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5)
2023(15962)
2022(13023)
2021(11915)
2020(10237)
2019(23027)
2018(22616)
2017(43982)
2016(23063)
2015(25507)
2014(25159)
2013(24572)
2012(22043)
2011(19231)
2010(19317)
2009(18290)
2008(17190)
2007(15093)
2006(12974)
2005(11647)
作者
(62010)
(51871)
(51366)
(48740)
(32663)
(24577)
(23434)
(19963)
(19786)
(18179)
(17530)
(17357)
(16235)
(16016)
(15935)
(15925)
(15406)
(15041)
(14854)
(14653)
(12576)
(12482)
(12413)
(11984)
(11539)
(11422)
(11330)
(11177)
(10278)
(10189)
学科
(98976)
经济(98864)
(95190)
(86758)
企业(86758)
管理(81905)
方法(47163)
数学(38684)
数学方法(38286)
(34431)
业经(31659)
(29924)
(28242)
金融(28235)
中国(27493)
(26024)
财务(25969)
财务管理(25939)
(25632)
银行(25611)
企业财务(24744)
(24700)
(24167)
农业(21621)
技术(19583)
(18781)
理论(18381)
地方(17805)
(16383)
(16332)
机构
学院(320819)
大学(314003)
(138635)
经济(136105)
管理(133790)
理学(115453)
理学院(114489)
管理学(112861)
管理学院(112268)
研究(94853)
中国(81725)
(67807)
(62965)
财经(54240)
科学(52713)
(49414)
(49281)
(47394)
中心(47358)
(44465)
业大(43759)
经济学(42678)
财经大学(40449)
研究所(39780)
经济学院(38810)
农业(38496)
北京(38386)
(37815)
商学(37768)
商学院(37435)
基金
项目(214103)
科学(172463)
研究(159769)
基金(159343)
(136110)
国家(134904)
科学基金(120208)
社会(105010)
社会科(99905)
社会科学(99883)
基金项目(84490)
(84263)
自然(76754)
自然科(75176)
自然科学(75159)
自然科学基金(73898)
教育(73252)
(68993)
资助(64233)
编号(63874)
成果(49690)
(48214)
(48077)
重点(47096)
(45634)
创新(44332)
国家社会(44111)
(43258)
课题(42813)
教育部(42457)
期刊
(149652)
经济(149652)
研究(90904)
中国(58107)
(57797)
管理(54357)
(45475)
(43270)
金融(43270)
学报(41130)
科学(40871)
大学(33496)
学学(32304)
技术(31139)
农业(30573)
财经(27831)
业经(26582)
教育(26256)
(23993)
经济研究(23748)
问题(19394)
技术经济(17975)
(17971)
财会(17621)
现代(15767)
商业(15340)
统计(15334)
(14843)
(14815)
理论(14746)
共检索到472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会  夏志林  马佳  
本文选择2011—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的产融结合模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机构持股不仅能够显著缓解实体企业投资不足,也能够抑制实体企业投资过度;调节效应检验表明,随着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增强,金融机构持股缓解企业投资不足的作用越强,当企业承担代理成本增大时,金融机构持股抑制企业投资过度的作用越强。本文厘清了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的产融结合模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机理,丰富了产融结合的研究内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彦鑫  刘娅茹  杨有振  
选择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家数和金额越大越能够有效缓解投资不足,但也加剧了投资过度;相较于持股其他金融机构和非上市金融机构,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以及持股上市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缓解投资不足,但也加剧了投资过度问题。进一步考虑代理问题发现,伴随代理问题的上升,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导致了更严重的过度投资问题。研究结论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把握产融结合程度和选择产融结合的类型,为进一步合理利用产融结合提升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郝颖  于冰  李雪轶  
基于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经济实践,文章以2010—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产融结合能够提升企业绩效,而且在治理相嵌的调节作用下,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具体而言,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剩余负债能力是产融结合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检验发现,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这种影响会因企业产权性质和成长性水平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效应。文章有助于阐释产融结合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促进企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筝  李茫茫  刘放  
研发投资的信息不对称性和高风险性,致使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足量研发资金支持。在资本市场发展不足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相互参股所形成的产融结合模式对促进实体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手工搜集所有类型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数据,选择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研究样本对产融结合如何影响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实体"的产融结合模式显著促进实体企业技术创新,且这种促进效应在融资约束更大、监督作用更强的企业中更显著,而"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模式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主要通过融资约束与风险分担两个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相对于融资约束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的促进作用更强。这表明,产融结合特别是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这一模式成为正式金融发展不足的一种有效补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娟  朱卫未  
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项研究借助沪深两市A股企业数据,并结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指数(2011—2017年),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且对小规模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抑制作用更显著。从机制上来看,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驱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并实现有效的去杠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稳定水平,由此降低了自身的非效率投资行为。通过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降维分解,发现数字金融的功效主要体现在降低企业的投资不足而非投资过度上。上述结论对于小规模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而言依旧稳健成立。本项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有助于优化数字金融发展导向,以更好地为企业投资行为提供支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松  谢雪妍  
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却忽略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外部溢出效应。本文基于持股金融机构是否可以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采用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客户数据,考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可能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可以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客户的融资约束,且当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依赖关系越强、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能力越弱时,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该结论在替换主要变量指标和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分别通过提高对主要供应商的付款能力、减少主要客户的抵押贷款比率两种不同的机制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约束;供应链溢出效应提高了主要供应商、客户的投资效率和创新水平。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这一结论对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强化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松  谢雪妍  
