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7)
- 2023(9547)
- 2022(7081)
- 2021(6196)
- 2020(5241)
- 2019(11296)
- 2018(10712)
- 2017(21576)
- 2016(11150)
- 2015(12359)
- 2014(12248)
- 2013(11842)
- 2012(10499)
- 2011(9372)
- 2010(9471)
- 2009(9405)
- 2008(8452)
- 2007(7645)
- 2006(6830)
- 2005(6654)
- 学科
- 济(46489)
- 经济(46441)
- 业(38779)
- 管理(31886)
- 企(30095)
- 企业(30095)
- 融(27741)
- 金融(27741)
- 银(25800)
- 银行(25791)
- 行(24909)
- 中国(24534)
- 方法(18543)
- 数学(16577)
- 数学方法(16494)
- 财(16334)
- 制(14651)
- 农(13696)
- 业经(12544)
- 务(11843)
- 财务(11818)
- 财务管理(11799)
- 中国金融(11435)
- 企业财务(11404)
- 地方(11284)
- 险(10881)
- 保险(10790)
- 农业(9868)
- 体(9273)
- 贸(8210)
- 机构
- 学院(154013)
- 大学(152250)
- 济(70717)
- 经济(69358)
- 管理(58312)
- 中国(49509)
- 理学(49210)
- 理学院(48803)
- 研究(48395)
- 管理学(48049)
- 管理学院(47793)
- 财(37806)
- 京(30210)
- 财经(29930)
- 经(27295)
- 中心(25379)
- 科学(25209)
- 经济学(24713)
- 融(24253)
- 金融(23844)
- 江(23014)
- 财经大学(22715)
- 所(22706)
- 经济学院(22596)
- 银(22408)
- 农(21548)
- 银行(21502)
- 研究所(20323)
- 行(20157)
- 州(19183)
- 基金
- 项目(99760)
- 科学(79983)
- 研究(74989)
- 基金(74908)
- 家(63566)
- 国家(63008)
- 科学基金(55634)
- 社会(51863)
- 社会科(49337)
- 社会科学(49327)
- 基金项目(38984)
- 省(38086)
- 教育(33277)
- 自然(33229)
- 自然科(32546)
- 自然科学(32541)
- 自然科学基金(32015)
- 划(31063)
- 资助(30440)
- 编号(29539)
- 成果(23807)
- 国家社会(22684)
- 部(22283)
- 重点(22249)
- 发(21693)
- 创(21274)
- 性(20251)
- 制(20063)
- 教育部(20051)
- 课题(19972)
共检索到240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晓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资本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目前,民营资本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即产融结合。大量的民营资本先后进入金融领域,且这一趋势仍在不断扩大蔓延。但实际上,我国的金融体系很不完善,民营资本的进入确实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但相应地也可能造成金融风险形成不良后果。因此,在产融结合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本文深入剖析了民营资本金融化的现状及成因,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产融结合效应 民营资本金融化 风险 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广立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营资本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经济联系愈加紧密,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此大环境下,民营资本先后进入金融领域,甚至控制一些金融机构。具体来讲,民营资本主要集中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基金业、信托业、金融租赁等众多领域。民营资本作为一支新的力量,丰富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完善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必须看到,在这种产融结合的大趋势下,民营资本金融化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暴露了民营资本金融化的弊端,需要全面正确认识这一趋势,采取相应措施扬长避短。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民营资本...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韩田
文章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开始追溯借贷资本的演化,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借贷资本已经演化为资本金融化的状态,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演变为全球资本金融化。这是一个长期的演化历程,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次贷危机后,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全球资本金融化进入第二阶段——世界经济被动金融化。在这个阶段,美元滥发造成的后果是世界金融体系更加脆弱不堪。对于拥有巨额美元储备的中国来说,美元贬值的掠夺和金融化的结构失衡是双重打击。挽救这一劣势的策略唯有以人民币国际化打破美元霸权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从而促使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因此,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冲突下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国内金融监管水平是当下中国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
借贷资本 金融资本 金融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鲁春义
从经济主体角度来看,当前的金融化现象使得家庭、非金融企业以及金融企业等经济主体之间呈现新的经济关系,而且这些经济主体的行为与该国经济之间产生更紧密联系。尤其是在资本转移过程中,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其金融化行为具有新的跨行业、跨时期、跨区域等特征。从全球角度来看,这种新的特征使得经济主体的资本转移机制更依赖于国内外金融体系,而且更具有弹性。这就使得系统性经济风险产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出现金融经济危机。因此,我国推行金融自由化一定要适度,监管部门应高度警惕系统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顾洪梅 孙兆东
