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1)
2023(1644)
2022(1295)
2021(1271)
2020(1015)
2019(2199)
2018(2168)
2017(3307)
2016(2294)
2015(2464)
2014(2432)
2013(2437)
2012(2229)
2011(2079)
2010(2075)
2009(1827)
2008(1842)
2007(1679)
2006(1358)
2005(1170)
作者
(10197)
(8501)
(8497)
(7786)
(5248)
(4229)
(3818)
(3312)
(3312)
(3010)
(2950)
(2942)
(2838)
(2801)
(2761)
(2653)
(2646)
(2496)
(2478)
(2470)
(2398)
(2284)
(2166)
(2007)
(1962)
(1947)
(1916)
(1908)
(1886)
(1832)
学科
(4773)
经济(4770)
(4090)
管理(3794)
(3157)
(2418)
企业(2418)
方法(2045)
(2029)
(1891)
数学(1864)
生物(1766)
数学方法(1752)
水产(1733)
(1691)
虫害(1668)
病虫(1542)
病虫害(1542)
中国(1532)
及其(1470)
动物(1411)
(1325)
(1278)
防治(1260)
(1256)
(1202)
动物学(1170)
(1165)
税收(1164)
地方(1141)
机构
学院(34040)
大学(33284)
(16844)
研究(15153)
科学(14534)
农业(13933)
业大(11465)
(10060)
研究所(9563)
中国(9231)
农业大学(9200)
(8767)
实验(8409)
实验室(8196)
重点(7693)
(7671)
(7450)
(7063)
技术(7051)
(7035)
管理(6944)
经济(6797)
理学(6015)
中心(6005)
理学院(5829)
科学院(5817)
(5568)
管理学(5471)
管理学院(5443)
工程(5313)
基金
项目(26806)
(18693)
科学(18593)
国家(18576)
基金(18014)
科学基金(14007)
(12676)
研究(12307)
自然(12087)
自然科(11778)
自然科学(11762)
自然科学基金(11528)
(10630)
基金项目(9181)
科技(8924)
计划(8609)
资助(8122)
(6791)
重点(6713)
专项(6420)
(6044)
(5993)
教育(5889)
科研(5757)
(5576)
社会(5498)
创新(5356)
农业(5250)
社会科(5175)
社会科学(5170)
期刊
学报(16737)
(16103)
农业(10940)
大学(10925)
学学(10835)
科学(10620)
(7673)
经济(7673)
中国(7155)
研究(6169)
业大(6099)
农业大学(5480)
(5395)
(4104)
自然(3713)
自然科(3524)
自然科学(3524)
中国农业(3430)
管理(2926)
林业(2888)
科技(2817)
农林(2764)
(2764)
(2607)
技术(2483)
科技大(2369)
科技大学(2369)
农业科学(2213)
水产(2193)
教育(2070)
共检索到47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嘉琪   赵玲艳   邓雪盈   邓放明  
为了筛选产黑芥子酶的乳酸菌,从发酵萝卜叶与芥菜中分离得到39个菌株,利用氯化钯检测法测定黑芥子酶活性,从中筛选得到3株能有效降解生长环境中硫代葡萄糖苷的产黑芥子酶菌株(B244、161、602菌株),通过形态特性、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B244菌株为戊糖片球菌,161、602菌株为发酵粘液乳杆菌;对影响黑芥子酶活性的硫苷提取物浓度、蛋白胨添加量、起始pH和培养温度进行3株菌的单因素对比培养研究,戊糖片球菌显示出更高的黑芥子酶活性。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戊糖片球菌的产黑芥子酶最优培养条件为:在LB培养基中添加硫苷提取物至浓度为4.2 mmol/L,蛋白胨含量14.3 g/L、起始pH 6.9,在40 ℃,培养16 h,该菌株的黑芥子酶活性达117.2 U/L,较优化前提高152.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嘉琪   赵玲艳   邓雪盈   邓放明  
为了筛选产黑芥子酶的乳酸菌,从发酵萝卜叶与芥菜中分离得到39个菌株,利用氯化钯检测法测定黑芥子酶活性,从中筛选得到3株能有效降解生长环境中硫代葡萄糖苷的产黑芥子酶菌株(B244、161、602菌株),通过形态特性、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B244菌株为戊糖片球菌,161、602菌株为发酵粘液乳杆菌;对影响黑芥子酶活性的硫苷提取物浓度、蛋白胨添加量、起始pH和培养温度进行3株菌的单因素对比培养研究,戊糖片球菌显示出更高的黑芥子酶活性。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戊糖片球菌的产黑芥子酶最优培养条件为:在LB培养基中添加硫苷提取物至浓度为4.2 mmol/L,蛋白胨含量14.3 g/L、起始pH 6.9,在40 ℃,培养16 h,该菌株的黑芥子酶活性达117.2 U/L,较优化前提高152.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玉锋  韩雪梅  路福平  
[目的]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一株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方法]采用α-PNPG平板法筛选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进行鉴定。[结果]确定其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对该菌发酵豆浆前后糖尿病重要指标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检测,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_(50)为1.88mg/mL,比空白对照降低了26.06%。[结论]得到了一株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会贤  梅星星  蒋瑞瑞  郭克豹  孙向丽  康相涛  王彦彬  
