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3)
- 2023(8902)
- 2022(7578)
- 2021(6996)
- 2020(5521)
- 2019(12870)
- 2018(12672)
- 2017(23659)
- 2016(13123)
- 2015(14679)
- 2014(14473)
- 2013(14350)
- 2012(14002)
- 2011(12986)
- 2010(13248)
- 2009(12037)
- 2008(11734)
- 2007(10478)
- 2006(9678)
- 2005(8888)
- 学科
- 济(58391)
- 经济(58331)
- 管理(29372)
- 业(28421)
- 地方(23278)
- 农(19219)
- 企(19170)
- 企业(19170)
- 中国(19062)
- 方法(15859)
- 业经(14401)
- 农业(13691)
- 学(13007)
- 数学(12237)
- 数学方法(12051)
- 地方经济(11977)
- 发(10916)
- 环境(10889)
- 融(10061)
- 金融(10058)
- 贸(9450)
- 银(9442)
- 贸易(9438)
- 银行(9421)
- 制(9303)
- 行(9268)
- 财(8948)
- 易(8932)
- 理论(8850)
- 技术(8680)
- 机构
- 学院(185657)
- 大学(182235)
- 研究(72968)
- 济(69500)
- 经济(67777)
- 管理(63529)
- 中国(54944)
- 理学(52665)
- 理学院(51753)
- 管理学(50693)
- 管理学院(50322)
- 科学(47701)
- 京(44040)
- 所(38437)
- 农(35820)
- 研究所(34909)
- 中心(32575)
- 财(31815)
- 范(31284)
- 江(31070)
- 师范(30974)
- 北京(29218)
- 业大(28454)
- 农业(27750)
- 州(27481)
- 院(26783)
- 师范大学(25112)
- 省(24449)
- 财经(23905)
- 科学院(22762)
- 基金
- 项目(120108)
- 科学(93203)
- 研究(89040)
- 基金(82786)
- 家(72986)
- 国家(72265)
- 科学基金(60292)
- 社会(54156)
- 社会科(51027)
- 社会科学(51013)
- 省(49603)
- 基金项目(44824)
- 划(41791)
- 教育(39084)
- 自然(38410)
- 自然科(37321)
- 自然科学(37307)
- 编号(36735)
- 自然科学基金(36578)
- 资助(33286)
- 发(33190)
- 成果(30297)
- 重点(27767)
- 课题(27513)
- 发展(26508)
- 展(26041)
- 部(24543)
- 创(24336)
- 创新(22769)
- 计划(22343)
共检索到301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项文惠 王伟 刘春蕙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京杭大运河的使用功能日趋多样化,除运输、灌溉外,土地、文化、旅游等价值也不断扩张。本文以大运河(杭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前期保护及其旅游开发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级保护、建设廊道的建议;同时,以构建旅游产品体系为重点,研究旅游的进一步开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京祥 刘雨平
随着发展环境的变迁,京杭大运河的功能与价值发生了新的转换,其在国家经济、交通、文化等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文章以大运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扬州段为研究实证,论述了沿运河开发的意义、内涵和总体要求,针对当前沿运河地区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提出了产业、空间、环境管制等相关战略,为全国其他沿大运河地区的空间发展提供了全面、典型的借鉴。
关键词:
大运河 区域发展 空间利用 扬州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昊 贾铁飞
以京杭大运河长三角地区扬州至杭州段为研究区域,在归纳沿线7个城市运河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配套设施和线路策划等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运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古运河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1)保护古运河遗产;(2)改善水质,控制货运船只;(3)整合城市文脉;(4)丰富古运河旅游内容。通过比较古运河遗产廊道保护模式与古运河旅游点轴开发模式发现:两种模式在实施流程和操作对象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由两种模式形成的古运河保护与开发的空间格局拟合很好,共同构成了古运河旅游开发的基本空间模式。构建了景区、城市和区域3个尺度的运河旅游节点与发展轴线,并指出影响古运河旅游空间范围的因素。
关键词:
古运河旅游开发 空间模式 长江三角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爱斌 王春华 阮俊安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成为各类污水的受纳场所,运河水体长期达不到功能区的要求。1990~2002年的水质监测表明,运河水体污染属于耗氧型和富营养型有机污染。运河两岸截污纳管和引水冲污工程明显改善了运河水质,多数污染因子从2001年开始达标。治理运河污染的策略,首先是截污纳管以控制污染源,通过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污染源,得出主要污染源80个,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NH3-N,据此提出截污纳管的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
运河 水质 污染治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仁伟 王子凡 戴思兰
在明确了地被植物概念的基础上,对京杭大运河通州段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地区共采用地被植物41种,其中主要为矮生灌木类和宿根草本类植物,缺少野生乡土地被植物的采用。地被应用形式基本以片状丛植和灌木色块修剪为主,较为单调和生硬。针对此现状,作者提出应用乡土地被植物、注重多种地被植物的组合配置等几点建议。
关键词:
地被植物 应用方式 通州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叡 李云梅 王桥 吕恒 金鑫 王彦飞
以京杭大运河无锡段2003年7月和12月两景SPOT-5正射影像为数据源,结合断面水质数据,利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以监测断面为中心的缓冲区距离的空间变化与水质监测指标之间有很明显的响应关系,建立的模型显示,丰水期DO、CODMn、BOD5、TN和TP的最大响应宽度分别为100、100、300、200和100 m,枯水期的最大响应宽度则为5002、003、004、00和200 m。运河的水质污染主要受离河岸较近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耕地上产生的农业污水、商业和工业中的废水以及大面积裸地上居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产生的污水是导致...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空间统计 水质响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俞孔坚 李迪华 李伟
