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0)
- 2023(11172)
- 2022(9348)
- 2021(8468)
- 2020(6881)
- 2019(15978)
- 2018(15863)
- 2017(30227)
- 2016(16196)
- 2015(18341)
- 2014(18429)
- 2013(18145)
- 2012(17152)
- 2011(16062)
- 2010(16936)
- 2009(15811)
- 2008(15287)
- 2007(13922)
- 2006(12913)
- 2005(12133)
- 学科
- 济(94753)
- 经济(94682)
- 管理(41572)
- 业(38452)
- 方法(30888)
- 企(29692)
- 企业(29692)
- 地方(27939)
- 数学(26913)
- 数学方法(26373)
- 中国(25427)
- 农(20600)
- 业经(19047)
- 学(18124)
- 地方经济(16588)
- 农业(14277)
- 制(13776)
- 融(13769)
- 金融(13766)
- 贸(13232)
- 贸易(13218)
- 理论(13148)
- 银(13032)
- 银行(13021)
- 财(13016)
- 发(12979)
- 行(12720)
- 易(12581)
- 环境(12562)
- 和(11603)
- 机构
- 学院(244426)
- 大学(242640)
- 济(107903)
- 经济(105690)
- 研究(91232)
- 管理(87206)
- 理学(72682)
- 理学院(71724)
- 管理学(70190)
- 管理学院(69726)
- 中国(69595)
- 京(55768)
- 科学(54650)
- 财(47549)
- 所(47202)
- 研究所(42289)
- 中心(39712)
- 江(38535)
- 农(37789)
- 北京(37045)
- 财经(36475)
- 范(35333)
- 师范(35047)
- 经济学(33586)
- 业大(32940)
- 经(32708)
- 院(32481)
- 州(31360)
- 经济学院(29564)
- 农业(28812)
- 基金
- 项目(149934)
- 科学(117334)
- 研究(110884)
- 基金(105854)
- 家(91947)
- 国家(91192)
- 科学基金(77439)
- 社会(70697)
- 社会科(67092)
- 社会科学(67075)
- 省(59235)
- 基金项目(54416)
- 教育(50698)
- 划(50209)
- 自然(48010)
- 自然科(46814)
- 自然科学(46804)
- 自然科学基金(45875)
- 资助(44653)
- 编号(44566)
- 发(38563)
- 成果(37124)
- 重点(34612)
- 课题(33246)
- 部(31806)
- 发展(31233)
- 展(30742)
- 创(30551)
- 国家社会(28924)
- 创新(28722)
- 期刊
- 济(136232)
- 经济(136232)
- 研究(83002)
- 中国(55605)
- 管理(36119)
- 学报(36064)
- 农(35635)
- 财(35505)
- 科学(34476)
- 教育(31143)
- 大学(27932)
- 学学(25929)
- 融(25417)
- 金融(25417)
- 技术(24761)
- 农业(24112)
- 经济研究(22442)
- 业经(21065)
- 财经(19730)
- 问题(17412)
- 经(17185)
- 技术经济(14298)
- 统计(14261)
- 贸(13015)
- 业(12868)
- 策(12742)
- 世界(12349)
- 商业(11962)
- 图书(11902)
- 国际(11778)
共检索到398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张燕 公丕萍
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提升京津冀发展能级带动环渤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深远意义。梳理区域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探索构建区域“点轴—群区”耦合发展模式,对京津冀与环渤海经济区耦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合作重点进行了剖析,可以发现,当前应在增强京津两市龙头引领功能的基础上,加快提升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夯实五大发展轴带支撑功能,引领环渤海经济区重点领域合作向纵深推进,加快构建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带动环渤海经济区深度合作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鹏飞
当前,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京津冀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战略。而流通业作为经济贸易发展的核心,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鉴此,本文在对流通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进行理论构建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对流通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京津冀流通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流通业 区域经济 耦合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学文 张青超
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是大国经济发展特有的现象,在大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从区域金融政策角度入手,以环渤海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为例,探寻区域金融政策对区域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模式,进而探寻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期揭示区域金融政策、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提供有用的借鉴。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政策良性互动 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昊
京津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回顾近年来京津冀各省市和整体的产业发展特征,明确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的发展的定位,从一体化和协同创新的角度探索未来的发展模式,对于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发展 模式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晓霞 卫梦婉 高见
通过对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合作案例分析,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呈现"协同发展进度加快,产业合作领域拓宽,行业组织作用显现"的总体特征;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包括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产业搬迁、跨区投资设立公司三种。并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式,从而提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协同 合作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佳
耦合发展对提高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区域旅游耦合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选取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者数量、国内旅游者数量四个旅游经济发展指标,依据原始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逻辑斯缔预测曲线与统计曲线的拟合状态为较高;在此基础上运用逻辑斯缔模型预测京津冀区域旅游耦合发展趋势,构建耦合发展新格局。此研究结果以期为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其他区域旅游经济的耦合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
逻辑斯缔曲线 旅游耦合发展 京津冀区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裴小兵 许庆涛
以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效率及其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化效率整体呈急剧上升-急剧下降-平稳上升的"N"字型增长趋势;京津冀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形式呈"W"字型增长态势;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具有年际稳定性与空间分布集中性的特点,整体耦合度呈现阶梯式层级递增的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洪宇 崔叶竹
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核心是循环发展,而流通经济发展离不开智慧物流,智慧物流更是区域流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本文通过构建智慧物流与流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发展程度仍属于濒临失调状态;从耦合度和协调度来看,北京市始终处于高耦合和极度协调状态,而承德、衡水等地处于低耦合和极度失调状态;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对京津冀地区智慧物流与流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立军 刘义臣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逐步优化态势,天津2015—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后又出现回落现象,考察期内实现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的仅有6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异特征,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路径研究显示,京津冀科技金融投入通过效益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径显著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凤 高良谋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城市群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对京津冀城市群2005—2015年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环境质量格局进行探讨,并从时空角度深入研究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环境质量格局方面,整体上环境质量变差的城市离北京、天津较近,受其环境污染辐射作用较大。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上升的城市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的西南方,下降的城市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的东北方,北京、天津对其周围的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不是很明显。耦合协调发展度方面,时间上,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先上升后在波动中下降;空间上,廊坊、沧州、天津为上升型城市,唐山为下降型城市,其他为磨合型城市;耦合协调发展度的类型由四类向三类过度,且协调发展度差距在缩小。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敏 王雷
本文针对京津冀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构建了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13~2020年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对两个系统开展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在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上领先于天津和河北,京津冀三地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呈现出逐渐提升的状态。在耦合度方面,北京和天津处于高耦合阶段,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进入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阶段,河北一直处于良性耦合阶段。在耦合协调度方面,北京进入了中度协调阶段,天津和河北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浩 翟毅 刘玉娜
本文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分析 ,重点研究了京津冀经济区的发展 ,指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京津冀地区概况、经济发展基础以及联合发展内容等方面入手 ,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 6项对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京津冀 一体化 联合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新刚 王双进 孙钰
本文运用2000—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PVAR模型,分析土地综合承载力、人均GDP、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实证解析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土地潜在综合承载力的挖掘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增加和结构优化;(2)土地综合承载力、人均GDP、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波动均受其自身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3)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从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再向勉强协调,然后向中度协调过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继通 张晶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继通 张晶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