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2)
2023(5084)
2022(4353)
2021(4054)
2020(3480)
2019(8023)
2018(7963)
2017(15615)
2016(8254)
2015(9472)
2014(9489)
2013(9592)
2012(8805)
2011(8060)
2010(8173)
2009(7427)
2008(7577)
2007(6901)
2006(5901)
2005(5063)
作者
(25230)
(21133)
(21028)
(19730)
(12920)
(9968)
(9822)
(8478)
(7830)
(7495)
(6976)
(6953)
(6724)
(6571)
(6401)
(6377)
(6327)
(6225)
(5887)
(5842)
(5203)
(5145)
(5116)
(4716)
(4627)
(4617)
(4603)
(4477)
(4304)
(4299)
学科
(40594)
经济(40558)
管理(25213)
(22849)
(19453)
企业(19453)
方法(17252)
数学(14662)
数学方法(14517)
地方(10734)
业经(9648)
中国(9469)
产业(9299)
(8892)
(7630)
(7137)
技术(6901)
(6545)
资源(6498)
地方经济(6488)
理论(6468)
环境(6004)
(6000)
贸易(5999)
(5994)
农业(5985)
(5694)
结构(5368)
(5163)
(4889)
机构
学院(123468)
大学(122573)
(50712)
管理(50142)
经济(49741)
理学(43400)
理学院(42848)
管理学(42003)
管理学院(41773)
研究(41299)
中国(29853)
(29581)
科学(26715)
(20973)
(20907)
北京(19317)
研究所(19316)
中心(18908)
(18786)
业大(18559)
(17496)
财经(17071)
(16497)
师范(16370)
(15428)
经济学(14994)
农业(14738)
(14737)
(14731)
经济学院(13529)
基金
项目(86508)
科学(68721)
基金(62443)
研究(61991)
(54242)
国家(53834)
科学基金(47021)
社会(40212)
社会科(38247)
社会科学(38239)
(33804)
基金项目(33404)
自然(30491)
自然科(29687)
自然科学(29681)
自然科学基金(29173)
(28526)
教育(27396)
资助(25571)
编号(25125)
成果(19896)
(19672)
重点(19107)
(18186)
(18136)
课题(16984)
创新(16895)
国家社会(16521)
科研(15821)
发展(15610)
期刊
(54526)
经济(54526)
研究(31964)
中国(25512)
学报(19897)
科学(18600)
管理(18335)
(16391)
(14713)
大学(14199)
学学(13113)
教育(11626)
农业(11418)
技术(10797)
业经(10143)
图书(8929)
经济研究(8906)
财经(8017)
资源(7804)
问题(7418)
(7406)
金融(7406)
(7310)
统计(7229)
(7140)
商业(6713)
科技(6629)
技术经济(6527)
(6433)
决策(6291)
共检索到178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喜军  魏国丹  武玉英  闫佳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数据,文章引入值系数与隐含资源概念,构建京津冀产业间隐含资源网络。将链路预测中结构相似性指标CN、AA、PA、RA推广至加权有向网络,并引入粗糙相似度指标,预测产业间隐含资源流动关系,结果显示:粗糙相似度指标预测精度最高;北京隐含资源输出产业较为分散,吸纳产业以高新技术服务产业为主;津冀隐含资源输出产业较为单一,天津隐含资源吸纳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河北吸纳产业以生活及生产服务业为主;三地未来产业发展对高端要素资源的依赖呈现同质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子涵   彭宝玉   孙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区域间经济往来密切,其中蕴含着产业链的分工和隐含碳排放的流动,从而影响区域的功能协同和碳排放责任明晰。论文采用2012年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借助投入产出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产业链空间网络,考察京津冀地区间产业联系及其隐含碳排放流动关系,并分析了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和地区,以期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和“双碳”目标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存在有分工、缺协同、产业空间联系和隐含碳流动对重工业依赖性较强的特征。建筑领域产业链和机械设备制造产业链等重工业产业链是地区间产业联系的主要路径。(2)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生产环节薄弱。核心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产出占比始终高于中游,制造业至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网络联系薄弱。(3)从隐含碳排放的空间格局看,北京和河北分别是京津冀地区流入和流出隐含碳排放最多的省份,天津隐含碳排放流出量占地区碳排放总量的比例最高。在此基础上,论文从深化产业链空间融合、率先开展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雪梅  郑可馨  
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从区域间产业转移和贸易的角度,对京津冀地区间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隐含的碳排放转移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量呈上升趋势,且天津与河北在制造业上的相对优势导致其单位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转移强度要远高于北京单位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转移强度。北京和河北最终需求引致的天津碳排放转移的50%以上由间接贸易贡献,天津和河北最终需求引致的北京的碳排放转移则多由直接贸易贡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飞燕  张力  李孟刚  
文章在对MRIO模型构建及碳核算方法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选取了2016年京津冀地区隐含碳的投入产出表,对该地区碳足迹、隐含碳现状进行分析,以此确认各地区的碳排放责任分配,进一步实现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治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牛苗苗  张红丽  
价值链分工使得一种产品的生产分割在不同地区,从而获得的收益和隐含的碳排放也产生在不同地区。考察京津冀区域内贸易获得的经济收益和产生的碳排放代价问题,对制定公平有效的区域协同碳减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可以更加准确地测算贸易收益和隐含碳排放。借鉴此核算体系,本文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贸易的经济收益及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总量方面,北京从区域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最高,天津次之,河北最少;而隐含碳排放量的排序与之相反:河北最高,天津次之,北京最少;②行业分布上,北京从区域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度集中于服务业部门,而天津和河北却分散分布于多个部门;各地的隐含CO2排放均集中于中间品贸易部分,占比最高的是能源工业部门;③京津冀从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和碳排放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完全CO2排放强度、调出规模和调出结构的不同。因此京津冀区域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制定碳减排目标和承担碳减排责任,并且各地要根据发展阶段和特点寻求最佳合作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启明  王浩宇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方法,采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了京津冀三地产业复杂网络模型,提出了从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产业关联研究的指标体系,并对三地产业做了实证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具有一定同构性,其中,京津相似度达到60%,京冀和津冀也达到50%。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是北京的经济发展支柱,服务业对北京地区经济的综合影响是工业综合影响的1.3倍;以能源化工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和服务业是天津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其中,天津高端制造业对天津地区经济影响是北京高端制造业对北京地区经济影响的近1.5倍,而服务业综合影响仅为北京的64%;冶金与制造相关产业在河北经济发展中发...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梅  苗润莲  张岸  孙艳艳  