近年来,伴随中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金融的不断深化,国有产业资本金融化趋势明显,运行机理出现新的情况,因此关注和研究国有产业资本金融化对金融业的价值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有产业资本金融化现状据国资委官方网站信息,截至2014年末,中央直属企业(下称"央企")共有112家,其中有57家参股或控股金融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倩
人力资本金融化是目前一个较新提法。推行人力资本金融化计划,可以较好地满足企业员工财富增值与保值的需求。人力资本金融化成为重塑人才管理战略的新路径。文章结合相关理论,在对人力资本金融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人力资本金融化与企业人才管理的契合性,并提出如何基于人力资本金融化重塑企业人才管理战略。
关键词:
人力资本金融化 人才管理 战略 路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毅 邳显
资本金是金融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投融资项目运行的基石,是吸收损失、化解风险的最后防线。近年来,随着金融不当创新恣溢,金融企业及其经营活动的杠杆不断提升,一些企业和投资行为变相突破资本金管理制度,将长期坚守在经济领域的量力而行、有多大本钱干多大事的原则抛之脑后,甚至"空手套白狼",破坏经济秩序、聚集金融风险。治理金融乱象,有必要对金融企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薛长深
我国PPP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规范,已形成规模较大的项目资本金投资市场,基于财政部有关政策规定,本文测算了我国PPP项目资本金市场规模,阐述了金融资本参与PPP项目资本金投资的方式及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投资PPP项目资本金的合理化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鹏 白钦先
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当前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更是如此。而注重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资本金问题。本文通过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关资本金问题的论述,旨在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进行理论补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东木
近年来,国内产业资本向金融领域的渗透不断加深,产融结合,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一股新的潮流正越来越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产融结合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而了解和分析产业资本金融投资行为的动机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关键词:
产融结合 投资动机 监管制度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余应敏 胡贤辉
有效解决项目资本金融资问题是PPP项目成功落地的关键因素。在日趋从严的新形势下,如何合规解决PPP项目资本金融资问题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对我国PPP项目资本金融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债务性资金充当PPP项目出资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PPP项目融资难题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峰
我国当前债务积累、高杠杆率不仅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所导致的,也与我国资本融资不发达有很大关系。从长期来看,服务实体经济、有效化解债务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需要财政和金融领域进行系统性改革。发展资本金融,应当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层面的引领与导向作用,构建匹配我国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打造能够横纵联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鼓励大型综合化金融机构发挥"头雁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圆圆 范博超
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财政风险金融化是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财政金融政策中的重要问题。笔者从财政与金融关系理论出发,界定了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概念与类型,从理论层面提出了财政风险金融化双重宏观效应产生机理、评价标准和宏观经济效应最优点。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分层次论证了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程度及双重宏观效应。研究表明,在金融体系结构因素影响下,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在财政风险宏观效应中所占比重显著上升;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呈倒U型结构,可以延缓财政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冲击。预警防控机制的建立应基于双重宏观效应将财政风险金融化保持在低风险区间与预警区间。在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财政金融双支柱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升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重道 朱贻庭
目前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大多集中在经济学的领域,把危机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过度的金融创新和缺乏监管,以及宏观经济失衡和信用过度膨胀所产生的美国房地产泡沫。经济学的这些反思虽然有助于我们了解金融危机的实际状况和具体过程,但其分析往往限于表层的原因,由此提出的对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十分有效,却也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要从根本上防止金融危机,必须对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这里发表的五篇笔谈,从经济伦理的立场出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贫富悬殊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新自由主义、道德风险、美国的消费文化等,对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深化我们对于金融危机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