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60)
2023(18292)
2022(15904)
2021(14814)
2020(12609)
2019(29362)
2018(29239)
2017(57011)
2016(31075)
2015(35285)
2014(35495)
2013(35013)
2012(32184)
2011(29054)
2010(29183)
2009(27025)
2008(26864)
2007(24080)
2006(20809)
2005(18485)
作者
(90475)
(75605)
(75181)
(71692)
(47866)
(36275)
(34400)
(29653)
(28601)
(27040)
(25682)
(25272)
(23944)
(23721)
(23430)
(23279)
(22932)
(22429)
(21676)
(21627)
(18695)
(18501)
(18388)
(17184)
(16933)
(16847)
(16757)
(16646)
(15328)
(14931)
学科
(127413)
经济(127245)
管理(93795)
(88799)
(73586)
企业(73586)
方法(59685)
数学(52106)
数学方法(51459)
(36004)
(35058)
中国(31967)
业经(28436)
(27343)
(26490)
地方(25484)
农业(22976)
(22694)
贸易(22684)
(22036)
(21960)
财务(21946)
财务管理(21893)
企业财务(20751)
理论(20276)
(19800)
银行(19737)
技术(19736)
(19415)
(19265)
机构
大学(449245)
学院(447270)
(181272)
经济(177340)
管理(177275)
理学(153210)
理学院(151532)
管理学(148854)
管理学院(148039)
研究(147776)
中国(110415)
(96609)
科学(90879)
(85909)
(74417)
(73205)
财经(68127)
中心(67848)
业大(67496)
研究所(67369)
(65750)
(61766)
北京(61206)
农业(57390)
(57086)
师范(56526)
经济学(55023)
(53305)
(52712)
财经大学(50654)
基金
项目(302275)
科学(237242)
研究(219686)
基金(219294)
(190523)
国家(188973)
科学基金(162523)
社会(138024)
社会科(130872)
社会科学(130836)
(117948)
基金项目(116533)
自然(106372)
自然科(103849)
自然科学(103820)
自然科学基金(101933)
教育(101123)
(99294)
资助(91087)
编号(89743)
成果(72868)
重点(67299)
(66942)
(63844)
(62360)
课题(61568)
创新(58300)
科研(57927)
教育部(57449)
大学(56600)
期刊
(198373)
经济(198373)
研究(130372)
中国(83871)
学报(70926)
(68198)
(66205)
科学(64564)
管理(64443)
大学(53970)
学学(50855)
教育(45339)
农业(44987)
技术(39490)
(38716)
金融(38716)
财经(33897)
业经(32654)
经济研究(31265)
(28995)
问题(26308)
(22963)
技术经济(22207)
理论(21984)
图书(21496)
(21181)
科技(20816)
统计(20547)
商业(20200)
现代(19901)
共检索到652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然  马萌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由都市群构成的经济圈已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主角,它们的发展对一定区域乃至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京津冀在我国有着独特的地位,其中北京市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天津市则是我国著名的国际港口和生态城市,地处华北、环绕京津的河北省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北京、天津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所以,本文以京津冀产业转移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产业转移动力,包括市场驱动和政府调控两方面,将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作为市场驱动的主要因素,以政府调控实现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引擎作用,促进京津冀区域辐射互联,优势互补,产业布局优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全诗凡  
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占据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区域之一,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文章以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产业份额的结构变化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发现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低,这主要是由于北京的产业正在向天津和河北转移引起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子翔  
产业的区际转移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但由于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和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造成了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争夺,阻碍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影响了价值链的有序延伸,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财税体制改革的视角,通过对横向分税制的探索,试图构建产业区际转移利益协调机制,以期能够打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突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以经济的内在联系为基石,化解区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利益冲突,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区域合理分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书锋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重大国家战略。然而,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同步现象比较突出,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其协同发展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只有包容性地推进京津冀三者中最弱的一方——河北的经济增长,才能更好地将部分京津产业转移到河北,消除三地在产业结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巨大落差。也就是说,应通过政策扶持,一方面强化中央和京津两地对转移到河北产业的融资支持;一方面大力发展河北物流产业,增强其对京津两地产业的吸引力;一方面大力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动产业跨区域布局,实现京津冀包容性增长,达到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这是促进京津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廷  黄莉  
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严重的诟病,区域内部恶性竞争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发展合作机制,严重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模型,从区域发展动力分析入手,引出区域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分析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要素禀赋优势突出,但产业同构化严重,区域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区域聚集能力低下,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明确三地定位与分工,制定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区域辐射能力提升等实施路径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锦  薛继亮  
