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5)
2023(9986)
2022(8269)
2021(7631)
2020(5939)
2019(13469)
2018(13056)
2017(24756)
2016(12991)
2015(14033)
2014(13648)
2013(13334)
2012(12414)
2011(11121)
2010(11569)
2009(10630)
2008(10415)
2007(9653)
2006(8665)
2005(7740)
作者
(34464)
(28947)
(28328)
(27224)
(18381)
(13436)
(12880)
(11010)
(10800)
(10485)
(9585)
(9376)
(9123)
(9116)
(8834)
(8798)
(8689)
(8343)
(8185)
(8089)
(7071)
(6943)
(6901)
(6545)
(6527)
(6464)
(6413)
(6197)
(5673)
(5577)
学科
(55130)
经济(55093)
(45939)
管理(44589)
(39474)
企业(39474)
技术(17803)
(17454)
方法(16597)
中国(16590)
地方(16434)
业经(16126)
数学(13385)
数学方法(13201)
(12391)
技术管理(12384)
(12034)
产业(11639)
农业(11567)
(11283)
(10183)
贸易(10175)
(9825)
(9596)
(9183)
银行(9182)
地方经济(9104)
(8905)
理论(8588)
环境(8581)
机构
学院(181870)
大学(175530)
(80408)
经济(78846)
管理(75332)
理学(64321)
理学院(63680)
管理学(62993)
管理学院(62590)
研究(59948)
中国(46236)
(38811)
(36092)
科学(32563)
(28771)
(27840)
财经(27611)
中心(27488)
北京(25163)
(24866)
研究所(24754)
(23481)
师范(23346)
经济学(23158)
(22813)
(22464)
(22449)
业大(22121)
经济学院(20734)
商学(20304)
基金
项目(118244)
科学(95983)
研究(94606)
基金(84023)
(70361)
国家(69717)
科学基金(61971)
社会(61560)
社会科(58585)
社会科学(58577)
(48385)
基金项目(44000)
教育(42583)
(39901)
编号(38806)
自然(36664)
自然科(35820)
自然科学(35816)
自然科学基金(35224)
资助(32242)
成果(31463)
(31023)
(28984)
课题(28518)
创新(27868)
重点(26380)
(25299)
发展(24777)
国家社会(24589)
(24363)
期刊
(96036)
经济(96036)
研究(57788)
中国(40559)
管理(32625)
(25942)
教育(24363)
(22056)
科学(21454)
(19046)
金融(19046)
技术(18361)
业经(18109)
学报(17841)
大学(15245)
农业(15092)
经济研究(15065)
学学(14000)
财经(13050)
问题(12201)
(11510)
科技(11327)
技术经济(10675)
(10299)
现代(9958)
(9908)
论坛(9908)
商业(9466)
国际(8853)
(8649)
共检索到283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雪芹  张贵  
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序幕正式拉开。而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协同创新特别是产业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所在,是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型创新模式,是破解京津冀区域发展瓶颈、建设世界级产业创新中心的必然选择。根据京津冀产业发展基础和特征,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与三地产业发展需求,京津冀三地应按照"强点、成群、组链、结网成系统"的协同创新路径,最终形成由研究、开发、应用三大群落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并通过编制京津冀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搭建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编制产业协同创新路线图及重点行动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玲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是重点、关键和核心,京津冀三地已就科技协同创新开展合作。京津冀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成果丰硕、创新载体增多、产业基础雄厚的良好基础。应从把握方向、统筹推进、科技资源共享、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尹喆  周密  
区域协同创新是以创新型企业为引领和主体,以载体平台、创新部门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方式,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过程。以这一过程的内在机理为指引,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存在创新型企业的支撑和核心引领作用不突出、创新载体整合力度不足、创新部门分割、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不足等制约问题。未来应该通过培育明星企业和企业家、建设创新生态系统、吸引创新资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等方式,从企业、载体、部门、结构等对协同创新路径进行优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士运  曹倩  申红艳  张红  
在中微观层面,从区域协同角度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依据协同论和创新网络等理论,基于基础、主体、要素、载体、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分析框架,研究京津冀协同创新基础,从主体合作、要素流动、载体共建、产业协同等方面系统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进展与成效;在此基础上,探讨京津冀协同创新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包括创新基础有待改善、主体合作仍需加强、要素流动与共享程度不够、载体共建能力还需提升、产业协同水平亟待提升等;最后,提出“夯实创新基础—强化协同合作—加快共享互通—加大共建力度—优化产业布局”的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红  孙艳艳  苗润莲  毛卫南  曹倩  
基于产业协同和创新网络等理论,以主体、载体、要素、环境等资源分布和互动关系为重点构建资源视角下的产业协同创新分析框架,结合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研究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资源基础,从主体培育、载体共建、要素共享等方面分析协同进展与成效。基于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以链布局—强核引领—平台支撑—服务配套”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为提升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刘海鸥  