【目的】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筛选优质乳酸菌,为制备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用30日龄健康青年鸡,取其盲肠内容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具有产酸能力的乳酸菌,对其进行耐pH 3.0胃酸和3g/L牛胆盐筛选试验及菌株生长曲线、产酸能力测定,并通过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菌株。最后对此菌株16SrrNA进行克隆测序,经BLASt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所取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L1~L9 9株乳酸菌,其中L2、L4和L9株耐pH 3.0和3g/L牛胆盐的综合能力较强。经过比较3株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发现L2菌株耐酸耐牛胆盐、生长迅速、产酸能力强,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义  胡锦蓉  刘萍  苗士达  柴秋儿  孙君社  
为获得共轭亚油酸 (CLA)乳酸菌的菌种 ,从酸菜汁中筛选出 1株CLA生成能力较强的的乳酸菌 ,发酵液中CLA生成量为 2 6 7 5 μg·mL-1。此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过氧化氢酶阴性 ,4 5℃下生长 ,15℃基本不生长。基于生化试验和培养基成分的利用情况 ,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经气相色谱检测 ,该菌种合成的CLA产物为c9,t11/t9,c11 CLA和t10 ,c12 CLA的混合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小雪  解春艳  顾振新  
从泡菜和酸奶中分离出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10株,筛选得GABA高产菌株B、BY和SS。3个菌株在含10 g.L-1谷氨酸钠(MSG)的MRS培养基中培养6 d,发酵液中GABA含量分别达到3.680、3.341和2.700 g.L-1。通过16S rDNA基因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菌株B和SS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subsp.lactis);菌株BY为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ub sp.therm ophilus)。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刘先  
从酸菜汁和生鲜奶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L3,应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改变基础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发酵温度、时间、pH等条件,探索其对乳酸菌L3胞外多糖生物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是乳酸菌产生多糖的良好碳源和氮源。该菌株胞外多糖的最佳生物合成条件为:初始pH值6.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h,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量为108.49mg·L-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  赵斌  张香美  李平兰  
试验利用溶钙圈法及牛津杯双层平板法,从国内外优良发酵肉品中分离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学鉴定,16SrDNA及种间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将菌株鉴定到种,并对其细菌素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初步确定细菌素种类。结果表明: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等干扰因素后,从分离纯化到的92株乳酸菌中筛选到一株对指示菌仍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L-ZS9,该菌株所产抑菌物质对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敏感,而α-淀粉酶对其活性基本无影响,因而确定L-ZS9为细菌素产生菌。经鉴定L-ZS9为类植物乳杆菌,进一步对菌株细菌素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表明,L-ZS9含有Ⅱb类细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曲均革  姚晓敏  朱鹏  严小军  
从宁波洋沙山海域采集样品,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共筛选到23株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根据复筛结果,选择其中一株高产碱性纤维素酶的海洋细菌MB117进行深入研究。经16S rDNA鉴定,MB117为交替假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 sp.)细菌。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MB117菌株培养的最适pH为7.0,1%接种量和10%装液量最利于产酶,低温有助于菌体生长和产酶。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酶反应的最适pH为9.0,pH 7.0~10.0范围内酶活力均可保持在85%以上;MB117菌株CMCase不耐高温,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艳霞  杨承剑  彭开屏  唐庆凤  唐振华  梁辛  李孟伟  李丽莉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0–90 d打包青贮发酵的甘蔗(Saccharum sinense)尾中分离得到20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API 50 CH生化试剂盒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产酸能力。结果显示,菌株Y42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株Y32、Y59是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其余的17株是植物乳酸杆菌(L. plantarum);分离的20株菌株在培养18 h后,菌株发酵液的pH可降低至3.70以下,Y67菌株的pH最低,为3.57。从甘蔗尾中分离的20株乳酸菌产酸能力均较强,具备良好的青贮潜力,可作为制备青贮饲料发酵剂的菌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新义  安双登  盛硕  苏海  
