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20)
2023(17083)
2022(14274)
2021(13104)
2020(11108)
2019(25536)
2018(25336)
2017(48394)
2016(26610)
2015(29867)
2014(30010)
2013(29348)
2012(26806)
2011(24069)
2010(24264)
2009(22214)
2008(21649)
2007(19216)
2006(16933)
2005(15367)
作者
(77044)
(63933)
(63351)
(60763)
(40465)
(30408)
(28886)
(25038)
(24327)
(22789)
(21695)
(21599)
(20500)
(20326)
(19791)
(19777)
(19077)
(18919)
(18303)
(18094)
(15983)
(15817)
(15683)
(14620)
(14384)
(14117)
(14099)
(14033)
(12861)
(12627)
学科
(108157)
经济(108020)
管理(73572)
(67968)
(56235)
企业(56235)
方法(43689)
数学(37205)
数学方法(36736)
中国(30880)
(29131)
地方(25943)
(25223)
业经(25196)
(25092)
(22759)
理论(19354)
农业(19077)
(17352)
(17200)
贸易(17189)
(16707)
(16678)
银行(16627)
(16576)
技术(16526)
(16392)
金融(16383)
(15942)
环境(15793)
机构
大学(373919)
学院(371277)
(145222)
管理(142784)
经济(141993)
研究(129699)
理学(123057)
理学院(121568)
管理学(119289)
管理学院(118607)
中国(95714)
(83372)
科学(81709)
(66711)
(65676)
(61809)
研究所(59890)
中心(57491)
业大(56590)
(55539)
北京(53242)
财经(52728)
(51509)
师范(50950)
农业(48298)
(47828)
(47802)
(44759)
经济学(43336)
师范大学(41251)
基金
项目(255289)
科学(200192)
研究(187250)
基金(182985)
(160272)
国家(158951)
科学基金(135562)
社会(116711)
社会科(110433)
社会科学(110406)
(100145)
基金项目(96680)
自然(87529)
教育(85880)
自然科(85443)
自然科学(85422)
(85046)
自然科学基金(83858)
编号(76518)
资助(74687)
成果(63284)
重点(57955)
(55600)
(55225)
课题(54268)
(52913)
创新(49391)
科研(48307)
国家社会(47637)
教育部(46955)
期刊
(163094)
经济(163094)
研究(111595)
中国(78408)
学报(62047)
(56604)
科学(56522)
管理(53708)
(49714)
教育(48284)
大学(46866)
学学(43590)
农业(38826)
技术(32934)
(30870)
金融(30870)
业经(26981)
经济研究(25842)
财经(25628)
(22002)
问题(21807)
图书(20212)
(20111)
科技(18620)
(17740)
技术经济(17222)
理论(17105)
现代(16738)
资源(16385)
商业(15942)
共检索到554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沈映春  贾雨洁  
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匹配与区域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密切相关,也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现状入手,测算二者之间的协调适配度,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协调适配度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北京市协调适配度等级最高,处于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的过渡阶段;天津市协调适配度等级居中,在弱度协调和低度协调水平间波动;河北省协调适配度最低,位于弱度失调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契机,把握政策动向,推动产业、人才转移流动,进一步优化升级。以资源流动带动产业布局与人才分布的合理化及协调适配程度,推动区域整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充分发挥协同发展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宁  饶小龙  王选华  王俊峰  曹立峰  
本文在对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基础、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统筹协调的区域人才发展布局、建立优势互补的区域人才开发模式、建立政策互通的区域人才服务体系、建立成果互惠的区域人才合作机制等区域人才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继华  何海岩  
跨区域治理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本文根据我国区域合作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跨区域治理的核心是探索建立一个促进区域发展的制度体系,其中行政体制改革是跨区域治理的重点,为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跨区域治理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久文  丁鸿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为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区域的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要求,选取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较为全面地分析近几年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特征,并提出未来北京开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宏  杨柳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从国家战略以及京津冀自身发展来看,京(北京)津(天津)冀(河北)都应当加强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目前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京津冀成为关注度最高的热点地区。文章通过分析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时代背景、现实条件及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为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可行性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勇强  苗迎春  
京津冀的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成为既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长极。但是京津冀的发展远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内伴随着产业的相互竞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京津冀三地需要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三地产业承接和转移、通过定位发展各自特色产业、分散首都非核心功能并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及结构不断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勇强  苗迎春  
京津冀的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成为既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长极。但是京津冀的发展远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内伴随着产业的相互竞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京津冀三地需要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三地产业承接和转移、通过定位发展各自特色产业、分散首都非核心功能并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及结构不断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炜  陈景新  薛楠  刘二亮  
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要想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在系统梳理北京、天津、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途径。农业方面,根据资源禀赋统筹整合农业生产区,建设各类生态产业园,推动农业循环发展;工业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建设改造现有产业园区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以减少污染物向外排放;服务业方面,基于比较优势合理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先花  张杰  
构建产业协同创新链,是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构建区域创新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而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指出了津冀研发水平滞后、区域科技产出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最后从注重城市分工与合作、精准对接市场重大需求、完善区域产业支撑体系等方面探讨创新链视角下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有效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先花  张杰  
构建产业协同创新链,是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构建区域创新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而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指出了津冀研发水平滞后、区域科技产出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最后从注重城市分工与合作、精准对接市场重大需求、完善区域产业支撑体系等方面探讨创新链视角下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有效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窦群  
众所周知,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信息化,因此,信息化是冲破行政区划割据的利器;同时,信息化又是旅游业迈向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科技支撑,由此,信息化理当成为京津冀三地区域旅游合作和迈向旅游一体化的发动机。国家2014年推出智慧旅游年,探讨构筑京津冀智慧旅游系统、助推区域旅游合作,更是恰逢其时。笼统划分,京津冀智慧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媛媛  孙文生  
文章首先采用聚类方法,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由于科技竞争力集中体现了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本文还特别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从科技竞争力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最终文章重新审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劣势,并相应提出促进和优化京津冀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群刚  杨开忠  
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现状,指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制定恰当的公共政策,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方面,深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产业创新和升级能力;另一方面,抓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衔接,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无缝对接。从处理好人口、经济和生态关系的角度,提出要改变人口向首都过度聚集现象,就必须完善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提高周边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最后,围绕提升区域产业创新与升级能力、促进人口迁移与区域协同发展、有效疏导首都人口压力等问题讨论了相应的公共政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任国友  
应急管理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应急已成为基本趋势,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的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应急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首先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应急管理中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基于应急资源保障率的区域应急协同类型,提出了区域一体化应急情景规划框架。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应急协同受区域自身、平行主体、资源保障率和应急协同情景策略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祝尔娟  
进入"十一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正处于要素一体化阶段,面临着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集聚、扩散、整合、链接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看,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强劲的驱动力与现实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