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5)
2023(8293)
2022(7469)
2021(6861)
2020(6135)
2019(14574)
2018(14470)
2017(28287)
2016(15643)
2015(18181)
2014(18408)
2013(18559)
2012(17590)
2011(15948)
2010(15880)
2009(14767)
2008(14819)
2007(13514)
2006(11624)
2005(10260)
作者
(47637)
(39987)
(39831)
(37928)
(25211)
(19578)
(18493)
(15753)
(15131)
(14290)
(13518)
(13433)
(12719)
(12559)
(12426)
(12389)
(12387)
(11664)
(11533)
(11526)
(9972)
(9857)
(9754)
(9148)
(9099)
(8997)
(8989)
(8807)
(8166)
(8089)
学科
(67821)
经济(67764)
管理(42064)
(40557)
方法(31441)
(30986)
企业(30986)
数学(27965)
数学方法(27675)
(21503)
地方(19387)
中国(15278)
(15009)
农业(14262)
(14073)
(13636)
贸易(13629)
业经(13386)
(13154)
(11228)
(10669)
环境(10198)
地方经济(9304)
理论(9180)
(8733)
(8712)
银行(8710)
金融(8709)
(8692)
财务(8669)
机构
学院(226840)
大学(225269)
(90929)
经济(88740)
管理(86193)
研究(79811)
理学(73570)
理学院(72670)
管理学(71395)
管理学院(70972)
中国(59678)
科学(51835)
(48729)
(46735)
(42177)
(39457)
研究所(38541)
业大(38049)
中心(37872)
农业(36974)
(36185)
财经(31271)
(31193)
师范(30915)
北京(30429)
(28733)
(28545)
(28046)
(26864)
经济学(26425)
基金
项目(151272)
科学(116493)
研究(108948)
基金(106093)
(93187)
国家(92401)
科学基金(77278)
社会(65937)
(62553)
社会科(62243)
社会科学(62216)
基金项目(57488)
(51694)
自然(51009)
自然科(49603)
自然科学(49583)
教育(49396)
自然科学基金(48638)
编号(45582)
资助(43648)
成果(36759)
重点(34509)
(33912)
(32788)
课题(31923)
(30369)
科研(29115)
计划(28961)
创新(28516)
大学(27325)
期刊
(102300)
经济(102300)
研究(62840)
中国(44536)
(41772)
学报(37589)
科学(34062)
(31115)
农业(28709)
管理(28186)
大学(27183)
学学(25485)
教育(22002)
技术(20537)
(18399)
金融(18399)
业经(17693)
(17077)
经济研究(14971)
问题(14420)
财经(14416)
资源(13872)
(12403)
技术经济(12122)
(11907)
统计(11444)
图书(11413)
(11393)
商业(10742)
理论(10682)
共检索到337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汤瑛芳  李红霞  尹嘉德  沈慧  赵荆玉  
[目的]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评估粮食安全状况、分析粮食安全形势,可为科学选择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屏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粮食产销省份甘肃省为区域,选择粮食产消、粮食供需、口粮保障、粮食储备、粮食流通和粮食生产等6个指标,系统评价2010—2020年区域粮食安全状况;运用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预警模型,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储备、流通和供需等结构体系的安全性;采用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粮食生产趋势,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结果](1)甘肃省粮食自给率高,人均粮食生产占有量达到了FAO要求的安全水准以上,粮食储备充裕并逐步向合理的储备规模调整,省内外粮食购进和外销保持稳定的流通态势,粮食总供求个别年份出现短缺轻警,总体保持紧平衡态势。(2)甘肃省2021—2030粮食产量趋势增加,变化范围在1159~1335万吨,粮食生产实际产量高于趋势产量,但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年际间变幅较大,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欠佳,且主要的口粮作物小麦呈隐性减产态势。[结论]政策支持、财政资金扶持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保障了甘肃省粮食供应链安全;生态、气候、耕作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科技突破、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挑战和要求;甘肃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产销平衡区省份,尤其需要优化仓储布局、提升粮食物流能力、强化应急保障能力,保障地域优势不明显的边缘地区、粮食生产能力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寒旱区、贫困区的粮食安全;未来甘肃省必须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发展现代丝路寒旱特色产业,丰富绿色产品供给,协调发展农牧林草业,科学配置资源优势,提高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产品的供给能力,逐步实现由粮食质量安全向高标准食品安全转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馨之  
甘肃省农业在面临人口增长,粮耕面积增长空间日益狭窄的形势下,粮食生产能否满足人民需求的问题值得探讨。结合甘肃省的粮食生产状况及人口发展状况来研究甘肃省的粮食安全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民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确保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欠发达地区(以甘肃省为例)在粮食安全方面只需解决自身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蒲明  魏君英  
为了明确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分担粮食安全的责任。文章在分析三大粮食产区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基于客观数据的主观评价方法,通过构建耕地资源利用与开发潜力指数,从耕地平均质量、耕地利用程度和耕地利用效率三个维度对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耕地生产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将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分担粮食安全责任的潜力分为三个档次:很有潜力、有一定潜力和没有潜力。分析结果认为,生产潜力不同,分担粮食安全的责任也应有所区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李朋  张杰  姜朋辉  张胜武  
基于甘肃省1949—2011年的农业生产相关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和5年趋势滑动等方法对甘肃粮食产量变化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改革开放后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甘肃63年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GM(1,1)模型,对甘肃省未来10年(2012—2021年)的粮食产量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1949—2011年,甘肃省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增长;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及单产的曲线的动态变化基本吻合;在建国以来63年的时间尺度上,粮食产量变化主要存在38年、23年、15年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其中38年左右和2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较强烈。②影响粮食生产的4个主要成分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灾害因子、生态保护及恢复和粮食生产成本。③粮食生产在2012—2021年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强  郭恒  赵国良  王娟  温宏昌  赵春燕  