【目的】从11株野生大型真菌中筛选具有产漆酶活性的大型真菌,并对漆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产酶发酵条件优化,为将其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采集自安徽省琅琊山的11株真菌为材料,通过平板显色反应,筛选具有产漆酶活性的大型真菌菌株,再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方法优化大型真菌产酶培养基的组成,并对优化条件进行验证。【结果】1在供试的11株野生大型真菌中,有6株具产漆酶活性,占54.5%;其中有柄树舌灵芝(Ganoderma gibbosum)CZSWXY0001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其产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膏。2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g/L,酵母膏2g/L,K2HPO43.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婕  赵敏  卢磊  李慧玲  
为了筛选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细菌菌株,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1株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MM5。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MM5产甘露聚糖酶的活力达到1594U/mL,以MM5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得到诱变菌株LD24H4,酶活提高到3717U/mL。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LD24H4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分(g/L):魔芋粉20.0,干酪素2.5,NaCl1.0,MgSO40.5,KH2PO40.5,pH7.5。最适产酶培养条件:47℃,装液量90mL(250mL三角瓶),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刘兆普  赵耕毛  隆小华  刘冲  
从山东滨海盐碱地种植菊芋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能产菊粉酶的菌株46株,经过进一步的摇瓶复筛,获得了产菊粉酶能力较高的1株菌株,经初步鉴定为青霉Penicilliumsp.B01。在对其发酵条件优化后,确立了Penicilliumsp.B01最适宜的产酶条件为(g.L-1):菊芋提取液(EJA)120、酵母膏(YE)25、NH4H2PO42.5、NaCl 5.0、FeSO4.7H2O0.1、ZnSO4.7H2O 0.1,初始pH7,接种2.5×106mL-1的孢子悬浮液3.75%,250 mL的三角瓶中装40 mL的发酵培养基,在30℃、170 r.min-1下发酵3 d后菊粉酶活性最高可达2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丹  黄小丽  邓卉  冯杨  李斌  邹成义  屈东  
【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芥子碱、硫酸铜以及培养时间对芥子碱降解菌1(Sinapine-degrading Bacteria 1, SDB1)相关酶活力的影响,旨在探索SDB1中参与芥子碱降解的酶类以及影响酶活的因素。【方法】把30个SDB1的基础平板培养基平均分成1个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除基础培养基外不再添加其他成分;处理1组和处理2组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40和0.80 g/L的芥子碱;处理3组和处理4组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00和3.00 mmol/L的硫酸铜。收集培养液,测定培养2、4、6、8 d后菌液中淀粉酶、多酚氧化酶、β-葡萄糖苷酶、漆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①从对照组的结果看,SDB1具有一定的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40 g/L芥子碱培养8 d,SDB1淀粉酶的活力是对照组的2.32倍(P<0.01)和197.03%(P<0.01)、3.03(P<0.01)和5.70倍(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秋瑾   白长胜   尹珺伊   张军   王岩   田秋丰   王欢   曹禹   王振   薛沾枚   江波涛   钟鹏  
[目的]筛选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乳酸菌,为降低家禽尿酸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测定26株乳酸菌细胞内容物(CFE)对XOD的体外抑制能力,从中筛选出抑制率较高的菌株进行细胞代谢物(CFS)对XOD抑制率的测定,并对其人工胃肠液耐受性、抗菌药物敏感性、安全性等特性进行评价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4株乳酸菌A2、A6、SC、SN的CFE对XOD的抑制率分别为23.41%、27.45%、24.47%、27.23%,CFS对XOD的抑制率分别为14.26%、17.02%、22.34%、19.57%。4株乳酸菌经人工胃肠液处理后的活菌数保持在10~8 CFU·mL~(-1)以上;对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抗菌药物敏感;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A2菌株鉴定为副干酪乳杆菌,A6菌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SC菌株鉴定为短乳杆菌,SN菌株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小鼠分别连续腹腔注射A2、A6、SC、SN菌液两周后,未见死亡及器官病变。[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能够抑制XOD活性的4株乳酸菌,其具有良好的益生性和安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