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5)
2023(5292)
2022(4579)
2021(4241)
2020(3262)
2019(7513)
2018(6945)
2017(12562)
2016(7102)
2015(7667)
2014(7607)
2013(7537)
2012(6992)
2011(6328)
2010(6424)
2009(5771)
2008(5546)
2007(4859)
2006(4233)
2005(3808)
作者
(21783)
(18335)
(18096)
(17362)
(11158)
(9030)
(8409)
(7383)
(7034)
(6384)
(6346)
(6296)
(5935)
(5822)
(5651)
(5622)
(5593)
(5421)
(5228)
(5076)
(4593)
(4589)
(4260)
(4115)
(3990)
(3966)
(3921)
(3868)
(3730)
(3679)
学科
(33673)
经济(33654)
管理(14950)
地方(14711)
(11703)
方法(11686)
数学(10683)
数学方法(10501)
地方经济(9042)
(8607)
企业(8607)
中国(8453)
(7394)
(7320)
环境(6469)
教育(6133)
业经(6049)
研究(5453)
农业(5250)
(4874)
(4793)
(4470)
(4329)
资源(4226)
(4167)
(3973)
理论(3810)
生态(3712)
服务(3672)
(3647)
机构
大学(100907)
学院(98300)
研究(41011)
(37150)
经济(36019)
管理(35695)
理学(30442)
理学院(29839)
管理学(29146)
管理学院(28965)
科学(27320)
中国(27258)
(26355)
(20615)
研究所(19139)
中心(17445)
(17139)
(17126)
北京(17070)
师范(16996)
业大(16354)
(16238)
(15347)
师范大学(14386)
(14060)
农业(13332)
科学院(12329)
(12087)
(12056)
研究院(11737)
基金
项目(73904)
科学(58704)
基金(52307)
研究(52295)
(46729)
国家(46403)
科学基金(39684)
社会(32981)
社会科(31375)
社会科学(31364)
(29518)
基金项目(28566)
(26132)
自然(26111)
自然科(25470)
自然科学(25463)
自然科学基金(24911)
教育(23691)
编号(20692)
资助(20068)
重点(17769)
(17596)
课题(15964)
成果(15642)
(15050)
(15004)
计划(14587)
创新(14206)
发展(13968)
科研(13890)
期刊
(42625)
经济(42625)
研究(30993)
中国(23611)
学报(16592)
科学(16065)
教育(15094)
(13643)
大学(12129)
学学(11060)
管理(11037)
农业(9880)
(9402)
技术(9019)
资源(8886)
(7183)
(6112)
业经(6053)
经济研究(5978)
(5918)
统计(5705)
(5582)
科技(5520)
地理(5388)
(5379)
金融(5379)
问题(5335)
图书(4958)
决策(4949)
技术经济(4818)
共检索到146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爱彬  
[目的]国土空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依托。识别和定量刻画"三生"功能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是进行国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方法]研究引入土地三生功能评分矩阵,通过GIS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基于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1900—2015年京津冀区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京津冀区域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规律性。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原区,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等都市圈,生态空间主要分布燕山—太行山山区。1990—2015年京津冀区域生产空间保持稳定,生活空间呈扩张态势,生态空间略有减小,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等都市圈三生空间变化最为活跃,具体表现为生产生活空间快速扩张、生态空间大幅度缩减。[结论]利用土地三生功能评分矩阵法,可以快速有效识别区域三生空间,不仅能体现土地的多功能性,更能反映不同地类功能的差异性。京津冀区域应严格控制人口、城市用地规模,划定耕地数量底线,河北应充分发挥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作用,构建结构合理的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发展节水型农林业,加强湿地和农田保护。增加生态用地数量,重点建设成片森林和恢复连篇湿地,扩大生态空间,为京津等大城市发展提供生态空间保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霞  李国平  张丹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空间要素入手,研究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空间整合规律。研究认为,京津冀区域人口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呈现东南集中特征,另一方面,中小城镇分布以京广、京九、京哈铁路等为依托,呈现以北京为中心的强向心分布;城镇带分布大体可划分为京广线、朔黄和石德线、京九线、京-津、京哈和京山线、张-承六个片区;经济发展呈现空间均衡的分散化趋势;区域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发达,随着经济发展的空间重心变化,区域内部各地区对外交通需求建设的空间分布也有所改变。最后,综合考虑京津冀区域人口、经济、城镇和交通体系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地区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瑀  刘建国  暴婕  
利用2009年、2014年建制镇数据,研究京津冀县域小城镇人口分布特征,分析县域小城镇人口分布与土地、经济的空间均衡性,探讨县域小城镇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县域小城镇人口密度西北低,东南高;小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京津唐廊四市交界地区与冀中南山麓平原、中部平原地区;小城镇人口增速较快的县域沿铁路沿线分布。京津廊地区是小城镇人口持续的热点区,2014年石家庄、保定取代了邯郸、邢台成为新的小城镇人口热点区,西北部山区与滨海地区共同构成小城镇人口倒U型冷点区,与热点区形成核心—外围空间结构。京津冀县域小城镇人口、土地、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西北部地区经济水平低且土地极化严重。小城镇人口和经济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人口与经济重心相互偏离,人均经济水平存在地区差异。京津冀小城镇人口空间格局演化主要受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奠定了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而经济因素则对人口空间格局进行了重塑,政策因素对人口的流动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桃杏  韩佳萌  王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出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特征,有利于促进“双循环”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基于2011—2019年的物流发展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动态角度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采用泰尔指数从空间角度探究物流结构差异。研究得出:(1)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差异性明显,北京主要受产业规模影响,河北天津主要受技术因素影响。(2)区域内部差异性比区域间差异性明显,要加强物流薄弱区域的发展建设,促进区域内物流小循环。(3)技术和管理能力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发展应以物流业为突破口,打破物流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构建高效的物流运输网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桃杏  韩佳萌  王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出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特征,有利于促进“双循环”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基于2011—2019年的物流发展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动态角度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采用泰尔指数从空间角度探究物流结构差异。研究得出:(1)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差异性明显,北京主要受产业规模影响,河北天津主要受技术因素影响。(2)区域内部差异性比区域间差异性明显,要加强物流薄弱区域的发展建设,促进区域内物流小循环。(3)技术和管理能力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发展应以物流业为突破口,打破物流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构建高效的物流运输网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李卓君  