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程度影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为此,笔者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2001—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实证研究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进一步论证如何化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的难题。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劳动力市场变化与其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其中资本、劳动和市场等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度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则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和分散效应都会带来产业结构变迁和人口转移的匹配性,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协调城镇化发展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产业分工格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殷阿娜  王厚双  
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了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的政府间合作博弈演化。指出:京津冀区域地方政府间不平等的政治与经济地位以及长期"各自为战"的利益格局是造成京津冀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现实中缺乏"合作"的有效"承诺",地方政府的个体理性导致社会整体的非理性,而有效的先行"承诺"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能够促成社会最优的政府间合作,两者的形成需要中央政府的参与和调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体雁  齐子翔  王彦博  
本文首次将市场设计引入区域经济领域。在京津冀区域,企业空间布局的非均衡引致产业同构、产能过剩和区际矛盾。本文通过将北京转出企业与津冀承接开发区双边匹配的市场设计,突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打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制造业产能由北京向天津、河北梯度有序转移,缓解首都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疏解非首都功能;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设计,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产业链条合理延伸,避免津冀各级地方政府因争夺北京产业转移而产生区际矛盾,重塑京津冀区域良性互动、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本文创立"双边优先级匹配"算法,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该算法的稳定性、有效性,为政府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凌志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以产业升级转移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构建京津冀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产业生态学视角解读京津冀产业共生现象,从技术创新促进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生态位演进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化机理、京津冀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生态演进特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凤娇  
京津冀协同发展内涵丰富,包括产业升级转移、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交通一体化等诸多方面,作为协同发展的最核心领域——产业升级转移的研究和战略部署尤为重要。产业升级转移需要配套的金融服务、依赖适当的金融引导,同时产业的创新要求金融创新与之配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书金  陈正其  刘濛  
本文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的技术发展水平的科学测算,以北京与其余各省市之间的技术势差为例,研究了北京技术交易合同的输出特征。通过比较技术势差与技术交易合同,本文发现技术转移的动因虽然与技术势差有关,但并不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根据北京与其他省市的交易合同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结合京津冀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技术转移需要有产业基础、需要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需要政府扶持和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结合研究的结论,本文认为京津向冀的技术转移有其特殊性,设立国家级新区作为技术转移的集中载体是实现京津冀在技术进步上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文余源  张博伦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其实施过程中的产业转移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政策措施。本文建立了纳入技术关联因素的产业转移推拉模型,采用2003-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通过技术关联度来度量产业之间的联系,探讨技术关联对京津冀巨型城市群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业特征和地区特征因素条件下,技术关联与京津冀巨型城市群制造业总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分行业的产业转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但在不同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上述发现对京津冀三地协同产业转移与承接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勇  周云波  崔芳君  
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而市场化问题最终可以归结为政府行为方式问题,即地方政府是否适应了市场化并做出了合理的制度安排。通过相关测度发现,影响京津冀一体化的具体因素是地方政府执法规范程度以及现行的行政区经济。因此,要实现该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进一步转换京津冀地方政府职能,以适应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孙晓然  
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河北省目前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优势和障碍,指出河北省具有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低层次城镇化水平和低契合度产业链条、不断加剧的生态负外部性效应、严重不足的城市有效承载力存量、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缺失却大大阻碍了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质量。为此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发展多元化经济,夯实城镇化的产业基础;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福利水平;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合理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建设,搭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坚实平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孙晓然  
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河北省目前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优势和障碍,指出河北省具有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低层次城镇化水平和低契合度产业链条、不断加剧的生态负外部性效应、严重不足的城市有效承载力存量、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缺失却大大阻碍了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质量。为此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发展多元化经济,夯实城镇化的产业基础;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福利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