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1)
- 2023(11289)
- 2022(9708)
- 2021(8737)
- 2020(7465)
- 2019(17254)
- 2018(17155)
- 2017(33151)
- 2016(17854)
- 2015(20381)
- 2014(20818)
- 2013(20844)
- 2012(20114)
- 2011(18469)
- 2010(18804)
- 2009(17475)
- 2008(17554)
- 2007(16036)
- 2006(14268)
- 2005(13210)
- 学科
- 济(87668)
- 经济(87588)
- 业(48630)
- 管理(48602)
- 企(37338)
- 企业(37338)
- 方法(33208)
- 数学(28603)
- 数学方法(28349)
- 地方(26181)
- 中国(25198)
- 农(24945)
- 业经(20351)
- 财(18675)
- 学(17138)
- 农业(16980)
- 贸(15183)
- 贸易(15171)
- 地方经济(14837)
- 制(14592)
- 易(14558)
- 银(13417)
- 银行(13388)
- 融(13255)
- 金融(13253)
- 产业(13095)
- 发(12974)
- 和(12923)
- 行(12920)
- 环境(12894)
- 机构
- 学院(267143)
- 大学(266375)
- 济(112437)
- 经济(110036)
- 管理(100185)
- 研究(96723)
- 理学(84325)
- 理学院(83246)
- 管理学(81923)
- 管理学院(81391)
- 中国(73065)
- 京(60758)
- 科学(59658)
- 所(50520)
- 财(50453)
- 农(48773)
- 研究所(45603)
- 中心(44622)
- 江(42562)
- 业大(40441)
- 北京(39255)
- 财经(39154)
- 农业(38209)
- 范(37211)
- 师范(36850)
- 经(35218)
- 经济学(34219)
- 州(34216)
- 院(34191)
- 经济学院(30889)
- 基金
- 项目(170645)
- 科学(132951)
- 研究(126100)
- 基金(120417)
- 家(104590)
- 国家(103675)
- 科学基金(87691)
- 社会(78995)
- 社会科(74896)
- 社会科学(74874)
- 省(68123)
- 基金项目(64001)
- 划(57271)
- 教育(56405)
- 自然(54758)
- 自然科(53429)
- 自然科学(53413)
- 编号(52843)
- 自然科学基金(52440)
- 资助(49100)
- 成果(43812)
- 发(43165)
- 重点(38783)
- 部(36863)
- 课题(36647)
- 创(35138)
- 发展(34845)
- 展(34270)
- 创新(32942)
- 科研(32102)
- 期刊
- 济(132095)
- 经济(132095)
- 研究(80616)
- 中国(58233)
- 农(45332)
- 学报(42062)
- 财(39250)
- 科学(38368)
- 管理(35845)
- 大学(30790)
- 农业(30691)
- 教育(29578)
- 学学(28470)
- 融(26052)
- 金融(26052)
- 技术(24188)
- 业经(23334)
- 经济研究(20978)
- 财经(19244)
- 问题(18052)
- 图书(17239)
- 业(16941)
- 经(16724)
- 技术经济(14341)
- 商业(13564)
- 贸(13477)
- 理论(13453)
- 统计(12550)
- 资源(12292)
- 版(12237)
共检索到418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孙建军 程慧平 熊航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在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然后,分别运用区位熵指数、Theil指数、区域分离系数对2003-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证发现:①北京、浙江信息产业的发展分别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内起到了示范作用;②区域间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地区信息产业总体发展差异的根源。③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差异逐年扩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炜熙 胡玉莹
城市群内物流网络的形成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选取了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比照,讨论京津冀城市群的物流产业与城市群协调发展情况。借用了产业经济学中的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城市群内物流产业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并且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了现代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物流 城市群 京津冀 长三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雪琴 马玉梅
本文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群,以城市群涉及的地级市数据为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估计分别测度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过程。结果显示:首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消费活力Dagum-基尼系数均不断缩小,各地消费活力逐渐趋于均衡,且不同城市群组间差距缩小是导致消费活力空间分布趋于均衡的主要原因;其次,尽管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整体消费活力正在逐渐提高,但不同区域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变化过程呈现明显异质性。据此,本文在促进不同城市群消费市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
信息消费作为我国新型消费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巩固扩大传统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和传统消费融合催生了多种消费新业态,有力提升了信息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信息消费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且新业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明显大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消费 区域经济增长 新业态 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青霞 夏传信 施建军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与科技人才集聚形成正向的交互效应,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更大,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协同集聚的效应则显著为负,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人才集聚的对数值超过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正,低于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则对区域创新起着抑制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人才集聚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宏伟 刘敏
本文建立了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高于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区域内各省市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提高地区个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区域内部资源整合、产业协作等措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京津冀应学习借鉴长三角区域协作发展的经验,加强区域内部整合与协作,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京津冀 长三角 区域竞争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润东 杨新铭
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收入方程的实证检验可以研究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各主要因素的贡献。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对三大经济带的研究发现,工作前后所形成的经验对人力资本的作用方式与作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分别运用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分解前后的Mincer收入方程进行了检验,发现区域因素通过工作后经验影响三个地区的人力资本形成,并显示出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验 区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润东 郭建强
人力资本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而且是稀缺的。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竞争力状况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式。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比较研究发现,近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力资本提升最快,其次是京津冀地区,再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的人力资本竞争力在三个区域中,综合优势明显。各个区域应根据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调整人力资本投资战略,以保持不同区域板块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 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来盛
地方政府组织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以撤县(市)设区为代表的行政辖区调整成为整合城市地区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城市群12个撤县(市)设区的案例为样本,实证检验以撤县(市)设区为代表的辖区合并是否有利于提升经济绩效。研究得出:撤县(市)设区显著改善了区域经济绩效,为我国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方向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汪龙 马智胜
考虑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基于2003-2012年市级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度出中国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都市圈35个城市的工业效率。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发展综合效率水平均相对较低。同时,对区域工业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水平平、科学技术支出与综合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资本与劳动比、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综合效率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大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提升;合理调整地区外资政策,充分发挥外资和人力优势;加大环保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力度,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体系;切实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优化能源结构...
关键词:
工业效率 数据包络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浩瀚 潘源
分别以2003—2015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Hansen门限模型,以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作为门限变量,同时考虑到金融集聚的影响,来考察和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仅存在门限效应,且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不同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其次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发展程度地区也是不同的,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所属省份的县市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法研究了城市圈的形成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城市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由于城市圈基本围绕中心城市而建立,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属于城市圈范围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城市圈临界线附近县市样本,进而判断城市圈形成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圈的形成主要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个路径改善了城市圈区域的整体经济绩效;并且城市圈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北京未能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京津冀城市圈区域的经济增长,而长三角城市圈和珠三角城市...
关键词:
城市圈 区域经济增长 断点回归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静文 赵大利
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地区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研究城市群落崛起过程对该地区经济绩效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城市群落的形成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绩效;第二,在2003年和2004年城市群落崛起过程中,落后地区受益最大,区域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第三,2005~2007年,受益最大的地区是中等发达地区,城市群落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中等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在2007年,落后地区和其它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