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71)
- 2023(3370)
- 2022(2920)
- 2021(2769)
- 2020(2492)
- 2019(5637)
- 2018(5746)
- 2017(10131)
- 2016(6142)
- 2015(6860)
- 2014(7000)
- 2013(7013)
- 2012(7016)
- 2011(6642)
- 2010(7114)
- 2009(6740)
- 2008(6935)
- 2007(6332)
- 2006(5799)
- 2005(5636)
- 学科
- 济(22779)
- 经济(22734)
- 管理(14756)
- 业(13381)
- 学(12733)
- 企(11432)
- 企业(11432)
- 方法(7318)
- 中国(7274)
- 理论(6445)
- 农(6083)
- 制(5675)
- 财(5512)
- 教育(5440)
- 数学(5075)
- 业经(5005)
- 数学方法(4873)
- 银(4749)
- 银行(4724)
- 和(4641)
- 行(4568)
- 融(4482)
- 金融(4478)
- 经济学(4309)
- 地方(4166)
- 农业(4002)
- 体(3605)
- 策(3514)
- 贸(3254)
- 贸易(3249)
- 机构
- 大学(97790)
- 学院(91371)
- 研究(36990)
- 济(33052)
- 经济(32160)
- 管理(30200)
- 中国(27787)
- 理学(24891)
- 科学(24499)
- 理学院(24455)
- 管理学(23829)
- 管理学院(23648)
- 京(22008)
- 所(20288)
- 农(18739)
- 研究所(18468)
- 财(17562)
- 江(17024)
- 中心(16435)
- 范(16124)
- 师范(15937)
- 农业(14837)
- 北京(14133)
- 业大(13897)
- 财经(13319)
- 师范大学(13184)
- 州(12747)
- 院(12549)
- 省(12235)
- 经(11952)
- 基金
- 项目(54774)
- 科学(42264)
- 基金(39628)
- 研究(38467)
- 家(35523)
- 国家(35218)
- 科学基金(28651)
- 社会(22961)
- 社会科(21450)
- 社会科学(21442)
- 省(20427)
- 基金项目(20218)
- 自然(19475)
- 自然科(19004)
- 自然科学(18996)
- 教育(18886)
- 自然科学基金(18663)
- 划(18488)
- 资助(16388)
- 成果(15716)
- 编号(15556)
- 重点(13017)
- 部(12348)
- 课题(11370)
- 发(11103)
- 创(10779)
- 科研(10768)
- 计划(10466)
- 大学(10427)
- 教育部(10305)
共检索到155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宇
美国学者亨克的《王阳明哲学》是英语世界最早的王阳明作品选集,长期以来影响巨大。但是亨克并未交代自己所翻译的中文底本为何书,直到1964年,倪德卫才考证出亨克翻译的是明末余姚人施邦曜辑评的《阳明先生集要》,但此书在清末民国初年版本很多。本文对比了《阳明先生集要》的各种版本,最后考证出亨克所翻译的是上海明明学社铅印的《学部校正阳明先生集要》;通过与中文底本的比较,可以发现亨克《王阳明哲学》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
王阳明 亨克 英译本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承
王阳明的心学,不是个体心性满足的玄虚之学,而是具有追求公共之善、实现公共关怀等"公共性"维度的思想。"心体"与"良知"所蕴含的"公共性"维度,是王阳明哲学"公共性"思想的基石;"万物一体"与"三代之治"等秩序设想,体现了王阳明哲学对于公共之善以及良好公共生活的追求;王阳明个人的讲学事业以及他所推行的"乡约"制度,也展现了王阳明为落实其思想中的公共关怀所做的实践努力。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公共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进
