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62)
- 2023(15086)
- 2022(12683)
- 2021(11787)
- 2020(9980)
- 2019(23187)
- 2018(23110)
- 2017(44796)
- 2016(24616)
- 2015(27543)
- 2014(27709)
- 2013(27172)
- 2012(24876)
- 2011(22139)
- 2010(22393)
- 2009(20457)
- 2008(20065)
- 2007(17890)
- 2006(15882)
- 2005(14341)
- 学科
- 济(98464)
- 经济(98348)
- 管理(68209)
- 业(64969)
- 企(53838)
- 企业(53838)
- 方法(40226)
- 数学(33917)
- 数学方法(33450)
- 中国(28389)
- 农(27706)
- 财(24283)
- 业经(23742)
- 学(23072)
- 地方(21960)
- 制(20616)
- 农业(18128)
- 理论(17430)
- 贸(16351)
- 贸易(16342)
- 易(15776)
- 体(15707)
- 银(15590)
- 银行(15540)
- 和(15385)
- 技术(15371)
- 务(14850)
- 行(14803)
- 财务(14765)
- 财务管理(14730)
- 机构
- 大学(344000)
- 学院(341775)
- 济(134082)
- 管理(132936)
- 经济(131042)
- 研究(118998)
- 理学(114000)
- 理学院(112659)
- 管理学(110523)
- 管理学院(109910)
- 中国(88612)
- 京(77606)
- 科学(74770)
- 财(61929)
- 所(60669)
- 农(57608)
- 研究所(55004)
- 中心(53130)
- 业大(52234)
- 江(51783)
- 北京(49987)
- 财经(48707)
- 范(47052)
- 师范(46559)
- 农业(44920)
- 经(44057)
- 院(43537)
- 州(41778)
- 经济学(39366)
- 技术(37600)
- 基金
- 项目(231206)
- 科学(180901)
- 研究(170272)
- 基金(165459)
- 家(144299)
- 国家(143077)
- 科学基金(122120)
- 社会(105252)
- 社会科(99571)
- 社会科学(99543)
- 省(90673)
- 基金项目(87641)
- 自然(79042)
- 教育(77598)
- 自然科(77163)
- 自然科学(77143)
- 划(76596)
- 自然科学基金(75721)
- 编号(70108)
- 资助(67995)
- 成果(58206)
- 重点(51967)
- 发(50100)
- 部(49911)
- 课题(49245)
- 创(47654)
- 创新(44389)
- 科研(43731)
- 项目编号(43041)
- 国家社会(42529)
- 期刊
- 济(152855)
- 经济(152855)
- 研究(105044)
- 中国(69959)
- 学报(56719)
- 农(53267)
- 科学(51187)
- 管理(50417)
- 财(47139)
- 教育(43476)
- 大学(42781)
- 学学(39676)
- 农业(36376)
- 技术(30101)
- 融(29782)
- 金融(29782)
- 业经(25831)
- 经济研究(24057)
- 财经(23662)
- 问题(20705)
- 经(20319)
- 图书(19898)
- 业(18418)
- 科技(16932)
- 理论(16694)
- 技术经济(16250)
- 版(16145)
- 现代(15731)
- 实践(15146)
- 践(15146)
共检索到516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勇强 苗迎春
京津冀的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成为既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长极。但是京津冀的发展远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内伴随着产业的相互竞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京津冀三地需要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三地产业承接和转移、通过定位发展各自特色产业、分散首都非核心功能并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及结构不断优化。
关键词:
京津冀 一体化 产业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勇强 苗迎春
京津冀的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成为既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长极。但是京津冀的发展远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内伴随着产业的相互竞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京津冀三地需要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三地产业承接和转移、通过定位发展各自特色产业、分散首都非核心功能并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及结构不断优化。
关键词:
京津冀 一体化 产业结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艳杰 薛彦华
随着近几年"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进入政府积极推动和理性深化阶段,"高等教育一体化"作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工具或策略被动触发,并逐渐取得合法性基础。但就目前"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功能、定位问题,一体化进程中的地理疆界与行政壁垒问题,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质量差异与整体水平提升问题尚缺乏科学界定和合理布局。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应该通过政府推动与科学建制,提高政策、机制的系统性、科学性;通过高等教育资源跨府际调配,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质共享和有效使用;通过高等教育要素重组,加强"一体化"课程模块到学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久文 丁鸿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为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区域的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要求,选取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较为全面地分析近几年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特征,并提出未来北京开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祝尔娟
进入"十一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正处于要素一体化阶段,面临着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集聚、扩散、整合、链接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看,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强劲的驱动力与现实基础。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一体化 产业升级与整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婷婷
2017年4月,雄安新区的建立使得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新的增长极,但是,其区域内地区间的长期不均衡发展使得京津冀各区域之间的金融业发展状况差异很大,北京作为首都,对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影响较深。文章基于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对目前的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的现状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程度进行了研究,运用Eviews6.0软件的分析结果阐述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所面临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完善监管与协调机制、跨区域业务合作和金融机构共享信息三方面
关键词:
京津冀 金融一体化 区域金融 金融经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珉 王刚 张玉静