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却忽略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外部溢出效应。本文基于持股金融机构是否可以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采用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客户数据,考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可能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可以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客户的融资约束,且当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依赖关系越强、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能力越弱时,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该结论在替换主要变量指标和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分别通过提高对主要供应商的付款能力、减少主要客户的抵押贷款比率两种不同的机制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约束;供应链溢出效应提高了主要供应商、客户的投资效率和创新水平。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这一结论对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强化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澎涵  
以我国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内在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发现,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考虑到产融结合特征及我国金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存在“产融结合—长期融资缺口—企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链式中介传导机制;产融结合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在资产可逆性差、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所有制属性为非国有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融结合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对于缓解企业长期融资约束的效应更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吉明  夏庆宇  
在企业金融投资规模日益增加的形势下,文章结合产融结合型企业特征,构建了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将企业从事非金融类的投资行为视为多元化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将企业从事金融类投资行为进一步区分为产融结合投资与非产融结合的投资。相对应的企业利润分为经营活动利润与金融活动收益两部分,其中经营活动利润包括实体产业核心利润和投资实体产业收益,金融活动收益包括产融结合金融收益和非产融结合金融收益。以产融结合型企业两类活动为基础的分析改变了现有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体系,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文章的贡献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吉明  夏庆宇  
在企业金融投资规模日益增加的形势下,文章结合产融结合型企业特征,构建了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将企业从事非金融类的投资行为视为多元化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将企业从事金融类投资行为进一步区分为产融结合投资与非产融结合的投资。相对应的企业利润分为经营活动利润与金融活动收益两部分,其中经营活动利润包括实体产业核心利润和投资实体产业收益,金融活动收益包括产融结合金融收益和非产融结合金融收益。以产融结合型企业两类活动为基础的分析改变了现有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体系,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文章的贡献在于:对产融结合金融收益的计量提高了利润表的信息含量,为实体企业参股金融业的利润结构质量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吉明  夏庆宇  
在企业金融投资规模日益增加的形势下,文章结合产融结合型企业特征,构建了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将企业从事非金融类的投资行为视为多元化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将企业从事金融类投资行为进一步区分为产融结合投资与非产融结合的投资。相对应的企业利润分为经营活动利润与金融活动收益两部分,其中经营活动利润包括实体产业核心利润和投资实体产业收益,金融活动收益包括产融结合金融收益和非产融结合金融收益。以产融结合型企业两类活动为基础的分析改变了现有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体系,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文章的贡献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曾春华  闫明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8年数据,从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两条路径考察产融结合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进行产融结合的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更低;产融结合对现金持有水平的负向作用在民营企业中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大的环境中更加显著;利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检验,发现产融结合降低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这些都验证产融结合主要通过融资约束路径影响企业现金持有行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合黔  陈开洋  赵鹏  
本文以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为切入点,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企业产业资本盈利能力,以期理解微观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结果显示,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显著降低其产业资本收益率,该负向影响在持股金融机构后5年内仍存在。机制检验发现,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后,企业内部配置更多金融资产,挤出用于产业设备更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拖累实体产业资本收益率。此外,持股多类型金融机构和持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能有效缓解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光明  刘放  
以2005~2016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研究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如何影响实体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研究发现: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模式能显著提升其风险承担水平;产融结合的风险承担促进作用在国有与非国有两类企业中均显著,但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产融结合有助于缓解非国有实体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实体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在国有企业则主要通过资本逐利性的增强以提升其风险承担水平。该研究从"融资约束"和"资本逐利性"渠道揭示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风险传导机制,可为监管层制定科学的监管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金朵  蔡曦  
本文基于2008~2020年沪深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来看,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起到了显著抑制作用;分类上来看,保险持股和基金持股对企业金融化呈现负向相关关系,信托持股对金融化有显著推动作用,通过机制分析发现,金融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公司治理和融资约束渠道实现。这为金融机构持有企业股权能更好对接金融与实体经济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