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63)
- 2023(5757)
- 2022(5212)
- 2021(4778)
- 2020(4404)
- 2019(10852)
- 2018(10620)
- 2017(20876)
- 2016(11311)
- 2015(12862)
- 2014(12994)
- 2013(13198)
- 2012(12468)
- 2011(11367)
- 2010(11786)
- 2009(11110)
- 2008(11305)
- 2007(10299)
- 2006(8784)
- 2005(7929)
- 学科
- 济(52076)
- 经济(52026)
- 管理(28862)
- 业(27891)
- 方法(24733)
- 数学(22069)
- 数学方法(21842)
- 企(21820)
- 企业(21820)
- 农(13391)
- 中国(12431)
- 财(11930)
- 地方(11170)
- 学(11011)
- 贸(9849)
- 贸易(9846)
- 易(9467)
- 业经(9234)
- 农业(8666)
- 制(8623)
- 和(7442)
- 理论(7105)
- 务(7036)
- 财务(7013)
- 财务管理(6992)
- 融(6907)
- 金融(6905)
- 银(6898)
- 银行(6873)
- 企业财务(6559)
- 机构
- 大学(167506)
- 学院(164462)
- 济(69282)
- 经济(67814)
- 管理(61412)
- 研究(58190)
- 理学(52441)
- 理学院(51756)
- 管理学(50741)
- 管理学院(50415)
- 中国(43639)
- 京(39176)
- 科学(36223)
- 农(31263)
- 财(31179)
- 所(30756)
- 研究所(27928)
- 中心(26768)
- 业大(26630)
- 北京(25549)
- 江(25128)
- 农业(24813)
- 财经(24576)
- 经(22184)
- 范(22017)
- 师范(21810)
- 经济学(21595)
- 院(20324)
- 经济学院(19601)
- 州(19598)
- 基金
- 项目(106256)
- 科学(82084)
- 研究(76443)
- 基金(75906)
- 家(66274)
- 国家(65736)
- 科学基金(55101)
- 社会(47042)
- 社会科(44523)
- 社会科学(44503)
- 省(40729)
- 基金项目(40334)
- 自然(35787)
- 划(35567)
- 教育(35338)
- 自然科(34912)
- 自然科学(34898)
- 自然科学基金(34244)
- 资助(31843)
- 编号(31486)
- 成果(26312)
- 重点(24295)
- 部(23793)
- 发(23287)
- 课题(21990)
- 创(21485)
- 科研(20743)
- 创新(20127)
- 大学(20080)
- 教育部(20013)
共检索到247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贺玲 陈敏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2月3日到5日京、津、冀地区出现的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从主要影响系统、冷空气移动与发展规律及寒潮天气的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高空深槽与地面冷高压是造成这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高空冷平流的动量下传增大了地面温度梯度,有利于地面气温降低,对这次寒潮的发生作出了贡献;低层辅合、高层辅散的散度场,900hPa以下垂直环流明显的下沉气流的存在,近地面层陡峭密集区,这些均为此次大风、降温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与能量条件。
关键词:
寒潮 冷平流 垂直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贺玲 杨艳 刘艳杰 周玉都 孙艺桃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23日-24日华北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暖湿空气与低层冷空气配合引起的;湿位涡的分布对暴雨的落区有较强的指示性作用,暴雨发生在MPV1的的正负过渡带,MPV与MPV2的负值区内;位于中低层(500hPa以下)的强烈水汽辅合层以及深厚的湿层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水汽;高能区的垂直分布,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发展;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以及涡度的动力耦合作用表明此次暴雨具备了较强的动力上升运动条件。
关键词:
暴雨 湿位涡 诊断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彩明 李健
分析2005—2014年京津冀区域生产总值(GDP)、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首先运用情景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京津冀区域GDP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其次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2020年京津冀区域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分情景对2020年京津冀区域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调整预测,然后联立经济增速、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一次能源消费结构3个经济指标组合形成27种不同情景,计算各情景下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促使京津冀碳强度下降的幅度及其对实现京津冀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冬艳 王冬艳 钟骁勇 杨园园
文章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方法测度2007—2018年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11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变化,采用障碍因子模型,判定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7—2018年,高质量发展指数由0.2578上升至0.3517,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水平下降;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中部>北部>南部”的空间分布;万人专利授权数、研发投入强度、需求结构、区域协调、外商投资比重、金融发展程度、劳动者报酬比重、恩格尔系数是影响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媛媛 孙文生
文章首先采用聚类方法,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由于科技竞争力集中体现了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本文还特别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从科技竞争力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最终文章重新审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劣势,并相应提出促进和优化京津冀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 科技竞争力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壮 周艳