北京、天津和河北3个地区生态安全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在生态安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三地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格局需要统一规划。文章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了20012013年间京津冀三地的生态承载力,并对京津冀三地生态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判断京津冀生态服务能力。结合京津冀生态一体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SWOT战略分析,提出京津冀生态安全一体化战略选择,进而提出京津冀生态安全一体化政策建议:应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统一划定生态红线;加大政策扶持,在重点领域优先突破;重视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开展生态文明绿色实践;系统布局,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安全一体化 生态足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珉 王刚 张玉静
北京、天津和河北3个地区生态安全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在生态安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三地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格局需要统一规划。文章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了2001~2013年间京津冀三地的生态承载力,并对京津冀三地生态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判断京津冀生态服务能力。结合京津冀生态一体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SWOT战略分析,提出京津冀生态安全一体化战略选择,进而提出京津冀生态安全一体化政策建议:应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统一划定生态红线;加大政策扶持,在重点领域优先突破;重视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开展生态文明绿色实践;系统布局,谋划建设一批新兴工程。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安全一体化 生态足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婷婷
2017年4月,雄安新区的建立使得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新的增长极,但是,其区域内地区间的长期不均衡发展使得京津冀各区域之间的金融业发展状况差异很大,北京作为首都,对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影响较深。文章基于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对目前的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的现状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程度进行了研究,运用Eviews6.0软件的分析结果阐述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所面临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完善监管与协调机制、跨区域业务合作和金融机构共享信息三方面建议,并针对京津冀三地不同分析结果和特点提出了有地区特色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金融一体化 区域金融 金融经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宏 杨柳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从国家战略以及京津冀自身发展来看,京(北京)津(天津)冀(河北)都应当加强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目前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京津冀成为关注度最高的热点地区。文章通过分析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时代背景、现实条件及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为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经济 一体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宁 饶小龙 王选华 王俊峰 曹立峰
本文在对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基础、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统筹协调的区域人才发展布局、建立优势互补的区域人才开发模式、建立政策互通的区域人才服务体系、建立成果互惠的区域人才合作机制等区域人才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合作 人才合作 人才一体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沈映春 贾雨洁
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匹配与区域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密切相关,也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现状入手,测算二者之间的协调适配度,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协调适配度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北京市协调适配度等级最高,处于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的过渡阶段;天津市协调适配度等级居中,在弱度协调和低度协调水平间波动;河北省协调适配度最低,位于弱度失调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契机,把握政策动向,推动产业、人才转移流动,进一步优化升级。以资源流动带动产业布局与人才分布的合理化及协调适配程度,推动区域整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充分发挥协同发展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鄂甜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产业结构发展的四个特征: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对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得出北京市中职专业调整的策略是,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紧缺"专业,引导部分"已经形成优势且最适合"中职学校开办的专业稳定发展,改造升级部分"面临转型"的专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国富 叶亚珂 彭星
分析了产业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区域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机制,利用相对价格方差度量了京津冀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的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的产业多样化更突出地表现为无关多样化,且专业化水平较低;产业的相关多样化有利于市场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无关多样化则对市场一体化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专业化对市场一体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京津冀产业的无关多样化和低水平专业化已对其市场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多样化 专业化 京津冀 市场一体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壮 周艳
京津冀一体化的最大障碍是京津冀区域间以及京津冀各自区域内存在两个结构性不均衡问题:一是京津冀区域间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存在结构性差距;二是京津冀各自区域内部存在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的结构性偏差。如果不同时解决这两个结构性不均衡问题,京津冀一体化很难顺利实现。通过分析京津冀一体化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提出以区域均衡思维为出发点,以国家治理战略为统领,借助新型城镇化三步走战略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支点,破解两个结构性问题,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