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59)
- 2023(18791)
- 2022(16258)
- 2021(15343)
- 2020(12890)
- 2019(29411)
- 2018(28898)
- 2017(55472)
- 2016(29946)
- 2015(33638)
- 2014(33146)
- 2013(31976)
- 2012(29468)
- 2011(26287)
- 2010(26526)
- 2009(24080)
- 2008(23153)
- 2007(20170)
- 2006(17677)
- 2005(15373)
- 学科
- 济(113888)
- 经济(113757)
- 管理(88875)
- 业(86338)
- 企(72708)
- 企业(72708)
- 方法(51795)
- 数学(44579)
- 数学方法(43882)
- 农(32271)
- 中国(31992)
- 财(30263)
- 业经(26622)
- 技术(24650)
- 地方(24411)
- 学(23989)
- 农业(21665)
- 贸(20870)
- 贸易(20856)
- 制(20790)
- 理论(20707)
- 易(20236)
- 务(18682)
- 财务(18596)
- 和(18564)
- 财务管理(18551)
- 环境(17916)
- 策(17661)
- 企业财务(17540)
- 银(17531)
- 机构
- 大学(408541)
- 学院(408419)
- 管理(164797)
- 济(162312)
- 经济(158739)
- 理学(142635)
- 理学院(141023)
- 管理学(138469)
- 管理学院(137713)
- 研究(135836)
- 中国(100762)
- 京(88315)
- 科学(84086)
- 财(74559)
- 所(66541)
- 农(63400)
- 中心(62448)
- 研究所(60691)
- 江(60430)
- 业大(60230)
- 财经(59105)
- 北京(55875)
- 范(55447)
- 师范(54961)
- 经(53960)
- 院(50310)
- 农业(49243)
- 州(48470)
- 经济学(47890)
- 技术(45146)
- 基金
- 项目(283428)
- 科学(223980)
- 研究(209996)
- 基金(204437)
- 家(177888)
- 国家(176171)
- 科学基金(152310)
- 社会(131777)
- 社会科(124827)
- 社会科学(124793)
- 省(111221)
- 基金项目(108149)
- 自然(98733)
- 教育(97690)
- 自然科(96471)
- 自然科学(96449)
- 自然科学基金(94725)
- 划(93621)
- 编号(86318)
- 资助(83585)
- 成果(69739)
- 重点(63398)
- 部(62371)
- 创(61505)
- 发(60478)
- 课题(59831)
- 创新(56902)
- 教育部(53791)
- 科研(53791)
- 国家社会(53739)
- 期刊
- 济(175552)
- 经济(175552)
- 研究(120015)
- 中国(81866)
- 学报(62185)
- 管理(61935)
- 科学(58604)
- 财(56827)
- 农(56739)
- 教育(53252)
- 大学(48255)
- 学学(44911)
- 技术(39866)
- 农业(39749)
- 融(34326)
- 金融(34326)
- 业经(29424)
- 经济研究(27934)
- 财经(27829)
- 经(23930)
- 问题(22285)
- 图书(22263)
- 业(21861)
- 科技(21618)
- 技术经济(20978)
- 理论(18724)
- 版(18694)
- 现代(18300)
- 坛(17798)
- 论坛(17798)
共检索到601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超 李文丽
创新策源能力评价面临指标难以选取、数据难以衡量的问题,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一个理想的可量化指标。本文从创新策源能力的内涵出发,将其划分为科研创新策源能力、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和产业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结合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与3类创新策源能力的对应关系,构建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改进后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京沪深2010—2018年创新策源能力进行评价对比。研究发现:北京的综合创新策源能力以及科研、技术、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均领先于上海和深圳,且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尤为突出;上海在科研创新策源方面最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深圳产业创新策源能力的增长性显著高于北京和上海。本文丰富了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且为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提供启示与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连燕华,石兵,刘学英,马晓光
本文研究了科学技术产出的形式和内容,探讨了用于描述国家科学技术产出的定量方法,设计了科学技术投入指数和产出指数,并利用这两组指数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关键词:
科技评价 科技投入指数 科技产出指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沈蓉
2017年1月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依照惯例,表彰和奖励了在国家科学研究、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从获奖名单不难看出以下特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共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除了二等奖有一个香港浸会大学的"自适应与高精度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项目获奖外,其余成果均被国内公立大学、政府机构或国企获得,民营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德才
诺贝尔奖即将迎来 100年华诞。回顾 100年历程,似乎已成为部分学者的心愿和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本文从 5个方面围绕科学研究的主体、对象,对物理、化学、生理及医学奖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自以为重要的、指导科学研究的某些结论。
关键词:
诺贝尔奖 科学技术 科学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刚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九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科学技术奖励方面的基本情况,并通过与“八五”期间的比较,对国家三大科技奖励获奖项目的数量和水平、获奖人员情况、获奖单位类型和推荐单位的获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裴世兰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郭俊华 徐倪妮
[目的/意义]创业人才是知识经济背景下重要的战略资源,比较研究各地政府出台的创业人才政策,寻找政策差异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方法/过程]基于Anders Lundstrom和Lois Stevenson提出的创业政策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市的创业人才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比较政策的核心内容。[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目前存在政策内容宽泛及政策运用失衡等问题,因此需完善相关领域政策的实施细则,优化不同维度下政策的组合结构及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申期
本文通过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技术政策演进历史,探讨了科学技术现代发展在哲学、经济、历史和政治方面的广泛意义,以及认识这种发展应有的新角度。为此,科学地确认科学技术政策在国家现代发展中的地位成为必然。此外,本文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在当代科技、经济、社会各领域中的重大贡献,分析了科学技术自身的利弊;论述了科学技术政策在国家的现实及政策的实现间的辩证关系;现代科学技术政策在参与竞争和承受风险方面的实质;制定科学技术政策的框架体系与结构设计;提出了科学技术政策进行国格风貌设计时的基点和视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双清
2013年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由我校农学院陈立云教授主持完成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柏连阳教授主持完成的"水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立云教授主持完成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项目历经20年的研究,育成制种安全、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利用该不育系选配了13个高产杂交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研制和发明了两用核不育系及杂交组合安全高产、高效种子生产新技术,解决了困扰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多年的主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10年度国家最高奖获得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王振义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师昌绪院士。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恩斌
基于2000—2019年京沪高铁沿线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匹配差分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京沪高铁整体上提升了通车城市的创新能力,距离通车时间越近提升效应越大,对沿线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和金融越发达的城市创新能力贡献越大;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创新能力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范围主要为邻近城市;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和创新活跃度对城市创新能力呈空间正溢出,人力资本、政府科技支持和外商投资呈空间负溢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印度国家科学技术和开发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印度科技研究中心,该中心隶属于印度政府科学和工业研究理事会,专门从事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1981年,该中心改名为国家科学技术和开发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海燕 苏丽荣 习怡衡
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必要条件。基于罗斯威尔和赛格菲尔德政策工具分类方法,结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与特点,构建政策文本二维分析框架,从均衡性、协调性入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171份政策文本,研究发现,环境型、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较多,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较少;政策工具在均衡性、协调性方面仍有不足,存在目标规划政策有待细化,政府购买、税收优惠以及关于“创新主体”的政策工具使用较少,政策工具不匹配等问题。提出加快出台政策细化措施、强化政府部门协同、探索吸引创新主体的政策、提高政策工具协调性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