分析天水市近30年来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征及粮食产量的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了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了粮食产量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天水市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粮食产量变化的总体特征为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粮食单产、总人口、水平梯田、耕地面积、粮食面积和保灌面积等是粮食生产的主要驱动因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昝欣  李孟刚  
欠发达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条件、水资源、土地资源、人口及劳动力资源、农机设施与科技水平、思想观念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西北地区的粮食安全在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结构、粮食供需与对外依存、粮食生产的比较收益等多方面都有所表现。针对西北地区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虚拟水资源"战略,调剂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优化粮食结构,统筹地区发展;关注人口增长和有效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提高农业人口素质;在保证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实施的同时,建立预防突发情况的应急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爱栋  许实  曾薇  马贤磊  饶芳萍  
学术界对难以稳定利用的耕地后续利用可能的影响及如何优化利用尚不完全清晰。本文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三维度构建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量化评价体系,并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评估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评估结果显示,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如果退耕会造成地区粮食总产量下降1.29%,农民纯收入下降10.22%,但是继续维持耕种则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在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建议。在个案经验基础上,区分不稳定耕地不同利用状况,提出了"维持耕种用途"、"工程改造"和"逐步退耕"三种后续处置方式,归纳出一套适用于县级尺度的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分析框架,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援  姚蔚  
本文对重庆市长寿区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当前粮食产销平衡地区众多国有粮食企业无论是在收购还是在销售方面,其主渠道作用都在日益降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包括国有粮食企业历史负担重、经营成本高以及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造成的竞争加剧等,但其实质原因却是企业长期依靠财政补贴维持生存,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国家应把培育和完善多种粮食经营主体公平参与粮食市场竞争作为主要政策目标,保证粮食宏观调控的可持续性以及粮食市场稳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继军  张璇玥  
甘肃作为中国西北部重要的农业区,其农业的深入发展影响着西北各省的发展。从宏观角度出发,用定量方法找出影响甘肃农业的主要宏观因素,并进一步用定性方法讨论了各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借此探讨甘肃省各地区目前农业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提出甘肃省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普蓂喆  周琳  钟钰  陈萌山  
中央对粮食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的要求是明确的、一贯的,但近年来不少省份粮食产销缺口在增加。遵循中央“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要求,在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设定自给底线十分必要。底线设定要把握粮食兼具一般商品和准公共物品属性的特征,权衡安全性和经济性,分品种、分用途、分区域、分城乡精细设计,确保守住区域粮食安全,兼顾腾出市场机制运行空间。测算发现,若平衡区以常住人口的稻麦口粮用途消费自给为底线,主销区以农村常住人口的稻麦口粮用途消费自给为底线,其实现自给完全有基础、有途径。一方面,要正确看待两区确保一定自给能力的含义,激发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遏止非粮化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将粮食自给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范畴,支持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挥自给底线对粮食生产流通能力建设的中长期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小红  王化俊  
根据1978~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产量等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阶段分析;选用农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受灾面积、价格指数等指标,建立了C-D生产函数,分析了不同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物质投入、科技投入和政策因素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提示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偏低,但增产潜力较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晶  鲁清  
我国的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鉴于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供求时间序列的整体角度来评价粮食安全。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供给和需求进行了测算,并根据粮食供求的增长趋势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叔文  张馨  董建梅  刘建兰  李永华  
我国对国土空间进行主体功能分区,识别适宜开发和需要保护的区域单元,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位于中国西部的甘肃省地域跨度大,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复杂多样,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利用反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有开发密度和区域发展潜力的9项综合性指标,以省内83个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分为开发类、中间类和保护类三种主体功能类型,分别对应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空间分析显示,甘肃地域分异特征明显,评价单元之间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功能组团在空间上呈现梯级变化的圈层结构。这为甘肃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跃梅  
随着粮食市场化取向的日趋明显,主销区粮食供应更依赖于主产区等外部市场的供应。主销区粮食安全的目标应该是利用比较利益原则,通过区域间粮食贸易实现安全调控任务。因此,借助于现代物流等对主销区粮食市场进行有效整合,是主销区粮食流通顺畅和安全的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