本文借助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9—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云模型、热点分析、趋同检验和GWR回归等方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探究空间格局和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先后经历“震荡期”和“提升期”;(2)城市发展效率存在“马太效应”,具有明显的高低分区,但整体提升明显,同时出现热点聚集和冷点四周分散的分布格局;(3)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资源禀赋地区随着资源红利消失对城市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贾思琪  王宁宁  
遵循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水平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引力模型建立京津冀预期物流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物流网络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京津冀物流网络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关联性,小世界特征明显;网络中节点层级明显,呈现核心-边缘空间分异特征,存在多数交叠的区域子网,同时识别出保定、唐山、邢台等城市在网络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未来京津冀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物流水平,推动区域物流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76%)、人口密度偏低区(3.92%)、城镇化水平偏低区(2.94%)、人口老龄化突出区(13.24%)、受教育水平偏低区(21.08%)、人口密度偏低复合问题区(9.80%)、城镇化水平偏低复合问题区(15.69%)、无突出人口问题区(21.57%)。研究认为,京津冀地区未来应以产业布局与发展为引导构建合理的人口格局,完善区域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口有序有效疏解,重视并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次级中心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嵘  杨安  李彩侠  
本文借助2007-2016年京津冀地区32个区及11个市的面板数据,利用Theil指数一阶分解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差异偏高,在2015-2016年间有下降趋势。其省(市)间差异总体较大,但2011年之后有所下降;就省(市)内差异而言,总体来看天津市经济发展差异最大,其次是河北省和北京市;京津冀地区内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市(区)级行政单位经济差异部分呈现高-低型和低-低型分布。在此基础上,为京津冀地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全诗凡  江曼琦  
区域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997、2002和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应用产业链复杂度方法,探索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总体来说,伴随着经济发展,京津冀区域产业链联系越来越紧密;从区域内城市间联系来看,北京和天津对河北省的中间投入联系在加强,河北省对京津区域的中间投入联系在减弱。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发展,应该从区域产业链方面着手,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产业链的联系,尤其要加强河北省对北京和天津的中间投入,以便其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区域,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雪冉  周文通  陆军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本文选取2004年和2012年京津冀区域内184个区县单元的人均GDP、人均第二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等8项指标,利用SPSS 21.0软件、ArcGiS软件和GeoDA软件对分析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差异,通过比较两个年份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认为京津冀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尤其是河北省与京津地区的差距是扩大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赫胜彬  杨开忠  
文章针对空间权重矩阵的传统设定方式,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改进的空间权重矩阵设定方法:(1)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城市聚集点位置;(2)对不同类型的道路设定不同的速度,得到基于时间距离的网络数据集;(3)以负指数时间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中的元素。接着以京津冀区域经济空间差异为例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改进的空间权重矩阵相比于传统方式更加合理和准确;京津冀区域经济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2000—2010年间自相关程度在增大,"高-高"区域由北京周边向沿海区域转移,"低-低"区域由河北省的西北部向中部和东南部转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涛  李达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2004年和2014年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2004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个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京津冀地区合理的城市群空间布局已初现端倪,但京津与河北省内城市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京津的"大城市病"现象依然严重。为此,笔者从加速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涛  李达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2004年和2014年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2004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个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京津冀地区合理的城市群空间布局已初现端倪,但京津与河北省内城市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京津的"大城市病"现象依然严重。为此,笔者从加速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