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8)
- 2023(13593)
- 2022(11576)
- 2021(10782)
- 2020(9231)
- 2019(21149)
- 2018(20980)
- 2017(40725)
- 2016(22135)
- 2015(24823)
- 2014(24468)
- 2013(24478)
- 2012(22340)
- 2011(19759)
- 2010(19704)
- 2009(18266)
- 2008(18175)
- 2007(15916)
- 2006(14006)
- 2005(12486)
- 学科
- 济(95087)
- 经济(94968)
- 业(90533)
- 企(82802)
- 企业(82802)
- 管理(77901)
- 方法(42337)
- 数学(32886)
- 数学方法(32550)
- 业经(30899)
- 财(29240)
- 农(28855)
- 务(22197)
- 财务(22138)
- 财务管理(22118)
- 中国(21414)
- 企业财务(20951)
- 农业(20722)
- 地方(20193)
- 技术(19478)
- 和(18026)
- 理论(17433)
- 学(17224)
- 制(17155)
- 贸(16449)
- 划(16441)
- 贸易(16439)
- 易(15825)
- 策(15389)
- 环境(14068)
- 机构
- 学院(315931)
- 大学(313055)
- 管理(132260)
- 济(126901)
- 经济(124350)
- 理学(114062)
- 理学院(112826)
- 管理学(111210)
- 管理学院(110617)
- 研究(101304)
- 中国(76734)
- 京(69032)
- 科学(62856)
- 财(57793)
- 农(52014)
- 所(50693)
- 业大(47725)
- 财经(46386)
- 江(46196)
- 研究所(46017)
- 中心(45247)
- 北京(43958)
- 经(42157)
- 农业(40894)
- 范(38814)
- 师范(38485)
- 州(37577)
- 院(37158)
- 经济学(36391)
- 商学(35502)
- 基金
- 项目(214592)
- 科学(169444)
- 研究(158265)
- 基金(155673)
- 家(134681)
- 国家(133473)
- 科学基金(116294)
- 社会(99158)
- 社会科(93931)
- 社会科学(93908)
- 省(84083)
- 基金项目(83614)
- 自然(76420)
- 自然科(74620)
- 自然科学(74603)
- 自然科学基金(73273)
- 教育(70492)
- 划(70031)
- 编号(64839)
- 资助(63591)
- 成果(50971)
- 重点(47207)
- 创(46826)
- 部(46481)
- 发(46040)
- 课题(43518)
- 创新(43011)
- 业(42518)
- 科研(40793)
- 项目编号(40284)
- 期刊
- 济(143100)
- 经济(143100)
- 研究(92008)
- 中国(55784)
- 管理(52096)
- 农(47586)
- 财(46433)
- 学报(46381)
- 科学(44626)
- 大学(35405)
- 农业(33510)
- 学学(33369)
- 教育(30959)
- 技术(28682)
- 业经(25682)
- 融(24945)
- 金融(24945)
- 财经(22249)
- 经济研究(21499)
- 业(19836)
- 经(19029)
- 问题(18752)
- 技术经济(17472)
- 现代(16320)
- 科技(15632)
- 理论(15073)
- 图书(15056)
- 商业(14779)
- 财会(14767)
- 资源(14030)
共检索到461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彭新育 王晓衡
在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独角兽企业发展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现状,将其与北京、上海独角兽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独角兽企业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针对措施。
关键词:
独角兽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 对比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霞 古钰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子奕 郝睿 周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所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东京湾区及旧金山湾区就经济辐射效应、区域协同效应及配套设施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粤港澳湾区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白鑫 艾希
由于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人才与内地人才的特点和属性存在差异,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关于这两类人才的引进政策存在较大区别,并且这种差异性会在很大层面上影响政策评估的结果。为此,从人才属地分类视角出发,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的人才需求,并结合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的公共政策执行互动模型,从政策执行者和受政策影响者利益角度对比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对内地人才和港澳地区人才引进政策的异同,以及从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相互调试的角度分析不同人才引进政策施行原因。研究发现:根据人才的市场机制、需求情况及资源配置3个维度,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政策执行地本身,在引才标准方面以引进高端精准的内地人才为导向,对于港澳地区人才的引进则以青年人才为突破点,在引才领域方面均倾向于理工科领域,文化领域则多针对内地人才;两种属地的人才作为政策接受者享受不同程度的个税优惠、购房优惠等。粤港澳大湾区在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时,不仅需要考虑作为政策执行者本身的利益,还需要重视政策接受者的需求,具体要健全区域性人才引进机制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引进人才合作模式,推动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并进一步引导港澳青年坚定政治立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人才强国建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静 谭颖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需进一步深化中山与港澳的合作。本文通过探讨中山与港澳合作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合作、青年创业三大合作平台,建设人才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两个支撑点,推进金融、土地、审批、认证四项制度创新,深化中山与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合作 制度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灿芳 梁俊芬 黄红星
定量分析珠三角九市农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其发展优势在于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发展短板在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偏低和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不足;综合分析粤港澳三地在科技创新、装备制造、金融、会展等领域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方向为:全球农业种业创新中心、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和制造中心、养生食品研发中心、国际农业交流交易中心、国家农业全面对外开放先行区和农业金融创新服务试验区;并从顶层设计、人力资本、财政投入、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建设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都市农业 粤港澳大湾区 方向 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如 唐明琴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信用经济阶段,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势在必行。因此,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的背景,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的优势和重要性,以及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信用合作机制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连锋
从经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以粤港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2017年9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湾区内城市群的开放度、政府调控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算大湾区历年的经济效率,并采用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大湾区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湾区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效率显著高于其他9个内地城市,大湾区整体经济效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同时,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属于"高-高"型空间关联,其余9个内地城市属于"低-低"型空间关联,大湾区内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进出口额、政府财政支出等指标对湾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效率 空间溢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光辉 章海源 梁明 李俊 付丽 杜国臣 王拓 肖新艳 齐冠钧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个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8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的综合优势,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以推动粤港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广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未来应加快沿海城市带发展,以港深为核、珠江为轴、沿海为带,形成"T"字型空间结构,发展包括五大城市圈等23座城市,构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圈"的空间结构。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以开放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内经济辐射功能与对外国际化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露 刘梨进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其设立能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事实已被广泛证明。然而,关于其对地区“软实力”-环境等是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评估却鲜有涉及。本文基于珠三角2010—2018年1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地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够降低城市的废气及废水排放,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此结果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湾区建设中,中型规模的城市减污效应最大,而小型规模城市减污效应则较弱。机制分析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创新能力及产业结构提升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城市规模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在改善区域城市环境方面具有协同性。
关键词:
大湾区建设 环境治理 双重差分 中介效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庆 胡洪曙 王斐然
税收协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税收竞争程度以及企业税收遵从成本。本文首先从来源地征税还是居住地征税、基于共同的统一企业税基、适当权力自主原则等角度出发,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所得税税收管辖权、税基和税率协调的建议。在个人所得税协调方面,本文认为其征税范围应尽可能趋同但港澳地区的税率可适当调低,且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以促进内地对港澳居民的吸引力。在间接税协调上,本文提出了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推行增值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尽量趋同消费税税基、实施适当差异化的税率设计,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关税互免、扩大“原产地标准”内涵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余淼杰 梁庆丰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愈发突出。本文从国际国内的横向对比和历史纵向对比两个角度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大湾区发展的四个重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笔者为大湾区的发展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以期大湾区未来的发展能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