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7)
2023(3550)
2022(3217)
2021(2926)
2020(2547)
2019(6039)
2018(5935)
2017(11653)
2016(6562)
2015(7350)
2014(7181)
2013(7239)
2012(6948)
2011(6413)
2010(6436)
2009(5975)
2008(5754)
2007(4989)
2006(4591)
2005(4094)
作者
(22479)
(19003)
(18695)
(17604)
(11554)
(9095)
(8363)
(7624)
(7182)
(6719)
(6428)
(6360)
(6132)
(6080)
(5998)
(5806)
(5711)
(5526)
(5377)
(5322)
(4984)
(4670)
(4628)
(4409)
(4380)
(4240)
(4138)
(3937)
(3865)
(3864)
学科
(29067)
经济(29031)
管理(15605)
(14497)
方法(11689)
(11272)
企业(11272)
(10741)
数学(10285)
数学方法(10177)
土地(8159)
地方(7353)
(7258)
中国(6620)
(5790)
农业(4903)
业经(4672)
经济学(4668)
(4469)
环境(4336)
问题(4070)
(4000)
贸易(3999)
(3829)
地方经济(3814)
(3757)
(3677)
资源(3495)
理论(3382)
(3350)
机构
大学(94958)
学院(92637)
研究(40053)
(34230)
经济(33435)
管理(31606)
中国(29570)
科学(28963)
理学(26860)
理学院(26396)
(26003)
管理学(25664)
管理学院(25546)
(25436)
(23017)
研究所(21349)
农业(20735)
业大(20093)
北京(17123)
中心(17096)
(14986)
(14689)
(14688)
(14590)
农业大学(13489)
科学院(13460)
(13096)
(12638)
师范(12378)
实验(11671)
基金
项目(66279)
科学(51001)
基金(47941)
(45405)
国家(45065)
研究(40971)
科学基金(36665)
自然(27329)
自然科(26645)
自然科学(26632)
自然科学基金(26146)
基金项目(25645)
(25401)
社会(24702)
(23554)
社会科(23226)
社会科学(23216)
资助(20175)
教育(17818)
重点(15920)
计划(15776)
(14817)
编号(14644)
科技(14471)
(14099)
科研(13409)
(13193)
创新(12460)
课题(11718)
(11701)
期刊
(39561)
经济(39561)
研究(26047)
中国(24758)
学报(23760)
(22315)
科学(21112)
大学(16442)
学学(15535)
农业(15160)
管理(11842)
(10312)
(8384)
教育(7840)
资源(7703)
业大(6980)
经济研究(6253)
(6204)
金融(6204)
技术(6112)
业经(6075)
(5637)
财经(5533)
农业大学(5489)
问题(5310)
林业(5276)
国土(4954)
科技(4909)
(4803)
中国农业(4669)
共检索到145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叡  李云梅  王桥  吕恒  金鑫  王彦飞  
以京杭大运河无锡段2003年7月和12月两景SPOT-5正射影像为数据源,结合断面水质数据,利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以监测断面为中心的缓冲区距离的空间变化与水质监测指标之间有很明显的响应关系,建立的模型显示,丰水期DO、CODMn、BOD5、TN和TP的最大响应宽度分别为100、100、300、200和100 m,枯水期的最大响应宽度则为5002、003、004、00和200 m。运河的水质污染主要受离河岸较近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耕地上产生的农业污水、商业和工业中的废水以及大面积裸地上居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产生的污水是导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爱斌  王春华  阮俊安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成为各类污水的受纳场所,运河水体长期达不到功能区的要求。1990~2002年的水质监测表明,运河水体污染属于耗氧型和富营养型有机污染。运河两岸截污纳管和引水冲污工程明显改善了运河水质,多数污染因子从2001年开始达标。治理运河污染的策略,首先是截污纳管以控制污染源,通过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污染源,得出主要污染源80个,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NH3-N,据此提出截污纳管的污染治理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京祥  刘雨平  
随着发展环境的变迁,京杭大运河的功能与价值发生了新的转换,其在国家经济、交通、文化等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文章以大运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扬州段为研究实证,论述了沿运河开发的意义、内涵和总体要求,针对当前沿运河地区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提出了产业、空间、环境管制等相关战略,为全国其他沿大运河地区的空间发展提供了全面、典型的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仁伟  王子凡  戴思兰  
在明确了地被植物概念的基础上,对京杭大运河通州段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地区共采用地被植物41种,其中主要为矮生灌木类和宿根草本类植物,缺少野生乡土地被植物的采用。地被应用形式基本以片状丛植和灌木色块修剪为主,较为单调和生硬。针对此现状,作者提出应用乡土地被植物、注重多种地被植物的组合配置等几点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俞孔坚  李迪华  李伟  
从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提出对京杭大运河价值的初步认识:京杭大运河具有四大基本价值:(1)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起到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2)作为区域城乡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保障,具有输水、航运和灌溉等现实功能的价值;(3)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价值,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格局;(4)运河还具有作为潜在的休闲通道的价值,是国民身心再生和教育的战略性资源。强调只有用完全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运河廊道,并处理好现实的功能需要与这些价值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保护和利用好运河遗产及其相关资源,使之在当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建设遗产廊道的方式、结合南水北调和东部生态安全格局及中国南北生态休闲廊道的建设,将保护与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国家战略。当务之急是:(1)应用"反规划"理念进行运河的整体保护规划;(2)展开资源摸底,全面掌握大运河遗产廊道资源情况;(3)制定整体性的管理和发展战略;(4)以申报世界遗产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建立大运河区域间协作机制。任何单一的价值观(如从单一的输水功能考虑)和单一的工程措施,都将给中国大地上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历史文化、生态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不可挽回的遗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项文惠  王伟  刘春蕙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京杭大运河的使用功能日趋多样化,除运输、灌溉外,土地、文化、旅游等价值也不断扩张。本文以大运河(杭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前期保护及其旅游开发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级保护、建设廊道的建议;同时,以构建旅游产品体系为重点,研究旅游的进一步开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永金  李胜虎  赵立霞  刘加珍  
