141)
科学(21897)
(19153)
大学(16866)
(16058)
学学(15987)
管理(15642)
农业(13373)
教育(11623)
技术(10425)
(9092)
金融(9092)
资源(8962)
问题(8772)
经济研究(8619)
财经(8539)
城市(7981)
业经(7937)
(7834)
(7523)
(7438)
统计(7357)
(7188)
科技(6878)
技术经济(6433)
(6380)
共检索到185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佳  张文杰  
现今,休闲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京津冀区域中的北京、天津、秦皇岛等9个城市虽具有丰富的休闲资源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城市休闲性状况并不理想,休闲性水平差异较大。由于拥有城市旅游接待能力强、休闲资源丰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较好的优势,北京、天津、秦皇岛三个城市休闲性水平最高;而因为存在休闲资源稀少、休闲设施较差、自然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相对落后等原因,保定、廊坊、张家口休闲性水平最低。本文主要应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了九城市的休闲性水平,分析了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休闲城市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莉  万春  
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是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以京津冀城市圈13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4—2017年京津冀城市圈各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对其呈现出的区域格局及区域差异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圈不同城市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显著,呈现出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逐渐衰减的空间格局;2014—2017年京津冀城市圈不同城市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由不均衡格局逐渐向均衡格局演进。本文研究结果为推进京津冀城市圈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姬悦  李建平  
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从价值理论的视角,对京津冀地区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发现其在发展规模、品牌价值效应、经济带动力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研究也发现京津冀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存在着价值目标不完善、品牌延伸度不高、园区成长性较差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京津冀休闲农业园区的4大核心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围绕政策引导、集群支撑以及技术变革的京津冀地区休闲农业园区协同发展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贾珊珊  杨菲  冯振环  
社会脆弱性是对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度量,是区域社会系统在内外部不利扰动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的属性。本文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10个主要城市的社会系统的脆弱性。该区域的脆弱性结果如下:北京、天津脆弱性水平明显较低,而河北省8市的脆弱性较高。本文为社会脆弱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方法,同时研究结果又为综合治理策略的制定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支持和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雪冉  周文通  陆军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本文选取2004年和2012年京津冀区域内184个区县单元的人均GDP、人均第二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等8项指标,利用SPSS 21.0软件、ArcGiS软件和GeoDA软件对分析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差异,通过比较两个年份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认为京津冀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尤其是河北省与京津地区的差距是扩大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赫胜彬  杨开忠  
文章针对空间权重矩阵的传统设定方式,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改进的空间权重矩阵设定方法:(1)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城市聚集点位置;(2)对不同类型的道路设定不同的速度,得到基于时间距离的网络数据集;(3)以负指数时间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中的元素。接着以京津冀区域经济空间差异为例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改进的空间权重矩阵相比于传统方式更加合理和准确;京津冀区域经济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2000—2010年间自相关程度在增大,"高-高"区域由北京周边向沿海区域转移,"低-低"区域由河北省的西北部向中部和东南部转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嵘  杨安  李彩侠  
本文借助2007-2016年京津冀地区32个区及11个市的面板数据,利用Theil指数一阶分解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差异偏高,在2015-2016年间有下降趋势。其省(市)间差异总体较大,但2011年之后有所下降;就省(市)内差异而言,总体来看天津市经济发展差异最大,其次是河北省和北京市;京津冀地区内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市(区)级行政单位经济差异部分呈现高-低型和低-低型分布。在此基础上,为京津冀地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涛  李达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2004年和2014年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2004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个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京津冀地区合理的城市群空间布局已初现端倪,但京津与河北省内城市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京津的"大城市病"现象依然严重。为此,笔者从加速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涛  李达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2004年和2014年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2004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个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京津冀地区合理的城市群空间布局已初现端倪,但京津与河北省内城市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京津的"大城市病"现象依然严重。为此,笔者从加速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植  
本文通过索洛余值法估计了京津冀三地2006年到2016年的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对产出的弹性,并进一步计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指数。比较估算结果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京津冀三地的科技水平差异较大,以保守的估算结果看,北京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河北的2倍多;第二,北京的科技水平进步最快,天津次之,河北最慢;第三,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未在科技创新上对天津和河北形成明显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桃杏  吴殿廷  马继刚  赵莉琴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将城市空间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铁路交通网络研究,对了解区域中各重要节点交通特征、加强区域间合作和优化区域铁路交通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以目前京津冀区域铁路交通城市节点间铁路距离里程为依据,借助空间句法模型指标评价京津冀区域铁路网络规划的合理性;以区域内城际间列车联结次数为依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评价城市节点间社会联系的密切度。结论包括:①空间句法指标值中,京津冀都市圈铁路网连接度平均水平为3,控制值均值为1.06,平均深度值高于50的城市节点占85%,说明铁路交通轴线具备较强控制力和联动性。其中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等城市节点平均深度值相对较小,便捷程度相对较好;②社会网络分析均表明京津冀区域铁路网络结构呈现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核心,以唐山、秦皇岛为次核心,其他城市节点为第三梯队的格局。京津冀铁路出行网络总体联系密度为0.673,说明京津冀区域各节点铁路出行线路联系比较密切;③京津冀区域铁路网整体规划现状和连接格局、联系水平等与各城市经济发展基本保持相关性和一致性。在城市铁路网络规划与加强联系的过程中,应考虑各城市产业特征,进一步统筹产业发展与铁路网络布局的关系,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爱彬  
[目的]国土空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依托。识别和定量刻画"三生"功能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是进行国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方法]研究引入土地三生功能评分矩阵,通过GIS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基于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1900—2015年京津冀区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京津冀区域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规律性。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原区,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等都市圈,生态空间主要分布燕山—太行山山区。1990—2015年京津冀区域生产空间保持稳定,生活空间呈扩张态势,生态空间略有减小,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等都市圈三生空间变化最为活跃,具体表现为生产生活空间快速扩张、生态空间大幅度缩减。[结论]利用土地三生功能评分矩阵法,可以快速有效识别区域三生空间,不仅能体现土地的多功能性,更能反映不同地类功能的差异性。京津冀区域应严格控制人口、城市用地规模,划定耕地数量底线,河北应充分发挥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作用,构建结构合理的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发展节水型农林业,加强湿地和农田保护。增加生态用地数量,重点建设成片森林和恢复连篇湿地,扩大生态空间,为京津等大城市发展提供生态空间保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丽娟  任伟  杜美卿  
为研究京津冀区域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借鉴收入分配理论,定义了碳洛伦兹曲线、碳基尼系数和区域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碳排放统计数据,应用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量指标,绘制出京津冀区域碳洛伦兹曲线并测算了碳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京津冀存在历史累计碳排放空间分配的不公平性,不公平的程度达到警戒线;不公平性缘于北京和河北的碳排放空间分配的差异,河北省付出了过度的由碳排放导致的生态环境代价。针对研究结果,从产业转移、产业结构、生态共建、创新驱动、区域总量控制与碳交易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洪铭  
发挥京津冀地区优势振兴北方经济──京津冀九城市协调发展研讨会第三次年会综述孙洪铭京津冀城市协调发展研讨会1993年第三次年会于1993年ll月15日至2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主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问题。参加会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坡  朱丹  王丽艳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甄别各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是推进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基于协同理论建立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分析框架,从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交通、科技6个层面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内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从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角度看,多数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和受限程度存在差异,且制约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可以从以城市综合承载力为支撑推进各级城市协调发展、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对接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