出于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心学传统和现代性的处境,徐复观力图将阳明心学构建为一种普遍性的"政治哲学",使之能够成为现代政治实践的原则和指导。因此,徐复观极力反对方东美以西方哲学的"架子"、"格套"来解释阳明心学,认为这样的解释容易将阳明心学流入玄想和思辨的概念游戏,从而使之失去对现实政治的指导和构建作用。政治实践要求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实践("事功"),所以必须要求阳明心学在自身思想内部为"事"提供坚实可靠的根据来源。徐复观基于阳明"知行本体"的论述,对"知行合一"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认为"致良知"即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新民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一生思想发展最引人注目的转折性事件,以其为中心线索展开多方面的分析,即可看到他"悟道"之前实有一个长期渐修的过程,主要是如何透过方法证入形上本体,从而获得"读书学作圣贤"的本体论依据。"悟道"之后亦有一个境界不断升华圆融的发展过程,主要是依据本体开出修行实践方法,从而旁助他人同自己一样证入形上本体。他的哲学可说是生命的本体的实践哲学,不仅要在体用关系上将本体界与现象界打通,而且更要在现实生活中将本体实践、道德实践、政治实践合为一体,从而建构一个充满了良知温暖和天理精神的人文化成世界。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晓东 赖启福
从哲学视角出发,立足于森林的爱与用,从3个维度分析王阳明和墨子关于自然之爱的不同方式和取用自然的不同评价体系,以及爱与用的不同形上保证。爱是一种情感,用是一种行为。如何保证情感与行为之统一,二人均给出了体系化思想论证。于爱之层面,王阳明的一体之仁与墨子的兼爱交相辉映;于用之层面,王阳明的"知善知恶"与墨子的"合其志功"各显神通;于爱用统一层面,王阳明的"自然的条理"与墨子的天志明鬼相得益彰。以墨子的天志为底线,以王阳明的条理为延伸,为森林经营管理行为划定基本的底线和界限,才能为森林经营管理的效率开辟道路。
关键词:
森林 环境伦理 王阳明 墨子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恒武 陈名扬
"贵阳讲学"是阳明心学的重要形成期,在阳明心学形成史上与"龙场悟道"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先学有关王阳明贵阳讲学的这一段史实语焉不详,且互有龃龉。《元山文选》所收席书致王阳明系列书简和《送别阳明王先生序》述及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的历史细节,这批文札可证:正德三年(1508年)夏至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这一时段内阳明曾一度应毛科之邀讲学于贵阳文明书院;正德四年(1509年)闰九月至同年十二月,阳明受席书邀请再度莅文明书院执教;文明书院是席书与王阳明相识相知的主要平台,两人在对"举业之学"的态度及《春秋》宗旨之理解等方面有颇多契合,在文明书院讲学期间王阳明还与席书就朱陆异同之辨、知行合一等论题进行了思想交流。
关键词:
王阳明 文明书院 席书 系列书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畅
阳明学派"以慎独为宗旨者多矣"。而阳明后学对慎独的诠释,有一个从侧重"独知"到反对以"知"解独的转向。这一转向源于阳明"良知即是独知"说在中晚明时代引发的诠释困境。在宋明理学中,朱子与阳明都以"独知"解释慎独,但阳明学派的心学立场导致"独"被局限在心的领域,由此引发阳明后学对于终极本体的解释方向和工夫下手处的激烈论辩,构成难以调和的工夫论困局。晚明时期刘宗周创造性地提出新未发已发说(体用论),以"自好自恶"取代"独知",解决了这一理论困局。刘宗周的诠释转向具有独特的思想效应,其学说与明清思想转型有着内在的
关键词:
慎独 诚意 明清思想转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道宇
王阳明提出"圣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并以"通"释"圣"从而形成了万物一体的"通人"教育主张。一是"通天"以实现心与物的"互通互构":通过以心开物的活动,使万物之理在心中显现出来,同时使心的意识能力得以提升;二是"通融"以实现各种文化间的"互联互鉴":拆除文化藩篱使百家文化互联互融,借鉴他者文化使自身文化升华并与世共享;三是"通化"以实现生命与学问的"互成互全":以生命实践成就知识学问,以知识学问提升生命品味与实践;四是"通情"以实现人类间的"同情互爱":在苦难面前相互同情,在幸福面前共建共享;五是"通生"以实现人与万物间的"和谐共生":使万物在"人之成人"中多元共生,使人在"成物"中"成己"。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晓鹏
早年自称"出入佛老三十年"的王阳明,中晚期则高扬自我良知的主体性精神,对佛老思想特别是道术进行了批判:其一,弃绝了道教的长生术,认为真正的良知学只需追求成德成圣即可成就长生久视之境。其二,否定有神论,以良知本体论代替了道教等传统有神论,并进一步否定各种鬼神、秘技、巫术等。其三,批判了佛老的出世观,指出佛老之弊正在于其丧失家庭和社会的道德责任的出世行为。当然,王阳明对佛老思想的批判也有其局限性,应作客观的分析评判。而王阳明一生与道家道教的这种复杂关系是具有典型性质的,可以成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
关键词:
王阳明 佛老 良知 批判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邹建锋