协同创新是"大科学"世纪科技发展的时代主题,强化科技资源共享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从协同创新博弈观的思维逻辑出发,基于同质创新政府与异质创新政府博弈模型剖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科技资源共享的"囚徒困境"成因,由此建立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的"声誉博弈"模型以寻求纳什均衡的突破点,最后从协同共享理念、协同共享机制以及协同共享环境营造多个维度提出促进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松虎  刘莎莎  
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更好、更快地促成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京津冀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效应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以哈根的协同理论为依据,以制度创新、结构创新、行为创新为切入点,构建了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目前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媛   王得新  
当前,京津冀协同创新已取得诸多积极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三地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差距拉大;创新链产业链对接不甚通畅,协同创新效果欠佳;处于单向流动的协同创新初级阶段,机制建设不甚完善,等等。对此,应积极激发企业协同创新活力,强化能力提升;突出创新生态构建,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速协同机制创新,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诗波  王书华  冶小梅  唐文豪  
由于当前京津冀区域内部科技要素分布极为不均,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不完善,促进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素市场不活跃,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落差较大等原因,致使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较低。对此,研究提出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科技合作与协调机制,联合共建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统筹加强区域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整合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合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成伟  翟瑞瑞  曹智  张生太  
区域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京津冀3个主体创新资源的细分数据,结合熵值法、熵权法、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宏观城市群之间、微观京津冀内部两个维度,测度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挖掘其空间网络联系,立体呈现京津冀协同创新现状。研究结果发现,对比国内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属于研发推动的源发型科技创新体系;在三地各省域内的43个研究单元间普遍存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协同创新水平差距较大现象;区域间高效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完全建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瑜康  李国平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从缩小京津冀三地间创新水平差距和推动跨地区、跨主体的创新协作两个视角构建了协同创新指数,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评价。测度结果为:2010-2014年期间,京津冀整体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不同地区间、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水平仍然较低。从综合创新水平来看,北京在创新的投入、产出和环境方面都遥遥领先,天津在创新投入和产业创新产出方面进步很快,河北在产业创新产出方面也有较快增长,但创新环境进步缓慢。从主体间协同创新水平来看,企业的主体地位较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瑜康  李国平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从缩小京津冀三地间创新水平差距和推动跨地区、跨主体的创新协作两个视角构建了协同创新指数,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评价。测度结果为:2010-2014年期间,京津冀整体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不同地区间、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水平仍然较低。从综合创新水平来看,北京在创新的投入、产出和环境方面都遥遥领先,天津在创新投入和产业创新产出方面进步很快,河北在产业创新产出方面也有较快增长,但创新环境进步缓慢。从主体间协同创新水平来看,企业的主体地位较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识创新产出丰富但产业化程度较低。从区域间的协同创新水平来看,北京技术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呈现"跳跃式"扩散特征,但对津冀主要产业的创新带动贡献不大。最后,提出了促进创新要素特别是人才要素的流动、构建官产学研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明媛  
本文首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区域经济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角度对三省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目前"互联网+金融"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视角下进行"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融合、渗透、交叉和重构,作为产业升级创新的路径,最后给出"互联网+金融"产业升级创新路径发展的建议,即需要推进技术进步革新和政策扶持引导、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作用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