京津冀一体化的最大障碍是京津冀区域间以及京津冀各自区域内存在两个结构性不均衡问题:一是京津冀区域间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存在结构性差距;二是京津冀各自区域内部存在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的结构性偏差。如果不同时解决这两个结构性不均衡问题,京津冀一体化很难顺利实现。通过分析京津冀一体化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提出以区域均衡思维为出发点,以国家治理战略为统领,借助新型城镇化三步走战略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支点,破解两个结构性问题,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阳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当前一项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但是现阶段区域内部仍存在着"地方保护"等市场分割问题,破解区域壁垒、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是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京津冀市场一体化发展目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测度京津冀1999-2013年市场分割指数,探讨区域内市场分割现状,并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决定市场一体化进程的相关因素,最后分别结合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提出了京津冀市场一体化发展思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明生 诸子博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可以对京津冀地区的空间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从空间差异逐步转向空间集聚。京津冀地区经济水平高值以京津两市为中心,逐渐集中。与此同时,空间集聚越来越显著。北京的空间经济类型发生重大改变,由HL型空间分布地带转变为显著的HH型空间分布,形成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主要增长极;河北省石家庄市经济优势减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的空间分布变化不显著。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构建产业转移的合理机制,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再集聚和分散。
关键词:
京津冀 经济空间差异 产业转移 ESDA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基于城市经济能级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借助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变化,并利用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和群内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一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辐射影响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在增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质量分为发展良好、发展中等、发展一般3个层次,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城市,北京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三大城市群内其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质量 空间分析 京津冀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董丽英 刘巍
本文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运用政策文献研究法,从技术市场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科技金融四个方面,分析京津冀三地政府在建设和发展本地区技术市场方面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得出京津冀三地的地方性法规各有侧重、建立互联互通的技术市场势在必行的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牟晓霞 黄坚
进入十四五时期,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面临新问题,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推动“三区一基地”建设迅速开展的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高效能发展的关键。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引擎。流通业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通过三地关联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收益共同提升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重塑京津冀现代产业格局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京津冀流通产业关联发展现状,并基于投入产出表测算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关联度、产业影响力系数,最终评价三地流通业总体关联情况。得出结论: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关联发展水平较高,北京和天津间的流通业关联水平最高,其次为北京与环京地区河北省城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鲁成 陈安奇 吴菲菲 李欣 黄斌
通过对京津冀老年福祉技术需求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运用R语言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日常生活、社会参与、健康与安全三个方面出发把握技术需求特征,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京津冀福祉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宇 李晓鹏
一个地区的就业状况与其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和就业数据,认为目前三省市的就业状况各具特点,但均与其工业化进程基本吻合。伴随着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容量持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今后随着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业状况有望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就业 工业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卢燕 祝尔娟 叶堂林
企业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的基本"细胞",企业的实力、活力和创新力决定与影响着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的现实水平、未来前景以及在全国所处的地位。京津冀企业发展指标体系由企业实力、企业活力和企业创新力组成,采用企业大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方法,重点对京津冀三地44个区县市的企业发展水平、结构与趋势进行测度分析和综合排名,得出北京市企业实力最强、天津市滨海新区"一枝独秀"而其他区县企业实力较弱、河北省企业大多处于中下游等基本结论。北京市应加大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注重扶持周边新城建设,带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天津市应避免"一支独大"、重视支持各区县企业均衡发展;河北省应注重提升企业创新力,着力解决"提质增...
关键词:
京津冀 企业发展 指数 测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宁 满燕云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迫切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各个城市2005年和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利用GIS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但呈增长态势,空间上由十字结构转变为缺口饼状的递增环形结构。京津冀不同于其他城市群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行政地位和经济差距。
关键词:
京津冀 土地集约利用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