笔者近三年在对北京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多次申请阅读的基础上,以及对《中国古籍总目》、CALIS(高校古籍文献检索系统)、《中国地方志集成》、《北平国立图书馆甲库善本》、《阳明文献汇刊》、《王阳明全集》(旧本、新编本)、《王文成公全书》、《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等大型丛书的指引下,通过对数十种嘉靖、万历年间《阳明先生文录》查阅,大致对《阳明先生文录》版本源流主要划分为黄绾、钱德洪、佚名、董聪四种版本体系,黄绾、佚名、董聪本均为28卷本,钱德洪本为精心选编黄绾序本基础之上的重编24卷本,均发源于黄绾序刻《阳明先生存稿》本。黄绾序本保存不少王阳明轶文,其中王阳明公移散佚最为严重,多至数百篇。由于钱德洪多年不懈的努力,最终掌握阳明文集的编辑权,其精简版与续编版汇合体系获得大规模的流通,并在当时浙江巡抚胡宗宪的支持下,嘉靖三十七年24卷本《阳明先生文录》(文录5卷、外集9卷、别录10卷)获得广泛流通,并最终吸收在隆庆二年的《王文成公全书》中。阳明全书收录22卷本《阳明先生文录》(原四卷外集诗歌整合为2卷,别录次序提前至外集之前,为文录5卷、别录10卷、外集7卷),增加《语录》3卷(原11卷本《传习录》整合为3卷),《阳明先生文录续编》6卷(原本8卷,其中3卷公移),《阳明先生年谱》5卷,《世德记》(《阳明先生家乘》)2卷,总计38卷。目前学术界多采用的四部丛刊影印隆庆本,就源于隆庆38卷本,而其前身为苏州闻人邦正本与杭州胡宗宪本,均为钱德洪编辑。
关键词:
王阳明 阳明先生文录 版本源流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迎年
阳明心学高扬了文化理想,同时却也重视实现文化理想的途径或方法问题。由文化理想的超迈绝伦,阳明讲良知自知、良知独知、见在良知等,仿佛良知可以脱离一切"现象"而"千古见在"。由文化理想的实现问题,阳明讲贵在得师、教化兴行等,重视良知的公共化、天理化、圣贤化和政教化,又似乎良知只能透过具体生活"现象"而"有"。前者重视道德"本体"的呈露,是一种"良知现象学"。后者强调人生的"工夫"历程,是一种"教化现象学"。两者碰撞内嵌,揭示出阳明心学"自我教化-圣王教化"的复调结构。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教化 现象学 复调结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清文
王阳明对"良知"、"知行"等理论的阐发中,对"经"与"权"的问题多有涉及。他认为,作为现实的道德行为中应当遵循的规矩或准则,"经"的形而上的依据,只能从"良知"那里去寻求;通过"良知"对具体情境中的行为的正当性进行判断取舍的过程,就是"权"。经权统一的基本原理,是"知行合一";统一的现实路径,是"致良知"。王阳明的经权理论具有鲜明的启蒙色彩,对于主体价值的发现以及破除外在权威的束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王阳明 经权观 良知 致良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慕良
当前学界对于刘宗周思想的定位,多因其有改造王学之功而称其为王学之殿军,但对于其所理解王阳明之学是否即为得王学之"真",缺少一定的反思性思考。认真研读刘宗周阐述及评价王阳明思想的重要著作《阳明传信录》,对该书中刘宗周评"四句教"、"良知"、《大学》等按语与王阳明本人的思想作比照考察,发现刘宗周对于王阳明思想的"批评",实际是其对于"致良知"的"误读"。总体来看,刘宗周是继承于"湛学"的思维模式,将具有现象学意义上"自明性"前提的自然存在的"良知"理解为可界说的"知识性"存在,这种解读方式在学理上乃是"心学"之倒退。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或为合理把握刘宗周思想及梳理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良知 王阳明 刘宗周 《大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诸凤娟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是被贬谪在贵州龙场驿时与少数民族密切接触后逐渐形成的,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的民族平等观,从人性本善、心之本体、纯粹良知的形而上层面讨论民族平等问题,以及"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的民族差异观,强调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实际处境和风物习俗,根据不同民族的不同境况而合乎情理地区别对待,皆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他在贵州、广西置学校书院以讲学,传播心学思想和儒家礼义文化,客观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都起了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