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9)
- 2023(10669)
- 2022(8405)
- 2021(7448)
- 2020(5989)
- 2019(13186)
- 2018(13019)
- 2017(25112)
- 2016(13705)
- 2015(14662)
- 2014(14372)
- 2013(13985)
- 2012(12447)
- 2011(11038)
- 2010(11005)
- 2009(9940)
- 2008(9599)
- 2007(8430)
- 2006(7394)
- 2005(6497)
- 学科
- 济(59895)
- 经济(59844)
- 管理(38056)
- 业(36907)
- 企(28356)
- 企业(28356)
- 方法(22731)
- 数学(19704)
- 数学方法(19596)
- 农(18246)
- 中国(16712)
- 业经(15870)
- 地方(14932)
- 环境(13307)
- 产业(12951)
- 学(12818)
- 财(12565)
- 农业(12534)
- 贸(10602)
- 贸易(10599)
- 易(10235)
- 技术(10086)
- 制(9913)
- 发(9213)
- 划(8846)
- 和(8167)
- 体(8067)
- 地方经济(7949)
- 银(7878)
- 融(7872)
- 机构
- 学院(193111)
- 大学(191484)
- 济(83205)
- 经济(81942)
- 管理(73518)
- 研究(69412)
- 理学(64647)
- 理学院(63879)
- 管理学(62770)
- 管理学院(62462)
- 中国(49806)
- 科学(45188)
- 京(43224)
- 农(40065)
- 所(35374)
- 业大(34726)
- 财(33077)
- 研究所(32948)
- 农业(31641)
- 中心(30432)
- 江(27432)
- 财经(27321)
- 北京(27183)
- 经济学(26082)
- 院(25390)
- 经(24977)
- 范(24135)
- 经济学院(23795)
- 师范(23759)
- 科学院(22141)
- 基金
- 项目(141343)
- 科学(111621)
- 基金(103820)
- 研究(97129)
- 家(93521)
- 国家(92796)
- 科学基金(78928)
- 社会(65410)
- 社会科(62318)
- 社会科学(62303)
- 基金项目(56262)
- 省(55420)
- 自然(51451)
- 自然科(50167)
- 自然科学(50151)
- 自然科学基金(49306)
- 划(47350)
- 教育(41817)
- 资助(39891)
- 编号(36103)
- 发(33053)
- 重点(32659)
- 创(30044)
- 部(29835)
- 创新(28166)
- 国家社会(28147)
- 计划(27683)
- 科研(26914)
- 成果(26496)
- 发展(26046)
共检索到269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吕明元 王洪刚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构建包括能耗与排放指标的产业结构生态化指标体系,可涉及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可持续化三个方面。在比较分析1991—2013年京津冀产业结构生态化趋势特征与差异的基础上,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模型)对产业结构生态化与能源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探讨京津冀产业结构生态化演进对能源结构的短期与长期的动态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差异明显,河北远远滞后于京津地区,京津冀总体生态化演进趋势缓慢;京津冀产业结构生态化演进对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长期均衡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结构影响最大,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较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凌志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以产业升级转移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构建京津冀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产业生态学视角解读京津冀产业共生现象,从技术创新促进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生态位演进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化机理、京津冀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生态演进特征。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升级转移 产业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亚清 马艺翔 吴振信
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定量分析了京津冀三地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地污染物的排放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及人均污染治理费用的提高均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污染企业外移现象。运用脱钩指数对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北京市近些年来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相脱钩;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的增长呈连接状态。这进一步说明,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北京存在污染企业外迁的现象,同时也验证了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赵婕伶
本文以京津冀为例,分析地区金融集聚及产业布局现状,探索金融集聚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通过HP滤波和OLS回归分析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金融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并且金融集聚程度即金融资产价值越高,金融相关率越大,则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增大,而且第三产业增速大于第二产业,由此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京津冀 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韶华 赵暘春 张伟 成梦瑞
以产业结构优化助推京津冀稳增长与碳达峰目标协同并进为研究目的,运用岭回归探究京津冀产业结构演进的碳减排灵敏度并筛选调控路径,预测减排潜力,验证协同减排效应。结果表明:(1)提升第一产业比例及第二、三产业劳均产出有助于北京、天津提前碳达峰;提升第二产业比例及劳均产出有助于河北提前碳达峰。(2)北京、河北调控后的减排潜力显著提升,说明两地可协调推进增长和减排,天津则难以协调。2030年后,京津冀调控后的减排潜力在50%以上,说明降低碳强度主要依托于产业结构演进。(3)随着京津冀产业结构高度协同演进,产业协同趋势显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呈倒“U”型趋势,优化京津冀产业结构高度可为区域协同减排赋能增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莎 童磊 贺玉德
以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CRITIC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该区域各市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变化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北京以绝对优势保持领先;生态环境指数略有波动,区域间差异不大;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稳步增长,但河北大部分城市还处于低度协调状态。最后从河北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津冀合作共赢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回莹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雾霾污染的重灾区。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雾霾污染空间相关性,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的特征。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使用三种类型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发现:京津冀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显著相关;产业结构与其呈"倒U型"曲线,目前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自身及其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具有明显的加重作用;城镇化水平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具有双向效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城镇化水平质量的提高会缓解京津冀雾霾污染,实际人均GDP、对外贸易依存度、FDI、人口密度等也会对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雾霾污染产生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勇强 苗迎春
京津冀的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成为既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长极。但是京津冀的发展远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内伴随着产业的相互竞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京津冀三地需要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三地产业承接和转移、通过定位发展各自特色产业、分散首都非核心功能并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及结构不断优化。
关键词:
京津冀 一体化 产业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勇强 苗迎春
京津冀的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成为既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长极。但是京津冀的发展远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内伴随着产业的相互竞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京津冀三地需要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三地产业承接和转移、通过定位发展各自特色产业、分散首都非核心功能并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及结构不断优化。
关键词:
京津冀 一体化 产业结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杜佳豪 万雪芬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和制度优势的微观经济实体,对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京津冀区域经济要协同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要优化,区域内上市公司要发挥带动作用。本文采用20032016年京津冀十三市的面板数据,在验证通过京津冀十三市产业结构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上市公司对区域产业结构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协同;总资产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呈现负效应,而上市公司的数量、投融资数额、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层次系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卜洪运 黄杰
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研究对促进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先对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耦合原理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设计京津冀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耦合理论的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京津冀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的协调关系。结果显示,2000-2008年京津冀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处于濒临失调阶段,2009-2015年京津冀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则上升到勉强协调。最后通过GM(1,1)与二次指数平滑相结合的不等权组合预测方法对协调度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七年协调度一直在0.59以下,即京津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环境质量 熵平衡方程 协调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叶堂林 毛若冲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李雷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圈,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各自的定位和产业分工,从资本配置的角度看,金融业通过发挥其资本配置的功能,能够引导资金流向,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因此,无论是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还是经济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发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韶华 李璐 张伟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京津冀地区13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在地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数字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间尚未产生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维度来看,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技术应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分位点位置的上升,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呈现逐渐增强的特征,使京津冀地区存在数字鸿沟的风险。此外,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跨过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增强;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和金融发展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市场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则在其影响中起到遮掩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