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科技资源作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和战略资源,其共享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利用。本文以京津冀科技资源整合、共享为目标,将科技资源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建设集科技资源查询、空间统计分析、地图可视化、决策支撑、数据共享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直观、全面、具有空间分析特征的科技资源信息服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刘传明  
文章基于京津冀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数据,在VAR模型框架下,采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城市大气污染的非线性传导关系进行识别,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联动网络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城市间大气污染存在较为显著的非线性传导关系,且构成了复杂的联动网络。在稳健性网络中,石家庄、衡水、沧州、北京、秦皇岛、承德、邯郸处于网络核心,其他6个城市处于网络边缘。在最大可能性网络中,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要求13个城市必须步调一致。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基于"污染程度—网络位置"的二维分析框架,为完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机制提供了决策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桂平  韩东  贾梦琴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200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结构不断发展完善,节点数量明显增多,核心节点由"双核并进"演化为"四核争辉",但也存在节点等级结构不合理、次核心节点和地方节点对核心节点的支撑力不足等问题。②从人口流动网络演化过程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由双核心集聚阶段发展为多中心网络化阶段,但区域差异明显。③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对人口流动网络演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社会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晓英  王莹  
随着近年来雾霾日益严重,以空气质量为代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通过建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三省市2004年—2012年间的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间的动态耦合情况进行量化分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明芳  薛景梅  
为提高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城市引力模型,结合京津冀区域物流体系特征,构建了轴辐式区域物流网络。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物流可以构建为"四轴九辐"的网络结构,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唐山作为轴心城市,其他九个城市作为辐心城市,各自所辖县市作为腹地,辐心城市物流经过轴心城市集散实现区域内以及与区域外的货物流通。结合轴心城市物流现状和未来功能定位,从轴心城市未来物流建设、城市间物流设施规划建设、区域子物流网络构建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  温科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2008—2013年京津冀"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的协同创新现状,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构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企业""企业—政府"的网络关系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显著影响,而"企业—研究机构"的网络关系不具有显著影响。应分别建立并完善以企业、政府、研究机构三者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网络链条,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  温科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2008—2013年京津冀"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的协同创新现状,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构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企业""企业—政府"的网络关系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显著影响,而"企业—研究机构"的网络关系不具有显著影响。应分别建立并完善以企业、政府、研究机构三者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网络链条,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康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10%的从业人员抽样数据系统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10余年来职能分工演进的主要特征,并就产业网络的互补性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演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在产业网络分工上,京津冀表现为典型的双中心格局,北京为服务业职能,天津则主要承担资本和技术型制造业的职能,这种分工的格局不断发展强化了京津冀的中心—外围发展格局,2000年以来,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职能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潜在的城市经济互补性有所提高,其中制造业整体表现为同构性演化,而城市间的服务业横向联系在加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崔永涛  
文章通过京津冀投入产出表构建三地产业结构复杂网络模型,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在:北京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天津在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化学工业、教育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河北则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重化工产业和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