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26)
2023(15508)
2022(13358)
2021(12514)
2020(10386)
2019(23952)
2018(23811)
2017(46365)
2016(25274)
2015(28195)
2014(28370)
2013(28009)
2012(26336)
2011(23867)
2010(24354)
2009(22209)
2008(21672)
2007(19294)
2006(17284)
2005(15583)
作者
(73757)
(61179)
(60510)
(57793)
(39081)
(29126)
(27681)
(23957)
(23267)
(22075)
(20780)
(20666)
(19618)
(19480)
(19048)
(18873)
(18262)
(17977)
(17432)
(17395)
(15418)
(15135)
(14790)
(13968)
(13704)
(13649)
(13573)
(13562)
(12332)
(12105)
学科
(107979)
经济(107872)
管理(70364)
(69006)
(55677)
企业(55677)
方法(42575)
数学(36283)
数学方法(35835)
中国(31516)
(30623)
地方(28275)
业经(25172)
(24888)
(22887)
农业(20407)
(20045)
(19648)
贸易(19635)
(18973)
(17466)
银行(17417)
技术(16942)
(16920)
金融(16919)
(16779)
理论(16755)
环境(16696)
(16679)
(15591)
机构
大学(358989)
学院(358822)
(146867)
经济(143625)
管理(141298)
研究(126958)
理学(121008)
理学院(119596)
管理学(117681)
管理学院(117024)
中国(94952)
(80178)
科学(77651)
(67084)
(64385)
(58622)
研究所(58319)
中心(56699)
(54304)
业大(52684)
财经(52472)
北京(51896)
(49643)
师范(49172)
(47559)
(46316)
农业(45468)
(43917)
经济学(43105)
师范大学(39583)
基金
项目(239270)
科学(188057)
研究(177922)
基金(171344)
(148427)
国家(147134)
科学基金(126087)
社会(110798)
社会科(105006)
社会科学(104983)
(93723)
基金项目(90550)
教育(81062)
自然(80966)
(79111)
自然科(79023)
自然科学(79008)
自然科学基金(77574)
编号(73475)
资助(71259)
成果(60658)
(55240)
重点(53651)
(52533)
课题(51478)
(49436)
创新(46056)
科研(44848)
教育部(44822)
项目编号(44788)
期刊
(169367)
经济(169367)
研究(112177)
中国(72386)
学报(53972)
(53861)
管理(53294)
科学(51095)
(48337)
教育(44117)
大学(41011)
学学(38186)
农业(37392)
(35220)
金融(35220)
技术(31556)
业经(29124)
经济研究(26635)
财经(24901)
问题(22296)
(21366)
图书(19751)
(18864)
技术经济(17762)
科技(17550)
理论(17536)
现代(17092)
商业(16648)
(16523)
实践(15971)
共检索到546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秀芳  王栋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再次成为研究热点。对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合作机制,京津冀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本文结合京津冀三地最新的统计年鉴,对这一区域进行了产业结构层面的对比分析,找出京津冀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为京津冀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实现合作共赢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春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以区域产业结构相关理论为指导,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状况、分行业的区位商和产业结构的关联度三个方面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测算和分析,并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义鹏  
现阶段,虽然说北京与天津的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是并没有充分的带动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使得我省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北京、天津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并进一步导致京津冀的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停滞不前。目前,做为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常见的新型区域经济形态,临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就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临空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与路径研究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后期参考。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余剑  陶娅娜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为优化经济空间格局而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承载着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引领区的重要使命。京津冀三地经济金融总量大、产业互补性强,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三地自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性、协同性的提升。如何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京津冀产业结构比较优势,以企业集团合理布局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通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余剑  陶娅娜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为优化经济空间格局而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承载着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引领区的重要使命。京津冀三地经济金融总量大、产业互补性强,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三地自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性、协同性的提升。如何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京津冀产业结构比较优势,以企业集团合理布局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浩  蒲海霞  
在分析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学、协同学的相关理论与框架建立距离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2005-2015年期间的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发展水平逐年提升,而且城市化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2)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协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存在一定的起伏波动。北京的协调度水平高于天津和河北,三地之间的协调度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3)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综合发展度逐渐提高,北京的综合发展优势随时间推移更加显著,天津与河北的综合发展度差距逐渐缩小;(4)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度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但地区间仍存在明显差异,津冀两省市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与北京相比差距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董必俊  刘春月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欧盟的实践表明,碳金融交易能够发挥温室气体排放的价格发现功能,利用市场机制抑制碳排放,引导企业转型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本文主要通过因子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方法实证分析碳金融发展水平与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关系,得出如下结论: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也比较高,碳金融发展水平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关联度最高,其次是第二产业,然后是第一产业。最后提出加快碳金融交易市场发展,建立和完善碳排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史锦梅  
物流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虽然京津冀三地于2014年联合推出了《关于建立京津冀流通产业服务机制的意见》,并提出物流一体化的具体落实措施,但物流一体化实际运行并未全面展开,国家的政策推动也未取得预期效果,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因此,京津冀三地应转变发展思路,依据各自优势,分工协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中心,走平等共赢之路;重协调补短板,加强行业间沟通,出台针对性政策;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合理规划物流节点;推行现代物流技术,加快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李金磊  
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更大的城市经济规模和更高程度的国有化程度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地,京津冀在实施协同发展政策、通过产业转移和分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会在短期内加剧市场分割。因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加快产业分工和转移;加快区域内市场一体化建设,释放市场需求潜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崔永涛  
文章通过京津冀投入产出表构建三地产业结构复杂网络模型,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在:北京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天津在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化学工业、教育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河北则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重化工产业和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爱东  李奕男  
采用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为参照系,分析了天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依据偏离—份额分析法的空间模型,以京津冀地区为参照系,并用城市经济引力模型的城市间产业引力来计算空间权重,分析了天津产业结构的升级空间;并使用超前系数和Moore值测评了天津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速率。结论表明,天津市第二产业区域竞争力优势较大,第三产业发展受来自全国和京津冀区域的积极影响较大。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应当继续保持第二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且发展与第二产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爱东  李奕男  
采用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为参照系,分析了天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依据偏离—份额分析法的空间模型,以京津冀地区为参照系,并用城市经济引力模型的城市间产业引力来计算空间权重,分析了天津产业结构的升级空间;并使用超前系数和Moore值测评了天津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速率。结论表明,天津市第二产业区域竞争力优势较大,第三产业发展受来自全国和京津冀区域的积极影响较大。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应当继续保持第二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且发展与第二产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席强敏  李国平  
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的有效控制和空间的合理布局,对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当前京津冀人口规模巨大且增速较快,人口的均衡发展面临人口空间极化现象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和中心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京津冀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实施京津冀人口总量有序管理;合理引导北京人口疏解,形成京津冀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优化区域产业功能布局,助推京津冀人口均衡发展;挖掘资源环境发展潜力,拓展京津冀人口增长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