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1)
- 2023(9193)
- 2022(7514)
- 2021(6764)
- 2020(5665)
- 2019(12448)
- 2018(12159)
- 2017(22981)
- 2016(12440)
- 2015(14027)
- 2014(14055)
- 2013(13445)
- 2012(12318)
- 2011(11057)
- 2010(11524)
- 2009(11316)
- 2008(10165)
- 2007(9441)
- 2006(8353)
- 2005(7937)
- 学科
- 济(42469)
- 经济(42383)
- 管理(41032)
- 业(37171)
- 企(32450)
- 企业(32450)
- 融(26499)
- 金融(26492)
- 银(24147)
- 银行(24127)
- 行(23389)
- 中国(20766)
- 制(18352)
- 财(18222)
- 方法(14166)
- 体(12873)
- 农(12497)
- 业经(12285)
- 务(12065)
- 财务(12025)
- 财务管理(11999)
- 数学(11803)
- 数学方法(11679)
- 企业财务(11467)
- 中国金融(11071)
- 地方(10328)
- 体制(9944)
- 理论(9403)
- 学(8984)
- 度(8395)
- 机构
- 学院(170845)
- 大学(169440)
- 济(69892)
- 经济(68174)
- 管理(61036)
- 研究(57859)
- 中国(51907)
- 理学(51073)
- 理学院(50550)
- 管理学(49747)
- 管理学院(49436)
- 财(39280)
- 京(35528)
- 科学(32257)
- 财经(29670)
- 中心(28901)
- 所(28522)
- 江(27508)
- 农(27163)
- 经(26728)
- 研究所(25326)
- 经济学(22810)
- 业大(22771)
- 北京(22323)
- 州(22114)
- 财经大学(22045)
- 院(21155)
- 农业(21044)
- 范(20629)
- 银(20607)
- 基金
- 项目(109702)
- 科学(86205)
- 研究(83919)
- 基金(78756)
- 家(67599)
- 国家(67006)
- 科学基金(57513)
- 社会(53775)
- 社会科(51019)
- 社会科学(51012)
- 省(43875)
- 基金项目(40786)
- 教育(38688)
- 划(36073)
- 自然(34646)
- 编号(34458)
- 自然科(33826)
- 自然科学(33817)
- 自然科学基金(33209)
- 资助(31781)
- 成果(29810)
- 制(26763)
- 重点(25147)
- 课题(25070)
- 部(24463)
- 创(23797)
- 发(23796)
- 性(22795)
- 国家社会(22568)
- 创新(22371)
共检索到276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杰
产融结合的体制基础《财经科学》1997/5FINANCEANDECONOMICS魏杰〔教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北京100081〕产融结合不仅仅是一个政策性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体制问题。也就是说,产融结合需要有一定的体制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廖丹清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的基础是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相关面,由此决定了相结合的途径是以现代市场经济为起点;要继续解放思想,不搞形式;要严防上层建筑领域商品化;禁止权钱交易、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规范企业经营目标,以及正确引导私营经济发展和反对不正当竞争等
关键词:
两个文明,共同基础,相关面,结合途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祝琨璘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再融合,其研究对象之一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方式。网络组织作为兼具市场组织和层级组织特性的组织结构,可以适度提高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嵌入性,达到网络组织参与各方帕累托改进的效果。本文根据产业链上下游利益模型、投资收益模型和金融机构融资模型,结合实际操作的光伏产业网络组织产融结合案例,对以网络组织为基础的产融结合进行研究。计算结果为产融结合网络组织中的各参与方效用达到了帕累托改进的效果。最终得出以网络组织为基础的产融结合是一种有效的产融结合组织形式的结论。
关键词:
产融结合 网络组织 嵌入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房德东 杨秀艳
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当前 ,农户已经取代了国家和集体 ,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投资主体 ;在诸多的融资渠道中 ,通过金融机构融资是最主要的渠道。农村金融市场中 ,商业银行撤离 ,作为合作金融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因此 ,本文提出要发挥合作金融制度效率 ,建立以合作金融为基础的农村投融资机制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关键词:
合作金融 制度效率 农村投融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宁光杰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本文试图从体制的角度说明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美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增长的源泉,从放松管制和适当干预两个方面强调体制因素对增长的作用,基本结论是美国近年来新经济的出现与发展是与其体制的调整、变革分不开的。
关键词:
新经济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体制变革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廖进中
诚信问题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它有一个经济学基础。因此,治理诚信缺失也就要研究其经济学基础。传统的自然经济不太需要治理诚信,因为那是“熟人社会”,社会交往简单;计划经济体制也不太需要治理“诚信”,因为计划经济剥夺了“交换自由”,其经济行为本身包含有“诚信”;完善的市场经济也不太需要治理“诚信”,人们早已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了市场经济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子耿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我国金融体制构思和操作──谈《中国金融体制论》郑子耿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的周建松同志著的《中国金融体制论》,是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和操作思路的宏篇大作。读罢掩卷逻思,深感我国市场经济目标确立后,金融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亚东 李传永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又与其投融资体制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投融资方式相对匮乏、政府直接投资比重较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本文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原则入手,在对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投融资体制改革 难点 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霞 刘玉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伦伦
文章从我国港口基础设施的分类入手,着眼于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问题,从当前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主体和投融资方式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现状,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外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公用港口基础设施 投融资主体 投融资方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富荣
《信托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后,信托投资公司在资本市场投融资中开始可以运用灵活的金融工具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就此提出了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阐述了以信托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途径和运作方案。
关键词:
信托 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 参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秀云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各国的实践充分证明,这是一次投融资能力扩张与效率增进的历史性变革。其中有很多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将对国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动因、改革历程、主要做法及经验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希望通过这种研究能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所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投融资体制 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芸
由于财力不足,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现行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存在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建设和管理体制落后、法制法规建设滞后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今后我们应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强决策管理,加快法制建设,探讨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投融资体制 城市建设资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兆君
与其他一般性公共服务相比,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具有经济发展先导性以及对地方经济明显的拉动效应,地方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资金规模与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而单纯依靠政府的"卖地"收入以及政府债务来维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难以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凸显已然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在对部分地区的地方融资平台调研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市场化"理念建立"双主体"的地方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体制的具体构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云 王力 叶其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业、农业、城市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随着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投资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加剧、社会资本和民间机构参与度下降、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金融创新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波动风险应对机制不完善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的体制机制桎梏。为此,应进一步深化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超前规划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顶层设计,优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和运营模式,积极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金融创新,为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优良环境,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风险应对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