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9)
2023(8171)
2022(6749)
2021(5916)
2020(4682)
2019(10493)
2018(10131)
2017(19347)
2016(10230)
2015(11340)
2014(11443)
2013(11424)
2012(11141)
2011(10265)
2010(10535)
2009(9496)
2008(9310)
2007(8382)
2006(7743)
2005(7292)
作者
(30978)
(25977)
(25632)
(24114)
(16125)
(12204)
(11768)
(10101)
(9830)
(9167)
(8826)
(8578)
(8262)
(8253)
(7984)
(7948)
(7735)
(7367)
(7287)
(7237)
(6581)
(6439)
(6231)
(5896)
(5829)
(5735)
(5666)
(5588)
(5238)
(5124)
学科
(57782)
经济(57724)
地方(23971)
(23963)
管理(23344)
中国(18863)
(16513)
(16010)
企业(16010)
地方经济(14459)
业经(14264)
方法(13985)
数学(11731)
数学方法(11668)
农业(11325)
产业(11136)
(10828)
环境(9690)
(9419)
金融(9418)
(9325)
技术(8855)
(8757)
银行(8747)
(8658)
(8302)
(8250)
贸易(8240)
发展(7882)
(7860)
机构
学院(150685)
大学(146889)
(66878)
经济(65549)
研究(60222)
管理(54289)
理学(45191)
中国(45077)
理学院(44512)
管理学(43880)
管理学院(43576)
科学(36084)
(36000)
(30915)
(27974)
研究所(27809)
中心(26478)
(25443)
(24389)
北京(23948)
(22884)
师范(22694)
(21981)
财经(21189)
业大(21055)
经济学(20340)
(19725)
农业(19461)
(19044)
科学院(18837)
基金
项目(97740)
科学(77741)
研究(75002)
基金(68119)
(58665)
国家(58113)
科学基金(49585)
社会(48905)
社会科(46438)
社会科学(46433)
(39989)
基金项目(36073)
(33482)
教育(31737)
编号(30453)
(29927)
自然(28640)
自然科(27885)
自然科学(27880)
自然科学基金(27348)
资助(26386)
发展(24915)
(24503)
成果(24278)
重点(22880)
课题(22622)
(20833)
(20210)
国家社会(20099)
创新(19584)
期刊
(86208)
经济(86208)
研究(50026)
中国(37479)
(25257)
科学(21336)
管理(21221)
学报(20418)
教育(18767)
(18548)
农业(17569)
(16407)
金融(16407)
业经(16242)
大学(15658)
学学(14479)
技术(14029)
经济研究(13556)
问题(11552)
财经(10069)
(8966)
(8850)
资源(8757)
商业(8476)
科技(8048)
(8044)
技术经济(8042)
(7879)
现代(7727)
经济问题(7647)
共检索到247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雪妍  孟斌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持续加剧之势,关注老年人的居住生活方式,探索养老住宅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房价飞涨,环境喧嚣,养老住宅产业的发展面临种种困难,举步为艰。值得庆幸的是,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冀北地区小城市与北京、天津互补性很强,养老住宅产业的发展可以从区域的角度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既可以解决部分大城市老人的养老问题,又可以促进周边小城市的发展,另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德利  
通过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思路及对策。建议未来京津冀应以强化顶层设计、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构建经济反磁力中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联动、缩小公共服务差距、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强联防联控等为突破口,打破区域利益和体制鸿沟,协同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76%)、人口密度偏低区(3.92%)、城镇化水平偏低区(2.94%)、人口老龄化突出区(13.24%)、受教育水平偏低区(21.08%)、人口密度偏低复合问题区(9.80%)、城镇化水平偏低复合问题区(15.69%)、无突出人口问题区(21.57%)。研究认为,京津冀地区未来应以产业布局与发展为引导构建合理的人口格局,完善区域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口有序有效疏解,重视并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次级中心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肖金成  李忠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选择。京津冀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全域,是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京津冀地区的功能定位是:我国"三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和出海通道,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中,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地区之一,京津冀的发展对北方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和带动作用。因此,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从历史上看,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  孙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区域物流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现代物流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业是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载体,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之一,京津冀都市圈不仅历史悠久,并且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皮建才  仰海锐  
本文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京津冀地区既要面对协同发展的问题,也要面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进行合适的区位选择可以有效权衡这两个问题。北京地区的企业既可以转移到天津或河北地区(即选择区域内),也可以转移到京津冀以外的地区(即选择区域外)。对环境重视程度较高的地区有动力把产业转移到对环境重视程度较低的地区。本文的研究发现,具体的区位选择受到协同效应、跨界污染程度、居民环境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的理论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及对国家新设立的"雄安新区"的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皮建才  仰海锐  
本文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京津冀地区既要面对协同发展的问题,也要面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进行合适的区位选择可以有效权衡这两个问题。北京地区的企业既可以转移到天津或河北地区(即选择区域内),也可以转移到京津冀以外的地区(即选择区域外)。对环境重视程度较高的地区有动力把产业转移到对环境重视程度较低的地区。本文的研究发现,具体的区位选择受到协同效应、跨界污染程度、居民环境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的理论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及对国家新设立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史锦梅  
物流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虽然京津冀三地于2014年联合推出了《关于建立京津冀流通产业服务机制的意见》,并提出物流一体化的具体落实措施,但物流一体化实际运行并未全面展开,国家的政策推动也未取得预期效果,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因此,京津冀三地应转变发展思路,依据各自优势,分工协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中心,走平等共赢之路;重协调补短板,加强行业间沟通,出台针对性政策;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合理规划物流节点;推行现代物流技术,加快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比之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群空间结构不合理,其区域内各城市政策差异大,经济发展差距大,补偿机制不足,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高发展城市对低发展城市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对周边村镇地区带动作用不明显,经济、社会发展缺乏联动合力。本文借鉴其他城市群的发展经验,采用对比分析法,深入挖掘问题成因,聚焦完善补偿机制和健全学研产转化体系,加强区域创新驱动力,以期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合作发展合理布局,推动城市群共同发展与繁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勇  关佳音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经济发展出现增速下降的趋势,且三地在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参差不齐。为了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基于我国京津冀地区2005-2017年间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流通产业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区域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内流通产业的发展;流通产业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但不能否定其对于区域经济潜在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炜熙  胡玉莹  
城市群内物流网络的形成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选取了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比照,讨论京津冀城市群的物流产业与城市群协调发展情况。借用了产业经济学中的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城市群内物流产业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并且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了现代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全毅文  
本文基于经济学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京津冀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京津冀流通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余剑  陶娅娜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为优化经济空间格局而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承载着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引领区的重要使命。京津冀三地经济金融总量大、产业互补性强,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三地自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性、协同性的提升。如何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京津冀产业结构比较优势,以企业集团合理布局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