从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提出对京杭大运河价值的初步认识:京杭大运河具有四大基本价值:(1)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起到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2)作为区域城乡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保障,具有输水、航运和灌溉等现实功能的价值;(3)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价值,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格局;(4)运河还具有作为潜在的休闲通道的价值,是国民身心再生和教育的战略性资源。强调只有用完全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运河廊道,并处理好现实的功能需要与这些价值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保护和利用好运河遗产及其相关资源,使之在当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建设遗产廊道的方式、结合南水北调和东部生态安全格局及中国南北生态休闲廊道的建设,将保护与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国家战略。当务之急是:(1)应用"反规划"理念进行运河的整体保护规划;(2)展开资源摸底,全面掌握大运河遗产廊道资源情况;(3)制定整体性的管理和发展战略;(4)以申报世界遗产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建立大运河区域间协作机制。任何单一的价值观(如从单一的输水功能考虑)和单一的工程措施,都将给中国大地上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历史文化、生态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不可挽回的遗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永金 李胜虎 赵立霞 刘加珍
以漕运为目的的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会通河的开凿促进了聊城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文化的空前繁荣。本文以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聊城市在运河中的地位及运河开通对聊城经济、文化的影响,这对进一步开发运河文化资源,推动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学术意义。
关键词:
聊城市 京杭运河 运河文化 经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晓储 黄利斌 刘爱娟 蔡顺章 于洪林
在苏北京杭大运河堤引种栽培杉木研究结果表明,粗放经营林分,19a时H12.30m,D1.319.1cm,立木蓄积量224.0m3/hm2,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达147.12t/hm2,中径材占51.1%,小径材占46.6%;集约管抚林分,13a时H11.90m,D1.315.1cm,立木蓄积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达204.73m3/hm2和111.05t/hm2,中小径材各占48.4%。广西融水良种杉木,7a时H7.39m,D1.38.9cm,幼林蓄积量达129.64m3/hm2,比同龄本省杉木高1.4倍
关键词:
江苏北部,京杭大运河堤,杉木,引种,栽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冷南羲 孔子南 桑耘
2014年中国大运河的成功申遗标志着我国运河开发进入“后申遗”阶段,统筹好保护、传承与利用的关系成为其建设的核心要务。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夜游经济与大运河建设是其关注重点。夜游产业作为夜间经济有机组成部分,在拉动市场内需、促进区域发展等层面发挥积极作用。大运河资源为夜游产业开发提供支撑,夜游产业为大运河资源转化提供路径,定制化策略是衔接二者的桥梁,文旅融合是推动二者的动力。杭州是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与实践先行者,对大运河杭州段夜游产业定制化开发路径进行分析,可为我国大运河夜游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运河 夜游 定制化 文旅融合 杭州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新燕 金华 倪依纯
对京杭运河江苏段在航道建设、货运能力提升、生态整治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开发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及其本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了建设高效益的经济长廊、高产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的发展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亚男 陈喜波
基于全域的、历时态的视角对京杭大运河的多重价值进行了基本判断,结合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2035)的相关内容,对运河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策略进行了分析,重点提出了从层积的景观遗产管理角度,以全域治理的思路对其活化利用框架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大运河整体性系统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包括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双维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全域 历时态 京杭大运河 景观遗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舒涵 王长松
运河遗产空间蕴含丰富景观资源,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成基于景观的地方意象,其中,声音景观作为感知地方与空间的关键路径,对于遗产保护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索了运河遗产空间内感知主体对于声音景观的感知、偏好和行为,研究发现:(1)从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和功能结构来看,位于不同街区位置的空间类型与声音景观的感知和偏好直接相关,越靠近运河河道,感知主体的积极情感相对越强烈,京杭运河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音景观提供了相对积极的感知空间。(2)环境功能一定程度影响了感知主体对该地声音景观类型的心理预期,从而决定了对声音元素的情感偏好。在同一街区的不同地点,感知主体受环境与心理作用的影响,对不同声音景观元素的感知程度和偏好程度不同。(3)不同声音类型对感知主体情感偏好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中应重视对于声音景观的建设和维护,为运河遗产空间内历史街区的空间规划实践提供参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帆
本文从分析运河沿线垄断性旅游资源、市场对运河旅游的感知和偏好程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改善情况,以及沿线地区对运河不断整治和古运河旅游项目开发的积极性等因素入手,阐明了大运河旅游开发和旅游线路开辟的潜力。
关键词:
大运河 大运河旅游线 旅游开发 潜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谅闻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城市原有的旅游环境容量显得狭小 ,杭州亦然。为了扩大西湖的旅游环境容量 ,杭州建设部门采用扩大和改造原有景区 ,重建和复兴湮没景区 ,筹划和开发生态旅游区以及增设主题公园、景点公园等措施。这些措施除个别地方的建筑与环境尚有不协调之处外 ,绝大多数都是行之有效的 ,对其他旅游城市继续开发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继续开发 旅游城市 杭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