以漕运为目的的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会通河的开凿促进了聊城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文化的空前繁荣。本文以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聊城市在运河中的地位及运河开通对聊城经济、文化的影响,这对进一步开发运河文化资源,推动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学术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晓储  黄利斌  刘爱娟  蔡顺章  于洪林  
在苏北京杭大运河堤引种栽培杉木研究结果表明,粗放经营林分,19a时H12.30m,D1.319.1cm,立木蓄积量224.0m3/hm2,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达147.12t/hm2,中径材占51.1%,小径材占46.6%;集约管抚林分,13a时H11.90m,D1.315.1cm,立木蓄积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达204.73m3/hm2和111.05t/hm2,中小径材各占48.4%。广西融水良种杉木,7a时H7.39m,D1.38.9cm,幼林蓄积量达129.64m3/hm2,比同龄本省杉木高1.4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亚男  陈喜波  
基于全域的、历时态的视角对京杭大运河的多重价值进行了基本判断,结合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2035)的相关内容,对运河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策略进行了分析,重点提出了从层积的景观遗产管理角度,以全域治理的思路对其活化利用框架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大运河整体性系统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包括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双维度的基本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昊  贾铁飞  
以京杭大运河长三角地区扬州至杭州段为研究区域,在归纳沿线7个城市运河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配套设施和线路策划等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运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古运河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1)保护古运河遗产;(2)改善水质,控制货运船只;(3)整合城市文脉;(4)丰富古运河旅游内容。通过比较古运河遗产廊道保护模式与古运河旅游点轴开发模式发现:两种模式在实施流程和操作对象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由两种模式形成的古运河保护与开发的空间格局拟合很好,共同构成了古运河旅游开发的基本空间模式。构建了景区、城市和区域3个尺度的运河旅游节点与发展轴线,并指出影响古运河旅游空间范围的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新燕  金华  倪依纯  
对京杭运河江苏段在航道建设、货运能力提升、生态整治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开发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及其本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了建设高效益的经济长廊、高产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的发展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国祥  
战略思考的本意是指京杭运河江苏段的渠化应以未来为基础,为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而做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策划和谋略,以防止在治理京杭运河江苏段的过程中出现见木不见林的战略偏见与短视。京杭运河江苏段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因而,渠化的中心内容是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官宝红  李君  曾爱斌  邓劲松  张军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宏  何政伟  安艳玲  张聪  邓辉  
利用2009年TM影像和11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同时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上,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水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响应模型。由相关性分析得:从缓冲区尺度到子流域尺度,建设用地与氨氮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变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36;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则由普通正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6。耕地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增加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3;与氨氮的相关系数也增加到0.782;而耕地与溶解氧则由缓冲区尺度的一般负相关变为子流域尺度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0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雪松  李琪  高俊峰  黄佳聪  
以2018年常州市50个水质监测断面的5个水质指标(NH_3-N、COD_(Mn)、BOD_5、TN和TP)为基础数据,利用SPERAMAN、RDA等多种数学统计方法,从不同地形(丘陵和平原)和不同空间尺度的河流滨岸带缓冲区(25、50、200、500和1 000 m)探究水质指标对滨岸带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以期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建议。结果显示:(1)丘陵区水质指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更强。丘陵区在25和200 m缓冲带上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指标的解释度较高,而平原区在50 m缓冲带上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指标的解释度较高;(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指标的影响不同。林地、园地和水质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耕地、住宅用地和水质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研究表明,在面向水质目标的水环境管理中,丘陵区应注重优化距离滨岸带200 m范围以内的土地利用类型,而平原区至少在距离滨岸带50 m以内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类型的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